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捲土重來:曼哈頓西區的故事

對我來說,最難的一次商業決策就是1979年對於西城區78英畝河邊地帶(第59大街與第72大街之間)的選擇,而對我來說最容易的一次商業決策則是在1985年重新買回那塊地皮。

我傾向於對自己決定的生意充滿熱情,而且我相信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美國現存的最好的一片尚未開發之地。

媒體的報道是我花了9500萬美元購置這片地,大約是一英畝100萬美元,其實這與實際價格相差並不大。如果把貨幣的時間價值考慮在內的話,1985年購買的的價格比1979年買下來還便宜。幾年的時間,曼哈頓地區房地產價格漲了五倍。甚至之前我建成的一座大廈,如果確定出手的話,一定能夠賣出可觀的價格,但我還是拒絕了不少買主。用一個比較,你就會知道現在的情況。我買下西城區這片地之後,另外的一家開發商花了5億美元買下了哥倫布環島(bus Circle Coliseum),相比之下,是一片面積不大的地產,而且與曼哈頓西城區僅隔四個街區。

我以不錯的價格拿下了西城那片地,原因有三。其一,銀行取消了入不敷出的賣家的抵押贖回權;其二,在土地進入市場流通之前,我已經敲定將其買下;其三,除了我,幾乎沒有其他開發商願意並且能夠支付每年幾百萬美元的建設成本。

1974年,我拿到了從賓州中央鐵路購買西城區地段的買賣權,這也是我在曼哈頓的第一筆大買賣。在那時,就像我之前提到的,紐約市瀕臨破產的邊緣,曼哈頓的西區幾乎被看做是無法生存的地方。但是我堅信,低價買入曼哈頓中部的河邊地帶的地產並不是錯誤的選擇。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政府收緊了對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補貼,社區反對西區開發的聲音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而且銀行業表現出不願意貸款給任何大型的開發項目。可能最重要的是,我熱衷於其他項目,其中包括康莫得酒店(君悅大酒店)、特朗普大廈以及我的第一家大西洋城的賭場。既然我的個人資源已經很有限,因此,我不想因為巨額的資產維持費用把自己拖垮。

通過專心地投入其他項目,產生大量的流動資金,足以維持任何項目的資產維持費用。而且,我建立了成功紀錄,因此,銀行都樂意貸款給我。

1979年我放棄了原來的選擇,沒過多久,賓州中央鐵路就把西區的河邊地帶賣給了我的朋友亞伯拉罕·赫希費爾德,很快亞伯拉罕就出馬請到了自己的合作夥伴。60年代,弗朗西斯科·馬克利因為承擔阿根廷政府的路橋工程而發跡。根據與赫希費爾德的協議,馬克利全權負責工程項目。赫希費爾德雖然保留了不少的利益份額,但在工程中沒有具體的職位。反過來,馬克利把監督工程的任務交給了名叫卡羅斯·法薩夫思奇的物理學教授,他一直負責經營馬克利的阿根廷公司。

馬克利團隊有一大批智囊團,但是他們缺乏的卻是實踐經驗,特別是在紐約市,已經很難開展任何形式的房地產開發了。

關於開發曼哈頓地區任何大塊地皮的關鍵在於,在經濟狀況允許的條件下,得到必要的批准。重新區劃是一個複雜、充滿政治色彩並且耗時的過程,最終可能牽扯到多個州和城市的機構、當地社區團體以及政客們。

馬克利最終將他的項目區劃為林肯縣 (Lin West),但在整個過程中,他對市政府做出了極大地讓步。政府迫使馬克利賣掉這塊地可能是唯一對馬克利有利的事情,如果馬克利按照自己同意的條款建設項目的話,他可能會損失上千萬的資金。

在某種意義上,這很令人難過,因為馬克利是一個好心、善良的人。但是,從一開始他就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他認為像西城區地段這樣的工程,他能夠負擔所有可能的成本,並且最終獲得不菲的利潤。但事實上,除非你設計的項目能夠「自給自足」,否則你就是在冒險。

馬克利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他一味地把橋樑建設的原則應用到住宅開發項目中。在橋樑建設中,你能夠預算成本,然後與政府簽訂一定數額的橋樑建設的合同。要想取得收益,你需要做的就是按預算完成項目。而在房地產的開發中,情況卻是完全不同。你可以預算建設成本,但卻不能真正預期收益,因為你始終是受到市場支配的。市場上的變數很多,包括了單位價格是多少、銷售時間多長以及資產維持費用等。所以說,之前你承諾支出越少,後來的風險就會越大。

