第八章 順治親政 叛逆的順治

福臨從六歲當皇帝,到十三歲親政,中間有七年的時間。這七年他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變成一個熟悉權力鬥爭的少年,開始對自己身處其中的這個環境有所了解。他沒有成熟,但是他開始覺醒。

福臨繼承了皇太極和孝庄的基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可惜他沒有機會接受皇太極那樣的教育,很小的時候就被置身於風口浪尖之上,來不及按照生命本來的軌跡成長。特殊的環境加上天生的敏感,導致福臨這孩子性情特別暴躁,喜怒無常。

這也不能怪他,換作是別人,結果可能也差不多。如果你頭腦遲鈍一點還好,偏偏福臨很聰明很敏感,所以就很痛苦。

他的內心強烈地缺乏安全感,這導致了他的感情,無論是好的感情還是不良的感情都特彆強烈。他無法理解自己的母親,也看不慣自己的母親;他很討厭多爾袞,卻又懼怕他的權威。他很憤怒,他很生氣,但是他沒有辦法。終於等到多爾袞死掉,一切似乎可以重新開始。

狠狠地報復了多爾袞一通之後,順治發現自己並不幸福,他還是那樣喜怒無常,還是那樣動輒生氣。他發現環境依然很複雜,自己依然掌控不了很多東西,連自己的幸福和自由都無法掌控,他很壓抑,情緒特別敏感,經常和母親鬧彆扭、發脾氣。

他發現自己是那麼反感那個別人稱之為太后的母親。

在順治短暫的一生中,充滿了矛盾和痛苦,用時髦的話來說,他沒法和諧。本來母子之間應該很和睦才對啊,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不是提出過什麼戀母情結嗎?母親和兒子本來不應該有那麼多矛盾的,順治帝為啥這麼恨自己的母親,估計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這中間可能有個過程:戀母——恨父——恨母。

母子關係不好,君臣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夫妻關係也一樣。最後沒辦法,只好一頭扎進佛教中,可惜就連出家都失敗了,在內外交困身心俱疲的情況下,二十四歲的順治患上天花,一命嗚呼。

順治帝有「痴情天子」的稱號,那是基於他對董鄂妃的迷戀,其實董鄂妃還是他從他弟弟那兒搶過來的。為此,他弟弟受不了,自殺了。要說順治純情,真不太可能,根據洋鬼子湯若望的描寫,順治是個非常好色的皇帝。當然,這並不影響他對董鄂妃的痴情,好色跟痴情有時候並不矛盾。像他老爹皇太極,老婆一大堆,還是對海蘭珠情有獨鍾。

順治八年(1651)正月十二日,十三歲的順治在太和殿舉行了隆重的親政大典,名義上是順治掌權,但是背後仍然有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孝庄。二月初十,順治率領文武大臣給孝莊上尊號——昭聖慈壽皇太后。

皇太后隨即也有所表示,親自給順治下了一篇《誥諭》,這份《誥諭》可以看作是教導小皇帝如何當皇帝的,我們不妨摘錄下來,確實挺有道理,是封建社會裡做好皇帝的指導性文件,凝聚了孝庄歷經政治波濤後的大智慧。

為天子者,處於至尊,誠為不易。上承祖宗功德,益廓鴻圖;下能兢兢業業,經國理民,斯可為天下主。

民者,國之本,治民必簡任賢才,治國必親忠遠佞,用人必出於灼見真知,蒞政必加以詳審剛斷,賞罰必得其平,服用必合乎則。毋作奢靡,務圖遠大,勤學好問,懲忿戒嬉。倘專事佚豫,則大業由茲替矣!凡幾務至前,必綜理勿倦。誠守此言,豈惟福澤及於萬世,亦大孝之本也。

這番話說得非常漂亮,體現了孝庄的一片苦心。如果順治帝能夠將其謹記於心,即使趕不上兒子康熙,估計也是個不錯的皇帝。可惜順治非常叛逆,表面上謹遵母后教誨,背地卻按著自己那套行事。

根據史書記載,福臨親政的第五天,他媽給他找來了一個皇后。這女人不是別人,正是孝庄親哥哥吳克善的女兒,論理親上加親,在沒有近親不能結婚的意識的古代,絕對是美事一樁啊!就連福臨也認為這女孩子不但容貌可以稱得上是佳麗,而且心靈手巧稱得上賢惠。但是當大臣們請求在二月內舉行婚禮的時候,順治帝卻說這事得從長計議,暫且還不行,容我慢慢考慮。

順治的表現讓孝庄的老花鏡都快掉下來了,兒子這是咋的,怎麼變成這樣了?

孝庄不理解的是,孩子長大了不由娘,以前你說啥是啥,現在你指東,他偏要往西。因為順治帝正在長大,他的獨立人格正在形成。

順治從一出生就是皇太極的兒子,老爸死後,母親為他打理一切。母親跟多爾袞鬥智斗勇,他是看在眼裡的,他的江山是母親給他的,現在母親又給他安排了一個老婆,什麼都是母后做主,母后英明,母后偉大。那麼,順治的自我呢?他的尊嚴呢?他的獨立人格呢?

