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西政權的沒落 張獻忠之死

張獻忠是陝西延安人,小的時候,他跟著父親來到四川內江,在這裡販賣棗子。在四川發生了一件事影響了張獻忠的一生。

那時,張獻忠很小,將驢子的韁繩繫到了一個富人家的石柱上,豈料,驢子拉屎糞便弄髒了石柱。結果,富人家僕人用鞭子狂抽張獻忠的父親,張獻忠就在旁邊看著,眼中噙滿淚水,拳頭捏緊,卻敢怒不敢言。這件事對他幼小的心靈打擊非常大。

長大後,張獻忠加入農民起義軍,逐漸爬到領導的位置。在張獻忠的帶領下,部隊的人數越來越多。順治元年正月,張獻忠攻入四川;六月,拿下重慶;八月,又攻下成都。先後殺掉明朝的端王和蜀王。十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年號大順,改蜀王府為承天殿,將養子孫可望提拔到相當於丞相的位置。在大西政權內部,孫可望的地位僅次於張獻忠,這就為後來孫可望和李定國的矛盾作了良好的鋪墊。李定國的能力比孫可望強,可是地位卻沒有孫可望高,最後功高震上級,孫可望主動討伐李定國,討伐失敗後,孫可望主動投降清朝。李定國直到死,也沒有接受清廷的招降。

在張獻忠生前,李定國是大西政權第三號人物。張獻忠命孫可望為平東將軍,李定國為安西將軍,劉文秀為撫南將軍,艾能奇為定北將軍。張獻忠給這四大將軍賜姓張,分別封王。

張獻忠最開始打著反明的旗幟,所以在四川遭到了故明勢力的抵抗。對於不聽話的人,張獻忠習慣採取高壓政策。順治二年以後,張獻忠在四川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一方面是清軍的壓力,一方面是四川百姓的反抗。這種處境導致張獻忠變得焦躁,為了肅清一切反對的力量,張獻忠聽從了汪兆麟的建議,對成都居民實行了大屠殺。順治二年七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張獻忠親自指揮部隊在成都實行了一次大屠殺,先殺掉男子,然後再逼著女人跳江。當時,自殺的人不計其數,根據記載,被殺的人不下四五百萬。

成都大屠殺沒過多久,張獻忠殺心又起,他借著舉行「特科」之名,命令各府縣的生員一律送到成都。送到成都後,張獻忠並沒有舉行什麼特科,而是把這些書生全部聚在一起,來個集體大屠殺。當時,張獻忠的養子孫可望看到這一幕,感慨地說:「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辛苦奔波,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百姓嗎?沒想到這一切付諸東流,實在太可惜了。父王這麼做,實在讓人無法理解。父王本來應該是百姓的首領,猶如身體的頭部,現在砍掉手足,頭又怎麼能獨活呢?有王無民,何以為國?」

張獻忠倒行逆施的行為連自己的養子都看不過去,何況四川的官民。四川人民看到張獻忠的野獸之心後,紛紛組織了許多武裝力量抵抗大西軍。曾英在重慶糾集部隊,朱化龍在茂州組織了一支軍隊,曹勛帶領人馬盤踞在大渡河一帶……總之,大西政權在四川民心盡失,四川的人民紛紛用馬糞塗抹大西年號,刺殺大西官員。很多大西官員到任不到兩三月就被殺害,有的縣裡面甚至幾個月連殺十幾名縣官。

張獻忠搞得民怨沸騰的時候,清軍已經平定了江南。隨即,多爾袞又任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征討四川。張獻忠的末日到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四川人民的好日子就來了,這情景不過是走了一群狼,又來了幾隻老虎。老百姓橫豎是被奴役,被屠宰。

狼與狼也是有差別的,愚蠢的狼見人就露出獠牙,聰明的狼總是小心翼翼地把獠牙給藏起來,裝出一副羊的面目。豪格進四川之前,就發布了安民告示:「朝廷命我出師剿匪,削平亂賊,百姓不必驚慌,我等就是為了讓老百姓能安居樂業。」

迫於清軍巨大的軍事壓力,順治三年八月,張獻忠決定放棄成都。在離開之前,張獻忠下令屠殺所有婦女,收繳所有金銀,凡是藏匿一兩銀子的人砍頭,藏匿十兩以上的剝皮示眾。奇怪的是,張獻忠收繳銀子並不帶走,而是將金銀全部投進江里。

臨走之前,張獻忠還命人焚燒成都城,摧毀成都及其州縣的城牆。就這樣,背後是火光衝天的成都城,張獻忠帶著部隊浩浩蕩蕩地離開了成都,到達西充,駐紮在鳳凰山上。張獻忠當然很清楚鳳凰山不是久留之地,又讓士兵們砍光鳳凰山上的樹木,做成船隻,打算渡江到湖廣。

就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候,大西軍出現了叛變,驍騎營都督劉進忠投降清軍。就向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一樣,劉進忠引清軍入川。歷史一再重複,重複的不是歷史,重複的只是人性。

四川的地形非常複雜,山多平原少。如果沒有劉進忠這麼一個好嚮導,清軍是不會這麼順利地進來的。劉進忠直接把清軍帶到鳳凰山下。根據史書記載,這天風特別大,霧氣特別濃,完全看不清東西。張獻忠早上起來,走出帳篷,忽然一個哨兵報告說後方有馬蹄聲和鎧甲聲。張獻忠聽了大怒,讓人把哨兵綁起來,準備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斬首。但是,沒過多久,又有很多哨兵傳來相似的報告。張獻忠不由得起了疑心,張獻忠親自帶著親兵來到鳳凰山下,這時,大霧已經散開,張獻忠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全是清兵。

張獻忠離清軍的距離很近,劉進忠一眼就認出了他,對豪格說:「這個人就是張獻忠。」

豪格急忙拉弓,一箭正中張獻忠的胸口,張獻忠當即摔下馬,氣絕身亡。當時,張獻忠軍營里有一個外國傳教士,他曾記述張獻忠的死亡過程:

獻忠聞警,不問詳細,是否果系清兵馬隊,隨即騎馬出營。未穿盔甲,亦未攜長槍,除短矛外別無他物,同小卒七八名,並太監一人,奔出營外探聽滿兵虛實。至一小崗上,正探看之際,突然一箭飛來,正中獻忠肩下,由左膀射入,直透其心,頓時倒地,鮮血長流。獻忠在血上亂滾,痛極而亡。太監見獻忠已亡,先奔回大營,高聲叫道:大王已被射死。聲震各營,一時大亂。各營軍隊不擊自散,各奔一方,各逃性命。

張獻忠一死,結局不難想像,大西軍是失敗大逃亡,清軍是勝利大追殺。清軍斬首數萬級,獲得馬匹一萬二千匹。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帶著幾千殘兵、幾萬家口,從重慶南下,輾轉來到貴州,後來在雲南建立了四將軍政權,聯合南明,繼續抗清事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