事實上,馬克利幾乎花了三年的時間做徒勞的「贈予」業務。項目批准權在市政府手上,所以,馬克利一而再再而三的讓步。他同意提供3000萬美元整修72號大街的地鐵站,地鐵站離項目工程很近,雖然整修只是把站台拓寬4英尺,但是耗資3000萬,足以重建新的地鐵站了。

接下來,馬克利又承諾500萬美元,運營布朗克斯南區的鐵路平板車,取消了西城區的鐵路運營。接著他又承諾捐助3000萬美元,在開發的範圍內建設一座公園。後來,他決定那座公園的建設要穿越街道,與現存的城市網路相連。可以肯定,這項工程的成本能夠達到上千萬美元。

當聯合愛迪生電力公司要求馬克利承諾支付工地上公司煙囪重建的成本時,他卻答應了。我覺得這種事真的荒唐可笑!在全國電力行業中,聯合愛迪生電力公司已經達到了最高的電能利用率。當我見到馬克利的時候,我問他為什麼同意聯合愛迪生電力公司提出的要求。我還問他,多年以來一直花費幾十億的資金購買聯合愛迪生電力公司的電,這還不夠嗎?

「他們告訴我將會反對我的項目,」馬克利解釋道,「那麼請問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一根煙囪能花多少錢?」

我突然理解了,弗蘭克·馬克利根本不屑於去計算。但是我計算了一下,建設一根高500英尺的通天煙囪,其成本幾乎能建一座樓了。我告訴馬克利說:「這可能要花掉三四千萬美元。」但是,他好像根本無動於衷。當他對所有的人的要求「樂善好施」之後,馬克利總計已經承諾了1億美元的「免費項目」。更糟糕的是,他同意在建成任何項目之前,就先答應支付1億美元。

同樣糟糕的是馬克利最終達成的區劃協議。隨著區划進程接近尾聲,協商迫使上百英畝的地盤上,居住單元縮減到了4300戶,這個居住密度比郊區的六層公寓區還要稀疏。具體來說,馬克利決定在68號大街到72號大街這塊最值錢的地段上,只建造850個居住單元。他承諾在項目的南部欠發達工業區,建設大部分的公寓,事實上,這裡的住宅市場他根本沒有全面地調查過。

曼哈頓上西城反對開發的勢力與馬克利展開了鬥爭,馬克利變成了自己的敵人。

馬克利犯的最後一個錯誤就是他從來沒有為他的林肯縣項目創造任何令人興奮的事情。在他擁有這片「寶地」的四年中,沒有任何媒體的報道。即使林肯縣這個名字代表了全美最大、最有潛力的開發,但也無濟於事,這只是在林肯中心西部的工程而已。

在紐約市,平均150戶的豪華高層銷售周期為兩年,並且是在採用積極市場營銷的前提下。但是要在新開發的地段,銷售上千套住宅,不僅需要獨特的賣點,也需要大刀闊斧的銷售策略。這兩點馬克利都不具備。他提議開發的林肯縣項目,包括了12座磚牆建築,無論是外觀還是風格都跟60年代曼哈頓匆匆建成的公共社區沒什麼區別,平淡乏味、毫無聲息。因此,三年里,馬克利聯繫的幾家銀行,沒有一家願意貸款給他的項目,而銀行從實際出發,則更傾向於貸款給紐約市其他的開發項目。

到1983年年底,馬克利個人的財務狀況也雪上加霜。當然,馬島戰爭(Falklands War,福克蘭群島戰爭或福克蘭海戰,發生於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為爭奪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譯者注)也使阿根廷的商業利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這個時候,計算一下建築工人工資、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支出以及資產維持的費用,馬克利大概在林肯縣的項目上已經投資了1億美元。陷入困境後,馬克利開始拖欠,為了購買這塊地皮而從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貸款債務。

1984年春天,我接到了亞伯拉罕·赫希費爾德的電話,他告訴我馬克利的處境很糟糕而且有意出售這片地。我馬上去拜訪了馬克利,我們進行了一次長談。他非常希望能夠從林肯縣的項目上大賺一筆,但是銀行的不合作,大大阻礙了馬克利的項目進程。毫無疑問,我們最終達成協議,到11月我們承諾以全現金的方式提供1億美元,並且大通銀行也同意為這筆交易提供資金支持。

我相信弗蘭克·馬克利同意將這塊地賣給我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達成的交易對他來說是幫了個大忙。1984年初,我們見面後不久,便同意在臨時協議的基礎上,馬克利把項目賣給我。他並不確定是否最終想要賣掉那塊地,但是他希望考慮簽訂意向書。對於房地產,特別是對紐約市的房地產來說,每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