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 蒙馬特爾山丘上的無政府主義者(二) 分手

對費爾南德·奧利維爾這件事,我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天天激動,天天激動。我心中覺得我深深地愛上了她。如果萬一只是單相思的話,我將會非常非常的失望。

保爾·萊奧托

《蒙娜麗莎》被盜事件成為一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展開了一個新的紀元。這個新紀元對某些人來說是痛苦的,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幸福、色彩斑斕、富有收穫的時代。這是一個轉折的時期,也是分離的時期。在有關藝術史的書中,涉及蒙馬特爾的那一頁在微微顫抖,因為那裡即將發生大動蕩。格萊斯·桑特拉斯不久之後寫道:「我要去『機靈兔』,去回憶我已經失去的童年。」

瑪麗·洛朗森在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在監獄小住幾天之後,就同他斷絕了來往。費爾南德·奧利維爾斷定在阿波利奈爾被囚禁期間,瑪麗從未給她的情夫寫過信。除了被囚禁丟面子外,詩人阿波利奈爾的大量不忠行為和兩人之間長久的不和諧都是導致分手的直接原因。瑪麗早已聲明不會嫁給他,因為他的性格太壞。據畢加索說,阿波利奈爾和瑪麗·洛朗森的夫妻生活也有點枯燥無味……

瑪麗·洛朗森同他的分手使阿波利奈爾的心靈受到深深的傷害,他無法忍受身邊的一切給他留下的回憶,於是決定離開他們在奧特伊的居所,到羅伯特和索尼婭·德勞內家過了幾個月。阿波利奈爾在他不久以後創作的小說《被謀殺的詩人》一書中,借用小說中人物特里斯圖茲·巴勒里耐特Tristouse Ballerie,小說中的人物,詩人的情婦,瑪麗·洛朗森的化身。之口,對瑪麗·洛朗森進行了以牙還牙的報復:

我本是個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是他antal,小說中的詩人。讓我變得如此聲名顯赫。

過去一般人都認為我骨瘦如柴、大嘴巴、大黃板牙、不勻稱的臉、歪鼻子,十分醜陋,而如今的我卻如此漂亮——男人們都這麼說。過去人們都嘲笑我走路一衝一衝像個男人,細長胳膊在衣袖內蕩來蕩去像只雞爪,而如今的我身材苗條、舉止文雅,其他女人都模仿我。瞧,一位詩人的愛能夠創造多麼大的奇蹟啊!

[摘自紀堯姆·阿波利奈爾的《被謀殺的詩人》]

戰爭期間,這位詩人仍然給他的繆斯寫過熱情洋溢的信件。據菲利普·蘇波說,狠心的瑪麗·洛朗森也給詩人回了信,但是十分殘酷和無情。十分敬重阿波利奈爾的菲利普·蘇波對這位年輕女人如此無情、狠心地對待與她共同生活了數年之久的男人的做法完全不能接受。除此以外,在《黑人》作者的眼裡還有兩點不可饒恕的是:瑪麗·洛朗森竟然口出狂言,說詩人的作品一錢不值;更加不可饒恕的是,多年來她與馬塞爾·儒昂多Marcel Jouhandeau(1888—1979),法國小說家和傳記作家,作品寓意深刻,多為日常生活描寫。一直來往甚密……

於是,阿波利奈爾度過了一個艱難的時期。不僅因為瑪麗·洛朗森棄他而去,而且因為心中始終不踏實:他仍然沒有得到「不予起訴」的保證;右派媒體對他的攻擊令他毛骨悚然;擔心拿不到法國國籍,因而隨時都有可能被驅逐出法國。

阿波利奈爾的朋友安德烈·薩爾蒙、勒內·達利茲、安德烈·杜戴斯克、安德烈·比利和塞爾日·雅斯特佐夫為了幫助他,湊錢創辦了一份雜誌《巴黎晚會》,交給他領導。刊物出了一期,直接訂戶從40戶下降至1戶。但是世界各地紛紛來函希望他能夠為他們提供新聞服務,這大大鼓舞了阿波利奈爾。在塞爾日·雅斯特佐夫陪同下,他每星期到整個巴黎轉一圈,給所有的書店送一些他們的雜誌。

以繪畫筆名為塞爾日·費拉特而出名的塞爾日·雅斯特佐夫是歐丹讓男爵夫人的半個弟弟。歐丹讓男爵夫人是俄羅斯人,富有,受過很好的文化教育,社交經驗豐富,住在聖日耳曼街的一座別墅,她對繪畫和文學都有興趣,而且曾經是克羅尼亞芒塔爾的情婦。

住在克里西大街的畢加索夫妻之間也不是沒有問題。蒙娜麗莎事件在他們二人之間也造成了隔閡。是費爾南德對阿波利奈爾的態度過分強硬嗎?還是因為在她撰寫的有關這個事件的文章中流露出她對當事人的諷刺與奚落,使畢加索生氣了嗎?還是因為費爾南德朝三暮四、見異思遷呢?還是愈來愈多的社交活動讓她沖昏了頭腦呢?總而言之,這對夫婦的關係也出現了危機。

