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九章 結局

幾百年來,皇太極暴死之謎引發了後人無數的猜想。其中,在坊間流傳最廣的是皇太極死於謀殺。很多人懷疑兇手是皇太極的政敵兼情敵多爾袞,庄妃也是當事人之一。庄妃和多爾袞青梅竹馬,後來嫁給皇太極,皇太極死後,兩人公開出入,儼如夫妻,人們懷疑她和多爾袞合謀殺害皇太極也不稀奇。

崇禎的結局

崇禎是一個很悲劇的人,即使他性格中有一些弱點,也不能不承認他的命運是一個悲劇。公正地說,他是一個天天向上的皇帝,掌權十七年來,每天都想把國家往好的方面推,但國家就像一棟爛掉的大廈,他越推倒得越快。

大明天下,奈何亡於朕手!——道出了內心深處多少滄桑和無奈!

文臣個個可殺。——又是怎樣的悲愴和憤怒!

得知錦州失守後,崇禎飄飄倒倒,差點兒站立不穩。崇禎的壓力非常大,幾近崩潰邊緣。可是他不能倒下,他告訴自己,只要大明江山還有一口氣,就一定要撐下去,哪怕是撐死自己也無所謂。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這些年來崇禎經常做一些離奇古怪的夢。有一天,他做了一個非常玄的夢。他夢見有人在他的手中寫了一個字——有。據說,這個夢崇禎做了好幾次。

他召集文武大臣,問大家這個夢到底有什麼預兆。大家都說很好很好啊,有代表有啊,比沒有要好得多。聽到大家都這樣說,崇禎心裡好受很多,這個夢大概是說大明還有得救。

但崇禎的貼身太監王承恩聽到這個夢後大驚失色,下朝後找到崇禎,對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夢,這個夢象徵著大明的滅亡。

王承恩說「有」字其實要拆開來看,實際上是「大明」兩個字組成的。上面是大字少一撇,下面是明字少一邊,而且少的是「日」字,意味著大明江山只剩下一個空架子、影子。

崇禎做這個夢的時間恰好就是李自成從深山裡出來的時間。李自成出來的時候身邊只有幾十個人,一年後,就佔領了好幾個縣城,人數飆升到上萬人。李自成畢竟名聲在外,1640年春節過後,他帶領自己的農民軍進入河南。這一年,河南大旱,李自成鬧革命這麼久也鬧出經驗來了,知道大旱對崇禎是不利的,對自己很有利。

進入河南後,李自成一揮手,河南的災民紛紛向闖王的旗幟靠攏。不是災民想造反,而是因為不造反實在沒有活路了。沒吃沒穿的,朝廷還是徵稅。朝廷也沒有辦法,國內流寇四起,不鎮壓總不是辦法,鎮壓就得花錢,花錢就得徵稅。何況清軍那邊壓力相當大,每年的軍費都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朝廷要交稅,行,李自成就弄個宣傳口號:「吃他娘,穿他娘,打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真是氣死崇禎了,崇禎這邊徵稅,忙著消除內憂外患,那邊農民出身的李自成搞出個什麼「闖王來了不納糧」。

一句不納糧,收買人心的作用那是比炸彈還強悍,群眾一下子炸開了鍋,天下還有這麼個不納糧的救世主,不跟他又跟誰?

崇禎無奈地感到大明的氣數就快完了,剜肉醫瘡了這麼多年,似乎就要走到一個盡頭。說到氣數,崇禎最開始是不相信的,剛開始的時候他是個堅定的人定勝天派,他相信憑藉自己的努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到後來,狂瀾已經倒了,如果再不相信,就是承認自己沒能力,崇禎當然寧願相信命數。

氣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用哲學的話來講,就是一個事物自身的壽命期限,不光生命有壽命,王朝也有,制度也有。這就好比一個電器,有使用時間,過了這個時間,各項零件開始出問題,如果繼續使用的話,就很容易出問題。

那麼一個王朝的壽命是不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呢?

這實際上是一個哲學問題,如果我們同意因果律普遍適用的話,那麼打從朱元璋打天下時起,明王朝的壽命就已經註定了。

讓我們把目標聚焦在崇禎身上吧!這是怎樣一個場景,京城上空,烏雲遮天,大風起兮,災難的消息從全國四方八方飛向京城。崇禎孤獨瘦削疲憊的臉上是無盡的凄涼和悵惘,李自成又出山了,張獻忠還在亂來,自己手下能幹的將領死的死、降的降,陝西、四川、河南等被賊兵相繼佔領,關外的城池也是接二連三丟失。全國人民饑寒交迫,人吃人的現象屢見不鮮。

