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 蒙馬特爾山丘上的無政府主義者(一)皈依者

人們都談論馬克斯·雅各布。我看見一隻蟲子在牆根閃閃發光,這是馬克斯·雅各布在偷聽。

雷蒙·凱諾Raymond Queneau(1903—1976),法國作家,超現實主義者。

一位男子從沃拉爾德家出來,沿著蒙馬特爾大街小巷,在煤氣燈藍熒熒的燈光下緩慢地向上攀登著。他的衣著十分奇特:一件布列塔尼牧羊人的披風,灰色粗呢面、大紅法蘭絨里子。光禿禿的大腦袋,窄小的肩膀,一張幽默詼諧的嘴巴,一對眼珠時而轉動,時而固定不動,戴著一隻單片眼鏡。從看上去端莊的舉止和優雅的風度中,時刻流露出他和蒙馬特爾山上的繪畫學徒們一樣,處於窮困潦倒的境地。

當人們問到他的童年,他便說自己三歲時,被一幫波希米亞人劫持,剔去骨頭,切成了碎片。幾年之後,有人在師範學院的石板廣場上撿到了他。

請千萬不要相信他的話,此人其實是一位詩人。

他還有其他一些能夠幫助自己獲得成功的藝術手段:不斷地作畫。在坎佩爾Quimper,法國布列塔尼地區菲尼斯太爾省的首府,馬克斯·雅各布的故鄉。中學時,他的圖畫老師將他視為一個蹩腳的畫家。這隻能表明這位老師缺乏洞察力。

他的父母希望兒子上師範學院,而他自己卻選擇了參加殖民軍。鑒於他的體力與肺活量不足,被排除在被徵募者之列。一天,他既無行李也無衣物,僅憑錢包角落裡剩餘的幾個法郎,隻身來到巴黎。他很快就發現,依靠畫筆和毛筆無法養活自己。於是,他輪番從事著教授鋼琴、家庭教師、僱員、藝術評論家、清潔工、木工、訴訟代理文書、售貨員和保育員等下等人才從事的工作。

他十分貧窮,之所以能有比較講究的衣著,是因為他在坎佩爾當裁縫的父親時不時慷慨地資助他。他朝著克里西大街走去,他需要在那裡會見一位藝術家。不久前,他在昂布魯瓦茲·沃拉爾德家看到過在那裡展出他的64幅油畫,這位藝術家不是別人,正是巴勃羅·畢加索。

來者到底是何人呢?他正是畢加索至死不渝的朋友——馬克斯·雅各布Max Jacob(1876—1944),法國作家,其作品中充滿辛辣與幻想。。

畢加索的畫讓雅各布著迷。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位畫家的畫十分獨特,色彩的明暗搭配非常和諧,與印象派的畫作完全不同。儘管有人開始迷戀雷諾阿和德加的畫,但總的來說人民大眾不喜歡印象派畫。被馬克斯·雅各布稱為「偉大的裝飾畫家」的那些藝術家們的作品,簡直無法同畢加索的繪畫相提並論。那些人都被認為是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國畫家,堅持浪漫主義,與法國官方的學院派古典主義抗衡。他在藝術上的革新成就,加強了浪漫主義畫派的地位和影響。青年時代的作品反映了他對被壓迫民族的同情。代表作《1830年7月27日》,以象徵和寫實的手法相結合,歌頌了法國資產階級共和派反對王權復辟的鬥爭。他的畫風是構圖氣勢宏大、色彩絢麗、強調對比關係,重視對人物情感和動勢的描繪。主要代表作有:《阿爾及爾婦女》、《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但丁和維吉爾在地獄》等。和魯本斯Pierre Paul Rubens(1577—1640),法國佛蘭德斯地區的畫家。青年時代開始習畫。1600年至1608年在義大利研究文藝復興和17世紀繪畫的表現技法。他創作的神話、歷史、宗教、肖像、風景和風俗畫等作品,構圖富有氣勢、色彩絢麗。的弟子,但他們充其量也只能屬於在牆壁上胡塗亂抹的那一類。畢加索的筆法既不同於西涅克,也有別於模仿象徵主義的畫家,例如皮維斯·德·夏凡納和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1870—1943),法國畫家和藝術評論家,象徵畫派的理論家,1890年前後法國獨立畫派成員。。他的畫沒有圖魯茲·勞特累克的作品中表現出的那種尖酸、刻薄與辛辣,稍微溫和一點兒。然而……