那個時期,畢加索同勃拉克一起干。他的脾氣暴躁,人們早已有許多議論。也有人說費爾南德對畢加索的作品不理解。總之,他們之間疾風暴雨般的爭吵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她責怪他小病大養、無病呻吟;而他指責她購買過多的衣服和香水,還整天無休止地抱怨。她責罵他只知道畫畫,除此之外,「頭腦簡單得像個早熟的孩子」。

類似的爭吵越來越凶,越來越頻繁。一天,費爾南德不辭而別。在別的地方過了幾天之後,又回來了。然而,心中已經埋下了怨恨的種子。種子天天在膨脹,逐漸地開始生根發芽,直至1912年。(多年之後,畢加索第一次承認,他和他蒙馬特爾的繆斯分手不是為衣服、香水之類的事,是為他們領養後又送回去的小姑娘雷蒙德)。

畢加索那一幫朋友對他們夫婦之間的糾紛不予過問。費爾南德離開「機靈兔」後,去了勃朗斯廣場的克羅特或者羅什舒阿爾街的埃米塔茲。這與其他人無關,他們自然是繼續處處跟著畢加索。畫家們在酒館櫃檯上喝啤酒的常客們疑惑的目光下重新聚合了。他們各有各的位置,互不干擾。但當年輕姑娘們為藝術家們的花言巧語折服,將酒館當做男女幽會場所的時候,打架鬥毆爆發了。有人親眼看見,畢加索被一個人推倒在地上啃了一嘴泥。

酒館的常客馬克斯·雅各布、阿波利奈爾、勃拉克為打架的人記分,為他們判定輸贏,義大利未來主義者費拉特和他的姐姐男爵夫人、梅景琪、馬爾古希在旁邊協助……

這些義大利未來主義者很快就確定了他們的行動原則:千方百計表現他們與其他人的區別。他們穿著色彩不同的襪子,但襪子和領帶的色彩配套。他們是畫家和詩人,其頭領叫菲利浦-托馬索·馬利奈蒂,是他成功地解決了亞歷山大體詩和自由詩的問題。以下是他的詩《士兵的火車》的節選:

tlactlac ii ii guiiii

trrrrrrtrrrrrr

(車輪)

urrrrrr

cuhrrr

gurrrrrrr

(火車頭)

fuufufufuufufu

fafafafafa

zazazazazaza

tzatzatzatza.Tza

除了他們的奇裝異服和誇張的詩風以外,未來主義者們是未來的造反派人物:是他們在達達派和超現實主義派之前,首先試圖點燃未來造反的火焰。然而,他們吹噓自己是未來藝術的先驅,顯然是非常愚蠢的。他們的言行在任何情形下,都必須同他們的頭目馬利奈蒂簽署的《未來主義宣言》相一致(該宣言發表在1909年2月20日的《費加羅報》上):

第4條:我們鄭重聲明一種新型的美,即速度的美正在使我們的世界走向更加光輝燦爛、無限美好的明天。一輛裝備有大型排氣管、正在奔跑中的汽車,一輛像沿著彈道飛奔的汽車要比薩莫特拉斯勝利女神像Victoire de Samothrace,1863年在希臘愛琴海中的薩莫特拉斯島上發現的一座大理石雕像,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缺少頭,但帶一雙象徵勝利的翅膀,被稱做勝利女神像,現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漂亮。

第9條:我們想歌頌戰爭——世界上惟一的衛生、歌頌軍國主義、愛國主義、無政府主義者們毀壞性的行動、屠殺的漂亮思想和歧視婦女的思想。

第10條:我們想摧毀博物館、圖書館,同倫理道德說教家、女權主義者及機會主義、功利主義的可恥行為作鬥爭。

《未來主義宣言》初見報端,在社會上立即引起了強烈反響。《法國新雜誌》提出尖銳批評;雅克·科波Jacques Copeau(1879—1949),法國作家、戲劇演員和法國劇團團長。1913年創建了「老哥倫比亞」劇團。說這個宣言是「一個過於誇張的、缺乏條理的、滑稽可笑的論調」[摘自1909年8月《法國新雜誌》];義大利墨索里尼認為他們是他未來的後備軍;阿波利奈爾指出:

未來主義者們是一些青年畫家。他們的聲明中表現出極度的狂妄和肆無忌憚,但只要我們努力做到對他們寬容,他們也許會以寬容對待他人。

[摘自1912年2月7日的《強硬派》]

但未來主義的出現給畢加索家帶來一個翻天覆地的大亂:費爾南德跟著未來主義畫家於巴勒多·奧皮飛了。等她落到實實在在的現實中來時,才明白從今以後一切都成了未知數。畢加索也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