如果沒有這些東西,多爾袞死後,順治仍然還只是一個傀儡。不,他已經受夠了做傀儡的日子。他要親手構建自己的幸福,所以他不能接受母親為自己安排的老婆。這可能就是青春期的叛逆,順治發育得稍早一些,十三歲也不算太早熟,加上是古代,加上是在宮廷中,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行為和心理。

這一沉寂就是八個月,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八個月後敲鑼打鼓的,順治拉長著臉娶了這個皇后。可以想像,母子之間發生過多少次爭吵。婚禮的第二天就冊封了吳克善的女兒為皇后,婚禮確實非常隆重,場面極其熱鬧。我們可以想像順治的心情有多煩。

順治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相處了兩年的時間,就遇上了婚姻之癢,受不了啦,要鬧離婚。

順治十年(1653)八月下旬,順治帝降旨命禮部討論廢后的事情。這道聖旨下來,群臣一片嘩然,大學士馮銓、陳名夏、劉正宗等人聯名上奏:「臣等不勝惶恐,竊以為皇后母儀天下,此事關係重大,希望皇上三思而行。」

順治看了奏章,氣不打一處來,下了一道聖旨批評這些大臣:我也知道皇后母儀天下,關係重大,所以才要廢后啊!不能讓無能之人當皇后啊!你們好好反思吧,怎麼替朕辦事的?

還沒等大臣們反思,第二天順治就把皇后降為靜妃。不久,順治帝又增補了一條廢后的理由:這樁婚姻是多爾袞在世的時候定下的,沒有經過選擇,從冊立皇后開始,朕就覺得很不滿意。

在中國古代的宮廷里,廢后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順治帝廢后的理由實在不充足。皇后並沒有什麼重大失德的地方。

孝庄雖然知道自己這孩子脾氣很怪,萬萬沒有料到他會來這一招。孝庄是個聰明的女人,而且做事非常穩重,她知道孩子的舉動非常奇怪,所以更加不能採取強硬手段,威脅孩子。事實上,當年順治不願結婚的時候,孝庄就讓蘇麻喇姑去做孩子的思想工作。那時候,順治已經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了,他隱瞞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他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自己現在太嫩,不是母后的對手。

兩年後,順治覺得自己已經很拉風了,可以跟孝庄對著幹了。順治指責當年多爾袞和孝庄為自己指定親事,在當時看來是毫無道理的,在現代當然體現了追求自由戀愛的精神。由於順治不是一個藝術家,更不是思想家,所以沒有理由這麼離經叛道。別說你是皇帝,就是平常百姓,也得遵守父母之言啊!順治的聖旨如此指責自己的母親,顯然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也許順治帝也知道自己鬧得非常過分,為了讓自己的要求看起來更合理,他又找了一個借口:我跟皇后相處三年(實際才兩年)了,三年的時間居然從未和皇后做過夫妻之間應該做的事情,這樣下去怎麼了得,一旦後繼無人,豈不是對不起江山社稷,我順治可不想做這個罪人,大家說怎麼辦吧?

順治這番話可不光是對母親和大臣們說的,還是對普天下老百姓說的,多聰明的一個人,知道爭取廣大勞動人民的支持,把握住輿論的力量。那麼小的年紀就追求自由的婚姻,有事沒事還想著入佛教,感受宗教的溫暖。順治帝,真的是一個非常前衛的年輕人。

我們平常人思想前衛、行為叛逆都讓老一輩的看不慣,更別說一國之君了。一些飽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漢臣們,以禮部尚書胡世安為首,經常在皇帝耳邊嘮叨,茲事體大,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謹慎謹慎再謹慎。

禮部員外郎孔允樾仗著自己是孔子的後代,逮住皇帝,大聲質詢:「皇上啊,你說這麼大個事兒,你怎麼可以輕易決斷呢!老臣看到聖諭里說皇后是無能之人,當時沒把老臣暈死。皇后在位三年,沒看做啥錯事啊!皇上怎麼可以用無能來形容皇后呢,難道皇上不知道這很傷人啊!」

順治沉默不語,臉上的肌肉綳得緊緊的。孔允樾一看不妙,便想替順治打圓場:「我也知道皇后讓皇上不是很滿意,那皇上也可以模仿舊體制,設立東西二宮,分而治之吧!一國兩後不也挺好的嗎?」

順治還是不說話,孔允樾嚇壞了,哎呀,我的媽,今天是不是玩大了,會不會掉腦袋。想到這裡孔允樾額頭上汗水如注,壯著膽子說:「老臣既然是聖人後代,又擔任禮官,碰到這種事情正是職責所在,如果我怕斧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