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兒 左良玉「叛變」與史可法殉國

馬士英擁立弘光帝的時候,左良玉的心裡是非常不舒服的。好你個馬士英,擁立皇帝這麼大的事也不跟我打聲招呼,太看不起人了吧!說實話,以左良玉的勢力,這時候他有看不起別人的本錢,別人斷沒有看不起他的資格。

左良玉雖然沒有把持朝政,官也不是特別大,但是他擁兵八十萬。別說你馬士英,就是皇帝小子他也沒放在眼裡。

左良玉幾次想出手,擺平弘光政權,但江西督軍袁繼咸和湖南巡撫何騰蛟經常勸他要以大局為重,「老左啊,現在什麼時候了,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啊」。

左良玉一聽,也是啊,免得給世人留下話柄,只好勉強默認弘光政權的合法性。左良玉在摸不準形勢的情況下,派了一個人去南京,這個人是他的心腹黃澍。黃澍的官職很小,到了南京後卻非常拉風。有一次,他當著皇帝的面和馬士英掐架,他居然揪著馬士英的領口,狂扇了馬士英幾巴掌,隨後滔滔不絕地列出了馬士英十八條罪狀。

真牛,朝堂之上,連皇帝都怕馬士英,他居然把馬士英不當人。可見,當時左良玉的力量。左良玉放個屁比皇帝發表一通演講還管用。

馬士英也不是軟蛋,別人這麼欺負自己,作為一個文人,他當然不能在朝堂上跟黃澍打架。但是,他也有他的手段,他充分利用了文官優勢,找人彈劾黃澍,準備一鼓作氣把他整死。

左良玉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光火,施加軍事壓力:如果不放人,我恐怕很難控制自己的部隊了。馬士英沒辦法,固然他整人的功夫絕對一流,但是面對軍事壓力卻只能服軟。

黃澍逃回來後,極力在左良玉面前煽風點火,控訴馬士英的種種罪行。黃澍還提到太子案,說馬士英企圖謀害南都太子,我們不妨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向南京進軍。除掉了馬士英,整個朝政就是你左爺說了算。

左良玉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社會閱歷那是相當地豐富,他見黃澍的話句句在理,而且這些理全都對自己有好處,有什麼理由不同意呢?

我們來看看左良玉這個人,這個人絕對不一般,當年他剿匪非常給力,基本上李自成、張獻忠都不是他的對手。眼看張獻忠就要命喪在他的手中,忽然張獻忠說,你今天要了我的腦袋,崇禎明天就要你的腦袋。張獻忠這句話改變了左良玉的人生觀,以前他是悶頭做事,後來發現不行啊!做人還是得懂一些陰謀,否則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在剿匪的過程中,左良玉的部隊發展到幾十萬人。可以說,左良玉的部隊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這些人往往不是什麼善類。左良玉能夠把這些人管得服服帖帖,說明左良玉這個人真不一般。

用現在的話說,左良玉能讓這些人死心塌地地跟著自己混,絕對是一個很給力的領導。左良玉給力的地方就是不約束你們,你們愛搶就搶,愛殺人就殺人,愛放火就放火,我們好才是真的好,何必管別人死活。

所以,左良玉固然得到弟兄們的愛戴,但他的軍隊名聲確實很臭。不過,左良玉絲毫不在乎名聲,我能讓這麼多人吃飽飯,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已經很了不起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吧,吃別人的飯讓別人無飯可吃吧!

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左良玉以「清君側」的名義,順流而下,到了九江時,遇到九江總督袁繼咸。左良玉立即給袁繼咸寫了一封信:「老兄,跟我一起兵諫吧!肅清朝中妖孽,重振朝綱。」

袁繼咸是個明白人,回道:「你這哪是兵諫,分明是兵變。」

左良玉表示:「真是兵諫,我可是奉了太子的密詔。」

袁繼咸:「那好啊,拿出密詔。」

左良玉:「你怎麼就死腦筋,要與時俱進。這事對你我都有好處,馬士英這個混蛋把持朝政,搞得民怨沸騰,我們不幹誰干?」

袁繼咸語重心長地說:「你就不要掩飾叛亂的行為了。侯爺你這一發兵,不是自己人搞亂自己人嗎?清軍已經在虎視眈眈,侯爺這麼做可是正中他們的下懷啊!侯爺不記得了,你這個侯爵的身份可是朝廷封的,你這麼做可是忘恩負義啊!」

左良玉覺得袁繼咸說的有道理,於是暫停進攻九江,然後連夜給皇上寫了一封信:皇上,我不是針對你的,只要你主動清除馬士英一黨,我就停止進攻。

可惜,為時已晚。

左良玉不想干,他手下的將士們想干,左良玉的將士們和袁繼鹹的將士們勾結,商量好了,一起打南京。左良玉已經控制不住形勢了,加上這時,左良玉重病在身。看著自己的將士們攻進九江城,和裡面的一些守軍勾結,大肆搶劫和屠殺,左良玉長嘆一聲:「我對不起袁繼咸啊!」

