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大波想法同時湧上我的心頭:我們不孤單,這是一種外星生物,那艘飛船也顯得怪異,那樣的設計怎麼會管用?他們生活在那艘飛船上嗎?這是他們的恆星嗎?我闖進外星領地,會引發一場行星際事件嗎?!

「呼吸。」我告訴自己。

好吧,一次做好一件事。假如這是地球派來的另一艘飛船呢?我沒想起來的一艘?該死,我花了幾天時間才記起我的名字。也許地球派出了多艘不同設計的飛船?為了冗餘度或提高概率,至少保證其中一艘完成任務。也許其他飛船名叫「保佑毗濕奴號」之類的。

我環顧控制室,每樣設備都有對應的顯示屏和控制器,唯獨不見無線電設備。艙外活動控制面板有幾個無線電控制器,可那些明顯只用於跟艙外的船員同事通話。

假如他們派出多艘飛船,肯定會配備無線電系統供我們相互聯繫。

而且,那艘飛船……簡直不合常理。

我遍歷導航控制屏幕,找到了雷達面板。此前我注意過它,但是沒有太放在心上。我以為雷達是在接近小行星或其他天體時,用來避免發生碰撞的。

遲疑不決地嘗試了幾次之後,我成功將雷達啟動,它立即發現另一艘飛船並發出了警報,尖銳的雜訊刺激著我的耳朵。

「哦哦哦!」我邊喊邊慌張地檢查屏幕,最終發現了標著「接近警報靜音」的按鈕。按下按鈕後警報停止了。

我又檢查屏幕其他部分,一個名為「目標A」的窗口顯示出很多信息。我猜如果有多個物體接近,我會看到多個窗口,諸如此類。窗口裡全都是讀取的原始數據,不如《星際迷航》里的那種等軸掃描有用。

「速度」為零,他們跟我的速度一模一樣,這不可能是巧合。

「距離」217米,我猜這是跟它們最近一部分的距離,或者也許是平均距離。不對,是最近距離,這個系統的意義本來就在於避免碰撞。

說到碰撞,217米的距離跟一座恆星系統的尺度相比簡直太小了,這不可能是巧合。那艘飛船因為我才故意停在這裡。

下一個讀數「角寬」是35.44度,嗯,一點基本的數學知識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我在主屏幕調出工具面板並打開計算器程序。217米遠的物體佔據了35.44度視角,假定雷達具有360度可視範圍(否則的話,這台雷達可太差了)……我在計算器上輸入數據並計算反正切:

那艘飛船長139米。

粗略計算的結果。

我在另一塊顯示屏上打開噬星體面板,展示萬福瑪利亞號的小結構圖上標著這艘飛船長度只有47米。那麼可以明確,外星飛船是我這艘飛船的三倍大,地球不可能發射那麼大的飛船來這兒。

還有形狀,那個形狀是怎麼回事?我又重新關注起佩特洛娃鏡(它現在只充當攝像頭用)。

飛船的中部是菱形,我猜那其實是一個八面體。看起來它有八個面,每個面都是三角形,光這部分就跟我的飛船差不多大了。

菱形通過三根粗桿(我不知道還能怎麼描述)跟一個梯形寬座相連,此處看似飛船的後部。菱形的前端是一根細柄(這是我編造的說法),四塊跟飛船主軸平行的平板連接在細柄上。也許是太陽能電池板?細柄繼續向前延伸,頂端是一個金字塔形狀的頭錐,我估計可以叫作頭塔吧。

飛船外殼的每一部分都是平的,就連三根粗桿上都有平面。

為什麼會那樣設計?平板是個糟糕的思路。我從來不知道有人會這樣設計,可他們飛船內部需要某種大氣存在啊,不是嗎?可巨大的平板承受氣壓的效果是奇差無比的。

也許這只是一艘探測器,而不是真正的飛船。也許因為沒有生物,所以裡邊沒有大氣。我看到的也許是外星造物但不是飛船。

不過這仍然是人類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了。

看來那艘飛船也是噬星體驅動,此前我看到的就是穩定的佩特洛娃輻射。

他們的推進技術跟我們一樣,這引起了我的興趣。不過考慮到噬星體是潛在的最佳能量存儲介質,這也不算意外。以前歐洲水手初次遇見亞洲水手時,也沒有對對方使用的船帆感到驚訝不是。

可是原因呢?這才是令人費解的。飛船上的某種存在(不是一台計算機,就是一名船員)決定來到我的飛船旁邊。他們怎麼知道我在這裡?

