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命運的背景 三、張明儒:婚姻問題、婦女工作,是當時部隊的「熱門」話題

關於這個問題,以前眾說紛紜,真實的情況很難了解。我四三年參加革命,後來當過新疆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有條件找到有關資料,我寫過一篇回憶文章,叫《解放初期的新疆女兵》,在這篇文章中,我對當年新疆部隊的婚姻情況和女兵的情況作了披露。

當時部隊的婚姻狀況是這樣的:師以上幹部多數已婚,個別未婚;團級幹部少數的結了婚,多數未婚;營以下幹部及戰士,除個別入伍前在家鄉結了婚外,絕大多數尚未婚配。年齡普遍較大,師級幹部多數三十多歲,團幹部多數三十歲上下,營以下幹部多數是二十多歲,少數三十多歲。

我國過去傳統的婚姻觀念是早婚早得子,養兒防終身。以早婚為富為榮,晚婚為貧為恥。農村裡的男女是「十五十六把婚嫁,十七十八抱娃娃」,一些山區有的在十三四歲就結了婚。那時二三十歲的人沒有結婚,在人們心目中,就像現在四五十歲沒結婚的人一樣,不只是大齡青年,簡直成了老齡青年了。

當時部隊幹部戰士對婚姻問題反應比較強烈,要求也很迫切,有各種說法,像「沒有老婆安不下心,沒有兒子扎不下根」等,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這二十萬官兵的婚姻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將影響安心新疆、建設新疆艱巨任務的順利完成……總之,各級領導對新疆軍區部隊官兵的婚姻問題、婦女工作非常重視,當時的新疆軍區領導人王震司令員、徐立清副政委、張希欽參謀長、政治部曾滌副主任等首長非常關心,高度重視,千方百計親自籌劃。

婚姻問題、婦女工作,是當時部隊的「熱門」話題,也是大家最關心的信息之一。新疆軍區、第一兵團、第二十二兵團、二十軍、五軍、六軍、九軍及各級首長們,在講話中都要講到婚姻問題。我在軍區檔案館的資料中發現,當時擔任二軍政委的王恩茂同志,1950年在二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有這麼一段:「關於婚姻問題,彭(德懷)司令員說從口裡動員女同志到新疆來,並且在西安、蘭州、酒泉、哈密設站。家裡有老婆的,可以送到西安;家裡訂了婚的可以送來;家裡既沒有結婚又沒有訂婚的,你家裡父母親戚能給你訂一個也可以送來,送到西安去找西北軍政委員會秘書處或者找新疆軍區駐西安辦事處,一切由公家負擔,給你送到新疆來。彭司令員和王震司令員都說過而且是認真的,目前不能一下完全都接來。年輕的同志不要著急,首先是三十歲以上的同志,然後是二十八九歲的同志,二十五歲的同志還要後一步,應該按次序,小的讓大的,不要亂了。一方面組織上幫助想辦法,一方面是自己想辦法。但我們不要把思想放在這方面,主要在鞏固勝利。有了全國的勝利,個人問題也就解決了,所以我們的同志應集中思想鞏固勝利,我們的毛主席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一定會照顧我們的。他說,我們的經濟建設會一年一年地變好,一切問題會很好解決。總之,千言萬語是我們志在部隊,努力工作,完成任務,個人的問題一定會解決的。」

處於新疆當時的情況,未婚男軍人那麼多,且多數人年齡偏大,而已到婚齡的漢族婦女又是那麼少,內地的女青年又是逐步來新疆的,所以軍人的婚姻問題,也只能按職務按年齡按參加革命的時間,分批逐步解決。1951年11月,新疆軍區(規定):凡1949年進疆的軍隊幹部、戰士和一切轉業地方機關、工廠工作的原有軍籍人員的家屬子女,均可接入新疆。當年,有一千多名家屬來疆隨軍。1953年,新疆軍區所屬部隊,分別整編為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都是現役部隊,只是執行任務不同。1953年7月,新疆軍區政治部幹部部制發國防部隊婚姻條例,規定凡具備現任營以上職務幹部;具有三年軍齡的二十六歲以上的連、排幹部;1936年7月7日以前入伍的紅軍戰士;三十歲以上並有六年戰鬥歷史的老戰士等四個條件之一者,可將家中愛人接來部隊。後來,隨著婦女的增加,生活條件的改善,又放寬規定,凡是幹部都可以結婚或家屬隨軍。老戰士多數調到生產部隊去了。到1955年,軍隊幹部的婚姻問題基本解決,生產部隊的戰士,也有一部分成了家。隨之,大批招收婦女進疆的工作,也就基本結束了。後來結婚的,主要是探家回原籍找的配偶,還有一些是院校分配來的女學員。

當時的確是沒有辦法,駐新疆的絕大多數部隊要在這裡紮下根來屯墾戍邊,二十萬幹部戰士的婚姻問題解決不了,軍心難穩。王震也不能讓他們打著光棍在這裡吃苦受累搞建設。再說,新疆地域遼闊,地廣人稀,王震高瞻遠矚,著眼長遠,認為要開發建設新疆,也必須從內地遷移相當數量的人口。所以他在1950年初秋,就派二軍六師政委熊晃到湖南去徵召女兵。他認為湖南妹子能吃苦,如果能招到一些有文化的女學生,來後可以先解決團營幹部的婚姻問題。他給湖南省委書記黃克誠、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寫了一封信,請他們大力協助。王首道、黃克誠對新疆軍區招聘團的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把營盤街的一棟樓撥出來,作招聘團辦事處,還在《新湖南報》上不斷刊登消息報道,動員女青年參軍。因為報上只說到新疆後可以進俄文學校、可以當紡織女工,當拖拉機手,沒有提「婚配」的事。所以全省各地的女孩子聞訊趕來,爭先恐後地來到營盤街報名應徵,使辛棄疾和左宗棠曾屯過兵扎過寨的營盤街一時間也成了長沙最熱鬧的去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