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儒生不及遊俠人

陸遊既然復生,他前世的記憶,彼得和尚也知道得很清楚。儒門當年的風光景象,他知之甚詳。

可是在這個時代,儒家早已式微。那一群黑衣人又是西裝革履、墨鏡分頭,哪裡有半分儒生的模樣,因此彼得和尚根本就沒有作過多聯想,直到秦宜提醒他「七十二」這個數字,他才猛然醒悟過來。

七十二根氣柱,又是浩然正氣所化,顯然就是那七十二賢人的化身了。

這是當年儒門最為著名的大陣,須得聚齊七十二位博學鴻儒,每人化為一名賢人,七十二人一同發力,氣柱林立,所以這個陣,就叫做儒林桃李陣。董仲舒當年靠著這個凌厲大陣,在追殺諸子百家之時大佔優勢,甚至筆冢主人都一度為其所困。

這段掌故,是筆冢主人告訴陸遊的,陸遊又把這段記憶傳承給彼得和尚。彼得和尚一直到現在才想起來。好在這個時代無論如何也是湊不出七十二位大儒,所以這個陣法的威力也打了許多折扣,否則衛夫人筆陣圖還真的未必能夠抵擋。

可從場面上看,這兩個大陣斗得旗鼓相當,筆陣圖還佔著優勢。儒門的後手,僅僅只是如此嗎?

彼得和尚仰望天空,看到那團越聚越濃郁的靈氣,一道久遠的記憶閃過心中。

「顏政、中夏,秦施主。」彼得和尚把他們三個叫過來,面容嚴肅,「你們現在必須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多、儘可能快地把這些黑衣人幹掉,破掉這個儒林桃李陣。」

他沒有多加解釋,已經沒有時間了。從天空那團靈氣,彼得和尚已經隱約猜到了對方的意圖。

羅中夏問:「那彼得你呢?」

彼得和尚道:「我要衝過橋去,通知韋家的人,儘快撤掉這個筆陣圖,否則真的會是滅頂之災。」

「好!」

其他三個人立刻答應,然後分散開來。那些黑衣人看起來木木獃獃的,除了作為氣柱的基礎以外,並沒有什麼威脅。是以三人放心地分頭行動,打算各個擊破。而彼得和尚則是僧袍一飛,整個人已經躍過竹橋,朝著對岸奔去。筆陣圖設下的屏藩仍在,彼得和尚只能寄希望於它為了應付儒門,而放鬆了屏藩的遮蔽效果。

可他的打算落空了,這護住韋莊內庄的屏藩,仍舊牢不可破。除非筆陣圖徹底崩潰或者撤回,否則他絕不可能闖進去。彼得和尚用盡全力,神通盡展,還是無濟於事。他畢竟只是筆通,沒有筆靈在手,就等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天空中忽然光芒大盛,就如同暗夜裡放起了一束巨大的煙花一樣。

彼得和尚抬起頭來,看到空中赫然出現了一管筆靈。這筆靈居高臨下,周身洋溢著浩然正氣,比那些黑衣人的浩然正氣不知精純了多少倍,霧靄雲團的邊緣泛出金黃色的光芒。它的筆管之上豎銘一列字跡,上書:「道源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董仲舒,天人筆。」

彼得和尚輕輕吐出這六個字,卻彷彿耗盡了全身的力氣。前世那強烈無比的記憶,驟然警醒,化作無數條鞭子抽打著他的神經。

那管罷黜百家的天人筆,那管毀棄筆冢的天人筆,那一管使儒門道統兩度中興、制霸中華傳承兩千年的天人筆。

再次現身了。

整個內庄的空間,都被天人筆的凜凜威嚴所懾服。

操控筆陣圖的人也已經覺出有些不妥,立刻改換成豎筆勢。豎如萬歲古藤,不蔓不枝,垂立於天地之間。如果說橫撇攻擊力最強悍的話,那麼這豎筆勢就是最強的守御狀態。任憑顛山倒海,只要它屹立於天地間,就穩守不敗之地。

可惜的是,眼前的對手,是天地都可以反覆的。

天人筆的出現,令儒林桃李陣的亢奮達到了一個巔峰。七十二根氣柱如同瘋狂的觸手一般湧向筆陣圖,它們紛紛攀上化為豎筆勢的筆陣圖,緊緊盤住,就像是給一條金龍縛上重重的鎖鏈。

筆陣圖此時已經動彈不得,但它看起來並不急躁。你可以困住我,但是你卻也奈何不了我。豎筆勢的守御,不是那麼輕易能破開的。

這些束修氣柱確實奈何不了筆陣圖,但是自然有人能對付得了。

天人筆此時緩緩從天而降,它的筆端每一根筆須都優雅地翻卷著,泛著金黃色的光芒。忽然之間,那些筆須猛然伸長,瞬間突破了無形的距離,直直插入了筆陣圖的核心之中。

筆陣圖在被插入的一瞬間變得僵硬,下一秒鐘,整個筆陣圖炸毛了。因為操縱它的人清晰地感應到,這個天人筆,居然在從筆陣圖中吸食筆靈!!

