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兒 落魄王孫——坎坷一生的隆武帝

隆武帝朱聿鍵在腐朽的南明中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他一生命運坎坷,雖然生在帝王之家,但承受的苦難比平民百姓還多。他曾經被人們寄予厚望,有望收復殘破的江河。雖然最後復國之夢成空,淪為階下之囚,但他仍然能夠堅守內心的自由和原則,選擇死亡。

朱聿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即位前被封為唐王。

朱聿鍵從一生下來就很不幸,朱聿鍵不幸的原因是因為他老爸不幸,他老爸不幸的原因是因為舌頭上長了一個大瘤子。舌頭上長了個大瘤子固然不幸,可是也沒理由影響到兒子的幸福,難不成這大瘤子也傳給兒子了?

這就要說到朱聿鍵的祖父唐王朱碩熿了。朱聿鍵的老爸朱器墭是唐王的長子,但唐王很討厭朱器墭,就因為他舌頭上長著個大瘤子。唐王很喜歡一個小老婆的兒子,想廢長立幼。不過唐王的母親魏氏不同意,在她活著的時候一直保護朱器墭父子倆。朱聿鍵十二歲的時候,這位曾祖母去世。這個曾祖母去世後,唐王便把這父子倆囚禁了起來,想把他們活活餓死。幸虧有好心人暗中給他們送飯,父子二人在監牢里才得以活命。

朱聿鍵在暗無天日的監牢里整整待了十六年,這十六年的時間他也沒閑著,他借著青燈日夜看書學習,掌握了許多知識。

1629年,朱聿鍵的父親被叔叔毒死。唐王朱碩熿想立二兒子為世子,被牛人陳奇瑜勸阻,只好立朱聿鍵為世孫。直到這時,已經二十八歲的朱聿鍵才從監牢里走出來。

崇禎五年,也就是1632年,祖父見佛祖去了。朱聿鍵繼承王位,殺掉叔叔為父親報仇。明末各地叛亂四起,烽火連天。朱聿鍵覺得身為朱家王朝的子孫,國家有難當挺身而出,便向崇禎提出借兵三千平亂。崇禎是非常多疑的,他擔心藩王借兵作亂,拒絕了朱聿鍵。

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造反奪取天下,給明朝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是以後來的皇帝對藩王都非常警惕。藩王可以在自己的王府里吃喝玩樂醉生夢死,一點關係都沒有,不會有人找你麻煩,但絕對不可以帶兵離開藩屬地。

這個規矩朱聿鍵也是懂的,但是他壓抑不住心中那團火,他寧願犯規也不願坐視國家慘遭蹂躪。頭可以斷,血性不可以沒有。皇上不借兵,朱聿鍵就自行招兵買馬,帶著自己的人馬跟流寇拼,結果被流寇打得大敗。對此,我們給予理解,一個從小被關進監獄的人從來沒打過仗,剛從監獄出來不久就和人打仗,不輸倒奇怪了。

不管朱聿鍵打贏打輸,這麼做分明是瞧不起崇禎,我不給你借兵,你倒自己招兵買馬了。一怒之下,崇禎讓錦衣衛把朱聿鍵關進鳳陽監獄——政治犯待的地方。

崇禎自殺後,弘光帝繼位,才把他放了出來,累計起來,他在監獄裡待了二十四年。弘光雖然釋放了他,但是並沒有恢複他的政治地位,反而害怕他爭奪帝位,讓他在桂林好好待著,不能出來。朱聿鍵才走到杭州,弘光政權就完蛋了。

一個月後,在鄭芝龍、黃道周等人的擁護下,朱聿鍵當上皇帝,年號隆武。據說在朱聿鍵舉行登基大典的那天,颳起了大風,霧氣非常重,能見度很低。大風把小樹都吹了起來,掌管玉璽的官員坐騎受驚,摔下馬,玉璽碰壞了一個角。顯然,這是非常不吉利的一個徵兆。儘管如此,有黃道周這樣的牛人在,君臣之間還是非常有決心匡複明朝的。

一生坎坷的朱聿鍵終於當上皇帝,應該說他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皇帝,他撫慰群臣,從諫如流,同意和大順軍的余部共同抗擊清軍。在生活作風上他也非常檢點,只有一個老婆,也就是皇后曾氏,曾氏是一個賢后。

清軍來了以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意思大家都懂。當時明軍卻是留髮留頭,無發無頭——剃了發的都殺。隆武帝覺得明軍這種行為是不好的,他下令禁止屠殺剃髮的百姓,說:「兵行所至,不可妄殺。有發為順民,無發為難民。」

由此可見,隆武帝是一個能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問題的人。其實這一點很容易做到,但為什麼偏偏那麼多中國人做不到呢?做到這一點根本不需要什麼很高的智商,中國人又向來是最聰明的,為何從來不懂得最簡單的道理?明白了這個原因就明白明朝亡國的真正原因。

隆武帝確實是一個好皇帝,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個傀儡皇帝。他的政權離不開鄭芝龍集團,沒有鄭芝龍的財政和軍事支持,他的復國項目就辦不下去。

