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玉面(下)

暖閣的窗下鋪著一張櫻桃木雕花圍炕,鋪著一色青金鑲邊明黃色萬福閃緞坐褥,炕中設一張白檀木刻金絲雲腿細牙桌,上頭放了些茶點,想是帝後二人本在此閑話家常。因是尋常對坐,皇后只簡單綰了個高髻,簪了小朵的攢珠櫻桃絹花壓鬢,並幾支小巧的流蘇銀簪,身上一件紫棠色芍藥長壽紋緙絲襖,被暖閣里地龍的暖氣一烘,倒襯得面容微紅。皇后見了她請安,便讓素心端了小杌子來讓她在跟前坐下,方微微揚了揚嘴角:「嫻妃,下著凍雨還叫你過來,實在是有件要緊事得問問你。」

皇后正要說話,皇帝慢慢揀了一枚剝好的核桃肉吃了,淡然道:「昨夜的事,你和海常在都好些了吧?」

如懿心中一暖,欠身道:「臣妾本就無礙,海常在倒是受了驚嚇,加上足上的傷,還得好生將養著。」

皇帝道:「既然在你宮裡,你就費心些照看著吧。囑咐她寬心些,已經過去的事便不要想了。」

如懿答應著,皇后含了謙和的笑容,向皇帝道:「午後冷清清的,這個時候要是玫答應來彈奏一曲琵琶,倒也清閑。只是她五六日不肯面聖了。」

皇帝的笑意極淡,卻似這閣中的靜塵,亦帶了暖暖的氣息:「她總說臉上的傷沒好,不宜面聖,由得她去。」

皇后微笑道:「那日貴妃是氣性大了些,可玫答應也有不是之處,皇上心裡惦記著玫答應,卻不縱容她,臣妾很是欣慰。」

皇帝的茶盞里翠瑩瑩如一方上好的碧玉,他悠然喝了一口:「雖然沒見著,心裡想著,就如見著了一樣。」

如懿入宮後才陪了皇帝一次,久久未見聖駕,雖然心裡是存著皇帝的叮囑的,卻難免有那麼几絲寂寞。那種寂寞,是歡悅明媚的曲子唱著,卻知道下一出的唱詞里是男歡女愛的失散,是相思相望不相親的分離;那種寂寞,是花好月圓的美滿里,想得見殘月如鉤的凄冷;那種寂寞,是燈火輝煌,半壁盛世里的一身孤清的影子;可是再寂寞,那滋味卻是溫涼溫涼的,涼了一陣兒,總還有盼望,有希冀,那便是溫熱的一層念想。直到昨兒夜裡匆匆相見,原本以為皇帝是護著自己的,可是他的眼風卻沒幾次落到自己身上,便是落到了,也像天際上遠遠飛著的鴿子,落不到綿白的雲彩里。

她的目光忽然凝在皇后的衣衫上,那樣沉穩而不失艷麗的紫棠色,熱鬧簇繡的芍藥蜂蝶圖案,綉著萬年青的壽字滾邊,映得自己身上一襲梅子青綉乳白色凌霄花的錦衣,是那樣暗淡而不合時宜。而凌霄,本就是那樣孤清的花朵。

如懿的喉嚨里像含著一顆酸透了的梅子,吐不出也咽不下,她臉上掛著勉強的笑意,忍不住問道:「玫答應伺候皇上的日子也不久,怎麼皇上這樣喜歡她?」

皇帝原本稀微的笑容漸漸多了幾分暖色:「正是因為她跟在朕身邊的日子不久,卻事事遂心,像一個跟朕久了的人似的,什麼事兒都想到了,朕才覺得她貼心投意。」

如懿聽了這一句,哪怕心底里再酸得如汪著一顆極青極青的梅子,也只能垂下了眼睛。

皇后的笑意凝在唇角,似一朵將謝未謝的花朵,凝了片刻,還是讓它張開了花骨朵:「說起這個事兒來,臣妾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皇帝微笑道:「皇后跟朕,有什麼不當說的?」

皇后笑容微微一滯:「午膳過後,玫答應來找臣妾,給臣妾看了看她的臉,臣妾一時間不敢定奪,只好帶了她過來見皇上。玫答應哭哭啼啼的,現在也不敢進殿來,臣妾想那日玫答應被掌摑的事嫻妃是親眼看著的,又送她回了永和宮,所以急召嫻妃過來。也請皇上看一看玫答應的臉吧。」

皇帝頗為意外:「蕊姬來了?人在哪裡?」

皇后郁然道:「人在偏殿等著,就是不敢來見皇上。」皇后見皇帝眉心漸漸起了曲折,便道,「素心,你去請玫答應進來,有什麼委屈自己來說吧。」

素心出去了片刻,便領了玫答應進來。玫答應如常穿著嬌艷的衣裳,只是臉上多了一塊素白的紗巾,用兩邊的鬢花挽住了,將一張清水芙蓉般的秀凈面龐遮去了大半。

她眼裡含著淚花,依足了規矩行了禮,皇帝未等她行完禮便拉住了道:「這是怎麼了?即便是受了兩掌,這些日子也該好了啊。」

玫答應撐不住哭起來,嬌聲嬌氣道:「橫豎是傷在臣妾臉上的,皇上看個樂子,還覺得紅腫著挺喜興的呢。」

如懿聽著她與皇帝這樣說話,驀然想起自己初嫁的時候,晨起時對著菱花鏡梳妝,也和皇帝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玩笑著,撒著嬌說著貼心話兒,並無尊卑之分。那年歲,真當是一生中最天真無憂的好時候。只是就這麼著彈指過去了,到了眼下,見皇帝一面不易,卻眼睜睜看著他與新人親近歡好,一如對著當日的自己。

