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軍入關——規模空前的大屠殺 大屠殺

據說揚州城破之時,史可法準備自刎而死,被部將阻止。史可法便命養子史德威砍死自己,史德威痛哭流涕,實在下不了手。最後,史可法在參將張友福的推擁下,出了小東門,途中遇到清兵,史可法大呼:「史可法在這裡。」

看來,史可法為國殉難的念頭非常堅定。儘管多鐸一再放下身價,招降他,但史可法不為所動。史可法就這樣英勇就義了。

之後,史可法的養子史德威牢記養父的遺言,尋找史可法的遺體。可惜當時天氣非常炎熱,屍體腐爛得已經難以辨別,史德威實在無法從滿城的屍體中找出養父,只好在梅花嶺為史可法修了一個衣冠冢。

這之後,清軍連續十日血洗揚州,人們將這段血腥的歷史稱為「揚州十日」,當時不分老幼,一律屠殺。五天後,清軍開進南京城,弘光帝帶著文武百官以及二十萬士兵跪道迎降。

攻佔南京後,清軍悍然發布了剃髮令,清軍之前的政策並不是這樣的,只是要求明軍將士要剃髮,現在不管是誰都必須剃髮。這個命令發出後,各個地方的兵民紛紛反抗,其中江陰和嘉定兩個地方的人民反抗得最為激烈。

順治二年六月二十日,清廷委任明朝進士方亨出任江陰知縣,方亨到任之後,立即執行剃髮令。當地父老鄉親認為方亨是前明進士,應該會念及舊情,就聯名給方亨上書,希望方亨不要絕情,能夠給父老鄉親留髮。哪知道方亨辣手無情(說實話,我們也不能怪他,他不執行命令,掉腦袋的就是他自己了),不為所動,如果不剃髮,他就強制執行命令。

許多人罵方亨:「你是明朝進士,頭戴烏紗帽,身穿官服,卻做清朝知縣。你知不知恥,怕不怕羞?」

方亨也很憤怒:「別廢話,這是命令,必須執行。」

當地不少的文人在祠堂里發誓:「頭可斷,發絕對不可以剃。」

很快這種思想在民眾中傳開,事態越來越緊急,民變一觸即發。方亨一見這情景,躲在衙門裡不敢出來。他一邊敷衍民眾,說有事好好商量,不要走極端,一方面秘密派人去常州,請太守發兵,說江陰這裡已經發生了民變。江陰百姓在城門口抓住了使者,質問以後,明白了方亨的陰謀。

憤怒的群眾擊殺了城內的清軍,從衙門裡揪出方亨。民眾推舉典史陳明遇為首領,拿起兵器武裝反清。民眾造反的消息傳到清廷,清廷立刻發兵征剿。許多商人和富農拿出家裡的財產充作軍餉,起義的農民殺死方亨後,佔領江陰城,公開舉起反清大旗。

劉良佐奉命前來招降江陰軍民,誘惑說:「只要你們投降,什麼條件都好談,反正大家都是大清的子民,有什麼不好商量的。我保證只要你們投降,不會動你們一針一線的。」

城裡的百姓義正詞嚴地拒絕了:「剃髮這種事,自古未有,即使有百萬大軍臨城,我們也絕不投降的。」

七月初一,清軍開始攻城,陳明遇是一介文官,將城中防守的任務交給閻應元。到了八月中秋,江陰城還沒有攻破。閻應元還給軍民們發賞月錢,危難當頭,大家一邊賞月一邊抗戰,頗有古希臘人的風範。當時,江陰城有人作《五更轉曲》,聽後,就連城外的清兵都流淚:

宜興人一把槍,

無錫人團團一股香。

靖江人連忙跪在沙灘上,

常州人獻了女兒又獻娘,

江陰人打仗八十餘日,寧死不投降!

八月二十一日,江陰城破,閻應元慷慨就義,臨刑前賦詩一首:「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河山。」

城破之時,閻應元帶領一千多人上馬和清軍巷戰,殺死許多敵人,身上中了三箭。他想奪門而出,沒有成功,便跳到了太湖中,可惜湖水太淺,被清軍俘獲。當他被押到劉良佐面前時,劉良佐失聲痛哭。閻應元問他:「你哭什麼?要殺要剮快點吧!」劉良佐什麼話也沒說,轉身離開。當天晚上,閻應元被殺害。陳明遇則戰死在疆場上。

江陰城破之後,又是一場大屠殺,剃了頭髮的不殺,和尚不殺,其他都要殺頭。當然,這一戰清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死者接近七萬,當然,其中很多是投降的漢人。

江陰人民的保衛戰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極大地鼓舞了反清鬥爭。其中,最有名的是嘉定人民,結果是歷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

清軍進入南京後,原來明朝的嘉定縣令棄城逃跑,清廷派周荃單騎到嘉定來招撫嘉定人民,這時候,嘉定人民還沒有反抗,而是對他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一個月後,新任的縣令張維熙到嘉定就任。本來嘉定人民對清廷沒那麼反感的,忽然沒過多久,傳出了剃髮令。一時間,城內人心惶惶,剃髮比剃頭還恐怖,這說明了習慣在人心中的地位。