在一次會議上,崇禎終於控制不住放聲大哭,邊哭邊說:「朕在位十四年,國家飽經憂患,災難這麼多。到如今,老百姓人吃人,賊寇四起,韃虜欺負上門,都是朕失德啊!」

大臣們都說,皇上,這不是你的錯啊,大明的氣數將盡,這是誰也無法挽回的。

就在崇禎和大臣們哭哭啼啼的時候,李自成大軍已經擴張到十幾萬人,佔領了河南全境。李自成殺掉了陝西總督傅宗龍和汪喬年,接著又殺了福王朱常洵。隨後,李自成進入陝西,擊敗孫傳庭,佔領西安。1643年,李自成糾集所有的兵力向京城進發,明王朝危亡在即。

三個月後,李自成的軍隊到達西直門。這一天是農曆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辦事很講效率,讓士兵們火速攻城。明朝的文武百官更講效率,還不等李自成把城攻下來,很快就打開城門歡迎闖王。

這一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內城失陷。城破之時,崇禎用刀割破手指,在書案上寫下「文臣個個可殺」六字,接著又用血寫了一道詔書,這道詔書不是給大臣的,也不是給自己子女的,而是給李自成的。他對李自成說,我所以走到今天完全是被大臣害的,你可以把我碎屍萬段,可以把我的文武百官全部都殺死,但一定要善待老百姓。

崇禎的自我評價是:「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

崇禎是中國歷史上因失敗而自殺的唯一皇帝,應該說是一個有骨氣的人,有骨氣的人是值得欣賞的,但骨氣並不能遮蓋一個人的錯誤和缺點。人們對崇禎的印象不是特別壞,就因為這人勤政,不好酒色,生活相當簡樸,亡國後與國同亡。

這真是一個要命的夜晚,多少國讎家恨湧上心頭。不過,崇禎沒有時間去悲哀,沒有時間去痛哭。他必須先處理一些事情,然後再上吊。

崇禎命令皇后和妃子們上吊,看著樑上一副副擺動的軀體,他突然發現身邊還有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就是長平公主,也就是金庸《碧血劍》中的九姑娘,崇禎對她說:「孩子,你也上吊吧!」

九姑娘畢竟年輕,怕死,想逃走,崇禎用刀追她,砍斷了她的手臂。九姑娘到底有沒有被崇禎殺死,這個不知道,是個懸念,所以金庸才借用這段歷史發揮。但這事情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的,並不是什麼傳聞。

有人說崇禎砍傷女兒實在太過殘忍,不過拿崇禎本心來說,他是不希望女兒承受更大的侮辱。有人認為這是偉大的父愛,問題是崇禎把自己的兒子趕出宮,讓他跑掉,為什麼不可以給女兒相同的待遇,所以偉大的父愛也談不上。

這些事情處理完後,崇禎帶著王承恩一路走到煤山,崇禎先上吊,王承恩後上吊。

大明王朝就此結束。

皇太極的結局

1642年五月,崇禎派出一個龐大的代表團到寧遠城,等待皇太極的接見。

其實,崇禎向來是不怎麼把皇太極放在眼裡的,自視天朝上國,清國不過是個彈丸小國。所以,之前皇太極多次致信崇禎,都如泥牛入海無消息。現在皇太極通過軍事手段沉重地打擊了崇禎,崇禎主動來求和,應該說是難得一見的機會。

皇太極並沒有擺架子,而是表示願意與明朝對話,派遣兵部官員前去寧遠迎接明朝代表團。皇太極友好地接待了明朝的使者,好吃好喝地伺候了他們幾天,最後讓他們帶一封信給崇禎。信的內容比較長,無非是說明清兩國有矛盾是明朝的不對,最後也最重要的意思是明朝要給清國貢金,同時重新劃分疆土。

皇太極要求明朝每年給清國納貢黃金萬兩、白銀百萬兩,強弱之勢已經扭轉,以前是後金向明朝納貢,現在變成了明朝向後金納貢。饒是形勢如此,感情上也讓人無法接受。

皇太極還要求明朝把山海關之外的領土,全部劃歸清國。皇太極多年來攻克關寧防線受挫,現在想不費一槍一彈就佔有曾經花費了幾十年都打不下來的地方,應該說想得太美,但也想得合理。

崇禎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憤怒是不必說的。但是,現在不咽下這口氣不行,崇禎也不想和皇太極打筆仗,乾脆懶得回他。

崇禎不回信,正中皇太極下懷,這樣就有了發兵的借口。這時,清國的許多大臣極力主張大軍直搗黃龍,拿下北京。大家都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可以攻取明朝的心臟。但皇太極一向是個保守的人,他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就如同砍樹一樣,先把兩邊的枝丫砍掉,然後再來砍主幹。皇太極是個好兒子,謹記著努爾哈赤的教誨。

皇太極認為攻入北京不必急於一時,應該說這個策略是正確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皇太極沒有料到,從容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