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兒 政權如走馬燈

南明的第二個政權是永曆皇帝,永曆皇帝朱由榔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桂王朱常瀛的兒子。清軍入關後,他逃到廣西,居住在梧州一帶。公元1646年1月,在丁楚魁、呂大器、陳子壯等人的擁護下,稱帝於廣東肇慶,建年號為永曆。永曆皇帝在位十五年,是南明政權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後來被清軍追殺,一路逃到緬甸,最後在昆明被吳三桂殺害,享年四十歲,死後不知道葬在哪裡,或者根本沒有墓葬也說不定。

永曆稱帝的時候,他的弟弟唐王朱聿粵也在廣東稱帝,建號紹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尤其是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兄弟更不應該自相殘殺。但永曆政權和紹武政權水火不容,為了爭奪正統地位大打出手。兄弟倆打得正火熱的時候,清軍來了,先滅掉紹武政權,紹武政權僅僅存在四十多天。

接著,永曆皇帝逃到廣西,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兩個皇帝,一個當了四十多天就被人滅了,一個朝不保夕像落水狗一樣被人追著到處跑,頭上還頂著皇帝的帽子。這樣的皇帝做得有什麼意思,損人不利己,損害天下百姓,自己也沒過上好日子。

逃亡的路上,永曆皇帝終於認清了清軍的狼子面目,制定了聯合農民軍協同抗清的決策。現在許多企業家認為衡量一個CEO好壞的標準是看他的戰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永曆確實做得還可以,他的基本戰略是對的。

永曆先是和李自成大順軍的余部合作,在李自成死後,大順軍分為兩支,一支由郝搖旗和劉體純率領,一支由李過和高一功率領。這兩支軍隊先後進入湖南,跟湖廣總督何騰蛟等人聯合抗清。1647年,原本反明的名將郝搖旗保護永曆帝來到柳州,然後主動出擊桂林的清軍。郝搖旗是李自成手下的一員猛將,無論大戰小戰都是沖在最前面,李自成犧牲後,郝搖旗改名為郝永忠,也就是表示永遠忠於闖王李自成。這年年底,郝搖旗在桂林西北的全州大敗清軍。接著,我們熟悉的事情又發生了,郝搖旗受到明朝將領的排擠,退回到湖北,扼守荊楚一帶。郝搖旗上半輩子跟著李自成反明,下半輩子獨自撐起大旗反清,直到康熙二年的時候,他還在和清軍打仗,後來在四川巫山戰敗被俘後被殺。

總的說來,大順軍余部和明軍聯合抗清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湖南省取得一系列的勝利,基本收復了整個湖南。湖南的勝利鼓舞了其他的省份,廣東、四川等地的抗清鬥爭風起雲湧。一些降清的將領先後反正,重新回到明政權的懷抱。決策的勝利勝過千軍萬馬。

短短的時間內,永曆政權控制範圍擴大到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這是南明時期出現的第一次抗清鬥爭高潮。

本來永曆帝有望成為亂世中力挽狂瀾者,可惜中國人的劣根性又帶來了麻煩,再加上管理上的不善,短暫的繁榮成為曇花。所以,中國人總結出了一種人生經驗: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宿命,而是民族的劣根性在作怪。從越王勾踐開始,中國人就養成了可以共患難卻很難同富貴的習慣。

好局面才剛剛開始,內部就斗開了花,各種政治勢力互相攻擊,農民軍受到排擠,清軍借著這個機會得以調整喘息,捲土重來。1649年到1650年間,清軍反撲,著名抗清將領何騰蛟和瞿式耜先後在湘潭和桂林戰役中犧牲,清軍又重新佔領湖南廣西,許多收復不久的失地也先後丟掉。

在這期間,李自成的侄子李過病故,李過的兒子李來亨聯合其他農民軍將領,宣布脫離南明的政權,自主抗清。失去農民軍的支持,政權內部又斗得死去活來,南明的軍事力量越來越衰弱,士氣越來越低迷。對永曆來說,道路越來越難走了。

這時候,張獻忠大西政權的余部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已經佔領了整個雲南。孫可望、李定國提出願意和南明聯合,永曆只好接受他們的建議。不過,這次不是農民軍投靠南明,而是永曆投靠農民軍。從此,永曆就跟著孫可望和李定國了。

1652年,李定國率軍八萬出廣西,打桂林,再次攻入湖南、廣東。在攻打桂林的戰役中,李定國打敗了孔有德,導致孔有德全家自殺,就女兒孔四貞跑了出來。這是李定國第一個漂亮仗,接著李定國又擊殺了清軍統帥敬謹親王尼堪。一出手就解決了兩王,李定國果然是身手不凡,當時天下大震。與此同時,大西軍的另一名大將李文秀帶兵出擊四川,收復了川南。詩人張煌言在福建一帶抗清,抗清運動再次出現高潮。