隨著剃髮令越來越嚴,老百姓在街頭奔走呼告,如喪考妣:「有沒有大明的官兵來保護我們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現在有人要給我們剃頭,這比死還難受。只要有人敢起義,我們一定追隨。」

後來,突然有人放話說,以前明朝的總兵吳淞即將帶領軍隊進城解救百姓之困。病急亂投醫,危難之時見了稻草就抓,老百姓一聽吳淞將軍即將到來,聞風而起,開始火燒清軍船隻,打擊清軍。

嘉定人民的起義具有很大的自發性,是對古老習俗的一種堅守,對外來習俗的一種反抗,加上這種外來習俗是強制性的,所以反抗必然也是極端的。大家也意識到這種缺少組織的反抗會是什麼後果,便推舉進士黃淳耀和前明官員侯峒曾為首領。

在這兩個人的主持下,嘉定百姓據城而守,人人拿起武器。嘉定百姓沒有殺掉縣令張維熙,只是把他趕出城,在城上掛著白旗,上面寫著「嘉定恢剿義師」,並挨家挨戶抽丁。城內秩序井然,晝夜有人巡邏——要是早這樣的話,明朝也不會亡國,只有危難之時人們才懂得團結。

六月二十四日,李成棟派遣弟弟李成林率領幾十名騎兵,企圖殺出一條道路,向外界求救。然而,李成林在出城之時被鄉勇包圍,李成林被殺死,屍體丟棄在路邊。得知李成林的死訊,李成棟日夜對著副將哭泣——可見,這人雖然做了漢奸,但是絲毫沒有泯滅人正常的感情。

七月一日,嘉定已經聚集了十萬的鄉兵。可惜這些鄉兵沒有作戰經驗,和李成棟交戰之時被打敗。敗退之時慘不忍睹,屍橫遍野。更糟糕的是,當時河水暴漲,鄉兵無路可退,只好跳進大水裡,那個場面絕對是少兒不宜,太過血腥。李成棟指揮清軍肆意屠殺,以泄弟弟被殺之恨。除此之外,李成棟還在城中挑選美貌女子,恣意淫樂。

李成棟率領清軍攻進城後,接連屠殺了三天。清兵在殺人之前,先讓百姓拿出珍寶和銀子,騙他們說拿出銀子就不殺人,結果不管有沒有銀子,一概被殺。

清軍的屠殺遠遠不止這些,「揚州十日」「嘉定屠城」只是其中著名的案例。清軍入關後到底屠殺了多少人沒有確切的數目,不過我們仍然可以根據一些資料進行推算。

首先,我們可以清朝自己發布的屠殺文告,根據《清世祖實錄》的記載,所有州縣,如果能剃頭投降,開城歡迎的話就讓你們過好日子;如果抗拒的話,大軍一到,玉石俱焚,所過皆屠。在1649年清朝在四川發布的文告中說:「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總之,在清軍的官方資料里,充斥著「屠城」「殺無赦」這樣的字眼。事實上,在清軍入關之前,就對遼東漢人實行了大屠殺。入關之後,屠殺的規模更加龐大。山西總督佟養亮曾經給順治上疏:「大同、朔州、渾源三城,已經王師屠戮,人民不存。」

荷蘭使臣約翰·紐霍夫記載清朝殺戮:「韃靼全軍入城後,全城頓時是一片凄慘景象,每個士兵開始破壞,搶走一切可以到手的東西;婦女、小孩、老人的哭聲震天……各處街道所聽到的全是拷打、殺戮和反叛的聲音;全城到處是哀號、屠殺、劫掠;凡有足夠財力的,都不惜代價用錢換命,以逃脫這些慘無人道的屠夫之手。」

根據官方的記載:直隸一望極目,田地荒涼;河南滿目榛荒,人丁稀少;湖廣彌望千里,絕無人煙……

我們再看看地方縣誌的記載。

崑山大屠殺:被屠殺的十分之四,自殺的十分之二,被俘的十分之二,逃走的十分之一,藏匿起來僥倖逃脫的十分之一。時人形容說,殺戮一空,逃出城門被殺被踩死的不計其數。躲在山上寺廟裡的婦女小孩,因為一個嬰兒啼哭,頓時被搜出來,殺得血流成河,血從山上落下來彷彿瀑布。

南雄大屠殺:家家戶戶里只有燕子的聲音,沒有人聲,屍體堆積如山,有的嬰兒僥倖沒被殺,還在娘的懷裡找奶吃……

潮州大屠殺:留下骸骨十幾萬,和尚們把屍體收集起來,在西湖山上焚毀。同安縣被屠殺五萬人,梵天寺的和尚將屍體收集起來焚化,建了一個無祠亭,墓碑上刻著「萬善同歸所」。

常熟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