此時韋莊內庄那些人的心情,就像是當年他們的祖先韋時晴碰到白虎時一樣:見慣了筆靈互斗,卻還沒見過可以吞噬筆靈的。這該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為了支撐這個筆陣圖,韋家集合了一族之精華,將近四十餘枝筆靈布入陣圖中,才能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可誰能想到,這些筆靈,竟成為了天人筆的盤中珍饈;堂堂衛夫人的筆陣圖,變成了盛滿金玉良食的餐桌。

縱然他們不知道天人筆的來歷,看到此情此景,也必然駭然到了極致。

筆陣圖突然發了瘋一樣,從崩浪奔雷捺筆勢變到百鈞弩發的努筆勢,又變成勁弩筋節的鉤筆勢,在幾秒內變了數種型式。可惜它的掙扎卻徒勞無功,七十二根束修氣柱牢牢地把這筆陣圖給鎖住,而天人筆好整以暇地慢慢吸吮著筆陣圖中的筆靈,從容得像是一隻大蜘蛛。

核心受制,整個韋莊的保護也隨之減弱。彼得和尚看到眼前的屏障越發稀薄,知道筆陣圖的力量已經開始衰減,便毫不猶豫地沖了過去。他的身體與屏障甫一相觸,溫度急速上升,僧袍發出一陣焦糊味道,開始捲曲燃燒起來。可畢竟這屏障的力量已經不足,還未等這股灼熱傳遞到肌膚,彼得和尚已經閃身衝破了屏障,置身內庄之中。

敵人作的什麼打算,他已經完全明白了。

他們的真正目的,不是韋莊,而是衛夫人筆陣圖——更準確地說,也不是筆陣圖,而是陣中筆靈!

韋莊的筆靈,要嘛是由筆冢吏持有,要嘛存放在藏筆洞里,十分分散。即使天人筆親自出手,也不能保證能把筆靈一枝不漏地收回來,一個不慎,被對方搞得全盤翻轉也是可能的。韋家流傳千年,誰知道除了衛夫人筆陣圖還藏著什麼東西。

所以為了確保把韋家收藏的筆靈一網打盡,就必須施加足夠大的壓力,逼迫韋家用出筆陣圖。筆陣圖必須要有筆靈才能驅動,韋家為了禦敵,勢必要把大部分筆靈放入陣中,聚集在一處——這便正中了天人筆的下懷。

黑衣人以及他們的儒林桃李陣,都是為了這個目的才圍而不攻。韋家拼盡全力發動衛夫人筆陣圖,以為這是最後的殺手鐧,孰不知那才合了對手的心意。

彼得和尚想到這裡,心中一陣發涼。如果敵人真是「他們」的話,有天人筆,有七十二賢人陣,還對韋家內情如此熟稔,這該是多麼可怕的實力。

千年之後,難道儒門與筆冢之間的戰爭,難道要再度爆發嗎?

彼得和尚的腦海里一下子閃過無數念頭,忽然覺得頭頂有異,不由得抬頭望去。結果他發現原本緊縛住筆陣圖的七十二根氣柱,此時卻少了數根,而且數量還在持續減少。彼得和尚猛然意識到,這是羅中夏、顏政和秦宜乾的好事,在為他爭取時間。

他顧不得多發感慨,立刻發足狂奔。

這是他們唯一的機會了。

彼得和尚跑到正對著竹橋的韋氏祠堂前,立刻有兩個年輕人跳出來攔住他。彼得和尚沒時間跟他們解釋,雙手一展,兩粒佛珠脫手而出,那兩個護衛立刻被砸倒在地,彼得和尚趁機衝破封鎖。

此時內莊裡大部分筆冢吏都去支援筆陣圖去了,沒人能攔得住彼得和尚。他依仗著對地形熟悉,七轉八拐,很快便穿過內庄迷宮一樣的巷道,跑到了藏筆洞前。

果然不出彼得和尚的所料。藏筆洞前此時有幾十人,他們全都坐在地上,聚成數個同心圓圈。最中間的圓圈是幾位鬚髮皆白的老長老,他們一起托著一個古老的捲軸,舉輕若重。在他們的周邊,是三圈青壯年,這些人各自頭上懸浮著一枝筆靈,筆尖全都沖著圓心位置,與捲軸有著若有若無的連接。

這個應該就是衛夫人筆陣圖的操控中樞了。從人員構成來看,韋家確實拼盡了全力,這個陣勢里的是韋家幾乎全部的筆冢吏。

此時所有人都面色凝重,目不瞬離。陣中有幾個人已經癱倒在地,想必是自己的筆靈已被吸食一空,心力交瘁的緣故。但沒有一個人敢擅自離開,大家都清楚這一舉關係到韋家的生死存亡。托著捲軸的一位長老不時喝道:「點筆勢!快,再換橫筆勢!」另外幾位長老則用手指在虛空中急速比劃。

顯然,他們還沒有死心,還指望著能靠筆陣圖本身的力量打破束縛。

在更周邊,則是一大群韋家無筆的成員,有老有少。他們此時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憂慮地看著自己的家人在陣中奮戰,默默祈禱家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