本來形勢又是一片大好,可惜老問題又來了,李定國出夠了風頭,孫可望不爽了,兩人產生矛盾。如果只是吵吵嘴,哪怕動手打一場,也沒問題啊!關鍵是這個孫可望心眼太小,居然想做掉李定國。李定國不想跟孫可望一般見識,暫避到廣東,希望和鄭成功會師,收復廣州,可惜鄭成功不怎麼守時,結果李定國自己跟清軍打起來了,損失慘重。隨後,李定國撤到貴州,接走被孫可望劫持的永曆皇帝。1656年,李定國帶著永曆皇帝回到雲南。第二年,孫可望帶軍攻打李定國,又一起同室操戈的案例。孫可望仗著人多勢眾,想一舉擊潰李定國,沒想到他人心不齊,許多將領倒向李定國陣營,結果李定國大敗孫可望。

1658年,孫可望投降清軍,貴州、廣西落入清軍囊中。第二年,清軍派遣三路大軍攻打永曆皇帝。因為不想連累李定國,永曆逃亡緬甸。緬甸人將他軟禁在草房裡,過著牛馬一樣的生活。李定國曾幾次想迎回永曆,但都遭到緬甸方面的拒絕。

1662年,吳三桂進軍緬甸,要求緬甸國王交出永曆皇帝。這個緬甸國王也是個混蛋級別的人物,他剛剛弒兄上位,統治尚不穩固,不想多惹麻煩,只好答應吳三桂的要求。緬甸國王派出三千人將永曆皇帝的住地團團圍住,並謊稱要和永曆立盟誓,根據緬甸的規矩,立盟誓的話大家得飲咒水,誰食言就要受到詛咒。緬甸國王通過這種方式將永曆的隨從引誘出來,出來一個殺一個,殺掉四十二個人以後。永曆知道自身難保,問緬甸國王為什麼要這樣?

緬甸國王說:「吳三桂來要人,我沒辦法。」

永曆一聽,悲憤地給吳三桂寫了一封信,控訴他背叛明朝,投靠清朝,忘恩負義,喪盡天良。罵完一頓解氣後,永曆又低下頭顱,說自己現在的處境非常可憐,性命取決於你,如果你能給我一條活路的話,我什麼都可以給你。吳三桂沒理他,確實吳三桂也沒有必要理他,漢奸的罵名是背定了,乾脆一背到底,何必為這個人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

緬甸國王將永曆及其二十五個眷屬一併交給吳三桂,吳三桂沒有把他押到北京,而是押回昆明。吳三桂這麼做是為了防止押往北京途中被反清復明的人士劫走,將永曆及其家眷押到昆明。吳三桂向清廷申請將永曆等人在昆明就地正法。永曆帝等人在昆明篦子坡被絞死,從此,篦子坡改名為迫死坡。

第四個政權是魯王朱以海為首的政權。清軍入關後,朱以海被擁立為監國。雖然沒有稱帝,但也監國了九年。朱以海剛當上監國,就和所謂的正統地位的福建隆武帝朱聿鍵的政權相互傾軋,爭鬥不已。1652年,清軍攻破南明魯王政權。不久,原明朝刑部員外郎錢肅樂在寧波起兵反清,並派遣張煌言去台州迎接魯王。錢肅樂被清軍打敗後,朱以海前往廈門,投靠鄭成功。鄭成功是隆武帝的支持者,之前就對朱以海非常不滿,心想大敵當前,你還和隆武帝自相殘殺,破壞了大局。不過,朱以海好歹是明朝宗室,鄭成功對他也是以禮相待。1662年,朱以海打算渡海重返南澳諸島發展力量,引起了鄭成功的不滿,鄭成功派人將他沉殺在海中。關於朱以海之死有不同的說法,也有人認為他是病死的。

南明第五個政權是定武帝朱本鉉,朱本鉉到底是不是明朝宗室後代一直是個謎,因為他是被李自成的部將郝搖旗擁立為皇帝的,所以很多人懷疑他可能並不是明朝宗室之後。朱本鉉在位十八年,郝搖旗死後第二年他也死了,死因不明,葬處也不明。

南明第六個政權是唐王朱聿鍵的隆武政權。順治二年,朱聿鍵建元隆武,他所建立的這個政權被後人稱為隆武政權。朱聿鍵本是大明的唐王,明朝滅亡後,在鄭芝龍等人的迎接下,來到福州,就任監國,不久就稱帝,把福州作為臨時首都,稱為天興府。隆武大封文武百官,鄭芝龍享受的待遇最好,因為鄭芝龍的擁立之功最大,封為平國公。

說來,鄭芝龍這個人以前只是一個海盜,後來被崇禎招安,封為五虎游擊將軍。鄭芝龍後來在金門大敗荷蘭人,升為福建總兵。自此,鄭芝龍擁兵自重,學習毛文龍,壟斷海上貿易,成為一個富可敵國的大軍閥兼大商人。用鄭芝龍自己的話說,我的一切都是大海給的,沒有大海就沒有我的今天。

確實,隆武政權主要依靠鄭芝龍,鄭芝龍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海,沒有海,隆武政權的根基是不穩的,雖然本來也不是很穩。

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雖然是個民族英雄,但鄭芝龍更多的是一個商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