她想著,便抬眼看了看皇后,皇后只是垂著臉,像廟宇里供奉著的妙嚴佛像,無喜無悲,寶相莊嚴。如懿把玩著衣襟上垂下的金絲串雪珠墜子,那珠子質地圓潤而堅硬,硌得她手心一陣生疼。她越發覺得風寒沒有散盡的暈眩逼上臉來,少不得按了按太陽穴,替自己醒醒神。

玫答應哭著,便將臉上的紗巾霍地扯下,如懿瞥了一眼,差點沒嚇了一跳。玫答應的臉原本只是挨了掌摑紅腫,嘴角見了血,此刻不僅腫成青紫斑駁的一塊一塊,嘴角的破損也潰爛開來,蔓延到酒窩處,起了一層層雪白的皮屑,像落著一層霜花似的,底下露出鮮紅的嫩肉來。

皇帝驚得臉色一變:「你的臉……」他未說下去,與皇后對視一眼,皇后即刻道:「這個樣子,斷不是掌摑造成的,必是用錯了什麼東西,或是沒有忌口。」

玫答應立刻跪倒在地上,眼波哀哀如夜色中滴落的冷露,哭訴道:「臣妾愛惜容貌,不敢破了面相惹皇上不高興。得罪了貴妃是臣妾的不是,挨了打臣妾也該受著,但臣妾已經飲食清淡,按時用藥了。可是臉卻壞得越來越厲害,臣妾心裡又慌又怕,不敢面見皇上,只得告訴了皇后娘娘。」

皇后擔心道:「臣妾問過伺候玫答應的人,都說她這幾日飲食十分注意,連喝水都特意用了能消腫化淤的薏仁水,也不忘拿煮熟的雞蛋揉著,是夠當心了。」

皇帝微一沉吟:「你說你用藥了?是哪兒來的葯?」

玫答應停了哭泣:「是太醫院拿來的,說是貴妃打了臣妾,也願意息事寧人,所以特意送了葯來,略表歉意。」

皇帝目光微冷:「那葯你帶來了么?」

玫答應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小的圓缽,素心忙接了過去,打開一聞,道:「當日是奴婢去太醫院領的葯,是這個沒錯。」

皇帝的眼神微有疑惑,皇后便道:「那日臣妾也在,為了後宮和睦,是臣妾勸貴妃送葯給玫答應,也是臣妾讓素心以貴妃的名義去取的葯。」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的光彩:「皇后有心了,朕有你周全著,後宮才能安穩如斯。」

皇后安然一笑:「皇后的職責,不正是如此么?臣妾只是做好分內之事罷了。」

皇帝便不再言,只問道:「王欽,朕記得剛有太醫來替朕請過平安脈,還在么?」

王欽恭聲道:「是太醫院的趙銘趙太醫,此刻還在偏殿替皇上擬冬日進補的方子呢。」

皇帝微微一凝:「著他過來,看看這葯有什麼名堂。」

王欽立刻去請了趙太醫進來,趙太醫是個辦事極利索的人,請過安一看玫答應臉上的紅腫,再聞了聞藥膏,沾了一點在手指上捻開了,忙跪下道:「這葯是太醫院的出處沒錯,只是被人加了些白花丹,消腫祛淤的好葯就成了引發紅腫蛻皮的下作葯了。」

皇后蹙眉道:「白花丹?怎麼這樣耳熟?」

趙太醫恭謹道:「是。入了冬各宮裡都領過白花丹的粉末,配上晒乾的海風藤的葉子,是一味祛風濕通絡止痛的好葯。宮裡濕氣重,皇后娘娘的恩典,每個宮裡都分了不少,做成了香包懸在身上。只有玫答應新近承寵,她的永和宮剛收拾出來,所以是沒有的。」

如懿亦道:「是。臣妾的宮裡上個月也領了不少。」

皇后連連道:「可不是!臣妾與嫻妃身上都掛著這樣的香包。」

皇帝避免目光與玫答應的臉相觸,只道:「白花丹到底是什麼東西?」

趙太醫道:「白花丹若與其他葯配用,那是一味好葯。但若單用,卻是一種極霸道的藥物,是有毒性的。只要皮膚與白花丹接觸,只需一點點,便會紅腫脫皮,繼則潰破,滋水淋漓,形成潰瘍。以後潰瘍日久不愈,瘡面肉色灰白或暗紅,流溢灰黑或帶綠色污水,臭穢不堪。瘡口愈腐愈深,甚至外肉脫盡,可見脛骨。答應小主的病徵,便是這藥膏里被摻了白花丹。」

玫答應一聽便哭了出來,指著素心道:「皇上,皇上,臣妾不知得罪了什麼人,竟叫素心拿了這樣的葯來害臣妾!」她雖說的是素心,眼睛卻瞪著皇后,恨聲道,「臣妾自知出身微賤,要是有人容不得臣妾侍奉皇上身側,臣妾寧可一頭碰死在這裡,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