我猜跟我看見他們的方式一樣,我的引擎也發出大量紅外輻射。因為我的飛船後端對著鯨魚座τ星,所以這相當於我對著他們的方向點亮了一支540萬億瓦的手電筒。我看上去可能比鯨魚座τ星還亮,這取決於當時他們所在的位置,至少在佩特洛娃頻率上我的飛船更亮。

也就是說,他們能看見佩特洛娃頻率,我也能。

我快速瀏覽旋轉驅動控制屏幕,找到一個「手動控制」的標籤,選定它的時候一個警告框彈出來:

建議手動控制僅用於緊急情況,你確定使用手動控制模式嗎?

我輸入確認。

它又彈出一個對話框。

第二次確認:輸入YES進入手動控制模式。

我抱怨了一聲,然後輸入了Y——E——S。

控制面板上終於為我顯示出手動控制屏幕,它有點嚇人,不是因為複雜,而是因為太簡單。

屏幕上有三個滑塊,分別標著「驅動器1」、「驅動器2」和「驅動器3」,每個驅動器都處在零輸出狀態,每個滑塊頂部都標著「107N」(1000萬牛頓),N肯定表示力的單位「牛頓」。我猜假如把每個驅動器調至最大,我會獲得3000萬牛頓的推力,這大約是大型噴氣式客機起飛推力的60倍。

科學老師知道不少奇奇怪怪的知識。

屏幕上還有不少小滑塊,分組標著「偏航角」、「俯仰角」和「翻滾角」,這些一定是飛船側面調整方向的小型旋轉驅動。我明白亂動這個面板絕對不是個好主意,一個失誤我就會把飛船轉散架。

不過至少他們考慮到這一點,屏幕中間有一個按鈕標著「停止所有旋轉」。太好了!

我又查看了一下佩特洛娃鏡,目標A沒有移動,它在我左舷側稍微靠前的地方。

我把佩特洛娃鏡切換回佩特洛娃頻率模式,大部分屏幕變成黑色。跟此前一樣,我能看見背景中的佩特洛娃線被目標A遮蓋住。

「讓我們看看你是否有話要說……」我喃喃自語道。2號旋轉驅動位於飛船中心,它的推動力沿著我的中軸線輸出,希望不會改變姿態。我們等著瞧。

我設定它輸出0.1%功率,持續一秒後歸零。即使只用一台引擎的0.1%功率推進一秒,飛船都移動了一點點。雷達面板上相對目標A的「速度」值顯示為0.086米每秒,微小的推力讓我的飛船以大約8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動。

但我關心的不是這一點,而是另一艘飛船。

我盯著佩特洛娃鏡,一滴汗珠從我的額頭上飄走,我感覺心臟就要從胸膛里跳出來了。

然後,那艘飛船的後部在佩特洛娃頻率上亮了一秒,跟我剛才的操作一樣。

「哇!」

我讓旋轉驅動啟停了數次:三短一長,再加一短。不是在發信息,我只想看看他們怎麼回應。

這次他們更有準備,不出幾秒,另一艘飛船重複了我的運行模式。

我喘息,大笑,接著渾身為之一顫,然後又笑起來。我一下子領悟到太多。

探測器沒法這麼快響應,假如它受遠程控制,操控者至少得在幾光分之外,這周圍根本沒有可以容納他們的飛船。

那艘飛船上存在一種智慧生命,距我大約200米之外就是貨真價實的外星生物!

當然……我的飛船是由外星生物驅動,不過新發現的這種是智慧生命!

老天在上!沒錯!第一次接觸!居然是我!第一次跟外星人接觸的人類居然是我!

目標A(從現在起我以此稱呼這艘外星飛船)再次短暫地啟動引擎,我仔細觀察,想記住運行模式,可是光只是低亮度地閃了一次。它們不是在發信號,而是在移動。

我查看雷達面板,果然,目標A靠近萬福瑪利亞號,把距離保持在217米。

我瀏覽科學儀器面板,重新調出常用的望遠鏡鏡頭。佩特洛娃鏡的可見光模式只為主望遠鏡確定方向,主望遠鏡的解析度和清晰度高得多。我興奮得沒法好好思考,直到現在才想起望遠鏡這回事。

主望遠鏡的圖像格外清晰,我想它只是一個超高解析度的攝像頭,因為我還能不失真地放大和縮小圖像。這下我能非常清楚地看到目標A。

外星飛船的外表是斑駁的灰色和棕黃色,圖案看似隨機而且流暢,彷彿沒有充分混合的顏料。

我在屏幕的一角發現了動靜,一個形狀不規則的物體沿著飛船表面的軌道滑動。它有一條直立的主幹,頂部伸出五條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