鄭氏家族都是海盜出身,鄭芝龍擁立隆武並不是為了什麼光復大明,而是跟呂不韋打著一樣的算盤,把隆武看成了可居的奇貨。商人就是商人。在鄭氏家族裡,唯一對明朝忠心耿耿的只有鄭成功。最為諷刺的是,鄭成功居然是鄭芝龍跟日本女人生的。鄭成功原名鄭森,在他年幼的時候,鄭芝龍帶他入宮見隆武帝。隆武帝貌似會看相,當時撫摸著鄭森的背,居然說出了很有預見性的話:「可惜我沒有一個女兒可以許配給你,你將來一定會為我大明盡忠,不要忘記了今天。」

也就是這天,隆武帝賜名鄭森為朱成功,鄭成功國姓爺的稱號就是這麼來的。隆武雖然沒有女兒,但還是封鄭成功一個類似於駙馬都尉的官職。鄭芝龍投降後,鄭成功給父親寫了一封信說:「父既不能為忠臣,子不以為孝子。」

當然,鄭成功的一生也不是沒有污點。他後來還是置祖國大陸於不顧,盤踞在台灣地區,跟荷蘭人打仗。雖然我們不能苛求鄭成功,因為確實清朝後來的勢力太強大,不是鄭成功一個人能對付得了的。鄭成功為世人所詬病的地方是他後來的所作所為,尤其是軟禁魯王,殺害魯王(存在不同說法)。鄭成功還毒死抗清名將張明振,令廣大的大明遺民感到失望。

作為當時的既得利益集團,鄭氏家族大權獨攬,幹些賣官鬻爵搜刮百姓的勾當,比當時南明的一些貪污腐化的奸臣做得更過分。

我們可以想像隆武帝的處境,三面受困,一受制於鄭氏家族,二要防備魯王軍隊,三來李成棟帶領的清軍正在逼近。得知大明忠臣黃道周帶領門生故吏,招募九千人北上抗清,最終被清軍大敗,黃道周慷慨就義,隆武帝悲憤欲絕。他既恨清軍,又恨鄭氏家族。

無路可走之下,隆武帝表示要親自北伐,作困獸之鬥。鄭芝龍對此雖不滿,但已經生了降清之意。

李成棟率領的清軍在浙江一帶勢如破竹,先後攻下紹興、東陽、金華、平州,很快攻陷鄭鴻逵把守的仙霞關。隆武帝眼看親征無望,決定取道汀州去江西,「御駕親征」已變成「御駕親逃」。隆武帝政權內部一盤散沙,大家離心離德,只能走下坡路;而李成棟卻馭兵有方,指揮若定,兩者對比實在太大了。

在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頭,愛書如命的隆武帝仍然「載書十車以行」,邊逃邊讀,邊讀還邊逃。帶著書搬家都不方便,何況是帶著書逃命。隆武帝在汀州歇息過之後,第二天凌晨,突然有一隊身穿明軍軍服的人在汀州城外叫門,聲言護駕。守城士兵不知是計,城門一開,發現原來都是李成棟派出化裝的清軍。隆武帝聽到外面一片混亂,拿著大刀進入府堂,被清軍抓住,後來不屈絕食而死,跟他一同遇難的還有皇后曾氏以及未滿月的皇子。

李成棟將隆武帝一家三口的人頭獻給清廷,得到清廷的重視,駐軍福州,成為地方大員。

隆武帝在福州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聽說隆武帝絕食而死,洪塘鄉曹學佺跑到鼓山上面自縊,黃山鄉鄭愚谷、鄭靜之父子也相繼殉國。鄭愚谷本來是明軍的一個水陸同知,隆武帝遇難之時他正在山林隱居,聽說皇帝遇難的消息,鄭愚谷悲憤萬分,賦輓歌六章,其中有:「天翻地覆在斯時,誰是憂勤起義師」,「生死分明惟帝後,應驅雷擊黨人碑」等句,讀來讓人忍不住惻然。鄭靜之是鄭愚谷的長子,國子監博士,聽說隆武帝殉國,於是削髮為僧,悲憤欲狂,瘋瘋癲癲,以至於血淚沾衣。出家也不能緩解他的痛苦,極度難受之下,他三次凝視北方,然後仗劍自殺。順治四年(1647年)春節,福州百姓貼春聯的時候,皆刷白眉,以此悼念隆武帝,後來演變成福州特殊的習俗。

隆武死後,鄭成功果如他所期望的,奮戰在抗清的第一線。順治三年,清軍南下,打進福建,鄭芝龍打算降清,鄭成功選擇離開,到金門避風頭。鄭芝龍投降後,派人招降鄭成功,希望鄭成功能夠做個孝子,跟父親一起去投降。鄭成功給鄭芝龍寫了一封信:從來都是聽說父親教兒子忠心,從來沒聽說過教兒子做貳臣;現在父親你不聽我的話投降清廷,如果將來有什麼不測的話,我只能為你戴孝了。

鄭成功佔據南澳,以廈門和金門作為抗清的根據地。順治八年和順治九年,鄭成功多次進攻漳浦。五月,清廷派遣馬逢之總兵解救漳州之圍,鄭成功故意讓他入城,進城之後來個關門打狗。直到十月份,清軍派遣金礪才解救了漳州之圍。

順治十年,清軍在廣西、湖南戰場上與李定國交鋒,又在四川、重慶和李文秀交手,在這些戰場上,清軍屢吃敗仗,首尾無法兼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