說完,左良玉就一命嗚呼。這時,部將擁立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為主帥,繼續扛起造反的大旗。左夢庚接受部下的建議,秘不發喪,繼續以左良玉的名義燒殺搶掠。

聽到左良玉兵變的消息,馬士英慌了。他立即撤回江北防線的黃得功、劉良佐、劉孔昭等人,不要防守清軍了,全力阻擊左良玉。史可法也接到渡江勤王的命令。

多爾袞一看機會來了,命令多鐸調集大軍,準備渡江。

弘光帝不得不召集大臣開會,商討對策。很多人反對撤回江北防線,本來就很難抵擋清軍,你現在撤回,不等於是門戶大開嗎?

弘光帝贊同這個觀點:是啊,左良玉好像不是針對我的,還給我寫了一封信呢,不能撤回江北防線。

馬士英氣得跳了起來:「你們不要為左良玉袒護了,左良玉分明是造反,以下犯上。我們寧可死在清軍的刀下,也不能死在左良玉的手中,這是原則,死在敵人手中不是恥辱,死在亂臣賊子的手中才是恥辱。」

馬士英很清楚,左良玉一來,自己必死無疑。

史可法也來到南京城下,要求覲見皇帝,遭到馬士英的拒絕。弘光帝被迫接受馬士英的建議,攘外必先安內,每每聽到這句話就讓人心痛。

左夢庚不是左良玉,他率領大軍和黃得功等人激戰,最後被擊退了。當然,黃得功等人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清軍坐收漁翁之利。

清軍順利南下,整個江南就暴露在清軍的屠刀下面。史可法帶著部隊退守揚州,當時大量的難民湧進揚州,揚州成為抗清前線最後一道防線。史可法能不能守住揚州孤城呢?

史可法不是袁崇煥,揚州也不是寧遠城,再加上清軍已經今非昔比,史可法的形勢絕對是不容樂觀的。多鐸給史可法寫了一封招降信,大意是說,揚州城肯定是守不住的,先生還是識時務投降吧!同時,多鐸還讓降將李遇春在城樓下做思想動員,結果遭到史可法的痛斥,史可法大罵李遇春投降變節,豬狗不如。

應該說,多鐸給足了史可法面子,看降將招降無用,便讓老鄉帶著書信去招降。史可法是一個硬骨頭,招降信看也不看,直接扔進火堆里。多鐸不斷地給他寫信,他不斷地把信扔進火堆里。

史可法也自知城池守不住,寫了五封遺書。第一封是給老母親的,在信中,史可法自我批評,說自己是個不忠不孝的兒子,不能挽救國家,兒子現在決定與城池共存亡,希望老母親能理解,不要太過悲傷。

史可法第二封信和第三封信分別是寫給夫人和叔侄兄弟的,希望大家不要難過,好好生活。

史可法第四封信是寫給養子史德威的,史可法沒有兒子,將軍中副將史德威收為養子,他把自己的後事交給史德威,希望史德威能夠把自己葬在太祖高皇帝身邊或者梅花嶺上,梅花嶺就在揚州城內,史可法此舉顯然是為了表示自己的人格像梅花一樣高潔。

史可法第五封信是寫給多鐸的,他開門見山地對多鐸說,我肯定會為國家殉難,只求高皇帝能夠明白我一片忠心。

這是一場慘烈的防守戰。史可法固然抱了必死的決心,多鐸也是抱定了不拿下城池絕不後退的決心。據說,清軍的屍體堆積到城牆的高度,最終城池被攻破。史可法準備舉劍自刎,被手下將士奪下,護著他從一個小門逃跑,結果被清軍捉住。

多鐸對他比較禮遇,滿面笑臉地說道:「久仰先生大名,如果先生能夠歸順大清,不僅可以做大官,還可以一展抱負。先生想必聽說過洪承疇洪老先生吧,識時務者為俊傑,希望先生能夠考慮考慮。」

史可法大怒,說道:「洪承疇算什麼東西,活得豬狗不如,你要我學習他,做夢去吧!」

多鐸是一個非常沒有耐性的人,在史可法面前,他耗盡了自己的耐性,手一揮,砍了吧,省得麻煩。

在史可法臨死前,低下高昂的頭顱,請求多鐸不要傷害城中百姓。我們不知道多鐸是不是答應了他,即使答應了,多鐸也食言了。他作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屠城。於是,慘絕人寰的揚州十日屠城開始了。

幾個世紀以來繁華的揚州城頓時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