他(畢加索)模仿上述所有人的筆法,但他模仿的手段十分高明、十分巧妙,使得人們在如此眾多的畫中難以感覺出來。給人留下的只是一種全新而且獨特的人格魅力。

[摘自在南特舉行的「美術博物館研討會」材料]

馬克斯·雅各布進入畢加索與馬尼亞克合住的套房,終於見到了畢加索。在正在酒精爐上煮豆角吃的十多位西班牙人炙熱的目光注視下,他勇敢地向畢加索表達了他對他的欣賞與迷戀。畢加索對他表示感謝。兩人互道祝賀,相互恭喜、緊緊握手、緊緊擁抱,但相互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西班牙人聽不懂對方的法語,而法國人對西班牙語更是一竅不通。他們感受到的,只是一股通電似的暖流從他們身上流過,一種磁鐵似的引力將他們二人緊緊地吸引在一起。

畢加索向來人展示了他的所有作品:堆放在一起的十來幅畫好的畫布,接著邀請拜訪者同他的夥伴們一起吃一起喝。晚餐結束後,他們一起唱歌、跳舞。儘管語言不同,但貝多芬的樂曲成了他們共同的讚美曲。交響曲結束之後,他們一起演奏吉他,直至深夜。

第二天,馬克斯·雅各布邀請他的新朋友畢加索到他的住處做客。像往常一樣,畢加索帶著他的那一幫西班牙夥伴。馬克斯為所有在場的人大聲朗讀他的詩作,但除了他抑揚頓挫的語調與連說帶比畫的手勢之外,這些人什麼都聽不懂。然而,對他們來說,這就足夠了。畢加索激動得熱淚盈眶,他稱馬克斯·雅各布為當代最偉大的法國詩人。為了感謝對他的誇獎,「當代最偉大的法國詩人」將自己僅有的最珍貴的物品贈送給他的奉承者:一件丟勒Dürer(1471—1528),德國畫家、雕塑家。創作的木雕,他收藏的一張張埃皮納勒Epinal,法國的一座省會城市。的圖片,以及他當時擁有的全部杜米埃Daumier(1808—1879),法國素描畫家、油畫家和雕塑家。的石板畫。

畢加索拉馬克斯·雅各布加入了他那個西班牙幫。他們整夜整夜地一起說笑,一起唱歌、跳舞。

他們這幫人有好幾個窩,供他們活動。第一個是位於拉維尼昂街名叫盂特的小酒吧,蒙馬特爾布特山丘的無政府主義者們都來這裡聚會。一排三間房子,但一間甚似一間的昏暗陰森。在煤油燈下的這個酒吧,看上去更像是藍色的。該酒吧的老闆是一位個子矮小的男人。他頭戴廚師帽,長鬍須,穿咖啡色絨褲,腳登一雙靴子,腰裡系一條紅色法蘭絨腰帶。他名叫弗雷德里克·吉拉爾,外號弗雷德。他的酒吧向所有窮人及所有被排擠在城市以外的人開放。他雖然不識樂譜,卻常彈吉他,有時也拉小提琴;他還會唱巴黎的抒情歌曲,而且經常有來幫忙的其他藝術家與他合唱。酒吧外常常有許多下等人在溜達閑逛,有娼妓、流浪漢、逃兵、偽造假郵票的等各種蒙馬特爾山布特山丘上的常客。

盂特這個標誌為啤酒的顏色,意味著在這裡既不出售燒酒,也不出售開胃酒,只有啤酒。弗雷德把帶有大量泡沫的啤酒直接從啤酒罐子里倒入酒杯。沒有桌子,他們把酒桶當桌子用。有時他也給客人們上火腿煎雞蛋。聽到外面傳來槍聲時——流氓團伙經常搞的惡作劇——他安慰他的移民朋友們說:「請不用擔心,如果警察來,我就把你們藏起來。」所有人都十分擔心,害怕被驅逐出境,但是,有弗雷德這位巴黎的無政府主義者在照管他們,他們可以稍微放心一些。

弗雷德比西班牙幫中年齡最大的人還大幾歲。他十分理解這些像中學生一樣生活的自由人,他們沒有居住在蒙馬特爾山下的那些人肩上擔負的沉重的社會責任與家庭負擔。在這裡,惟一的家庭,就是朋友們組成的這個大家庭。社會,就是他們的藝術創作和放蕩不羈的生活。李貝塔德與貝那老爹的話不偏不倚、準確無誤地表達了畫家與詩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偏激,語言狂躁。畢加索和馬克斯·雅各布二人也無異於其他人,同樣是整天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

1902年,畢加索回國短住數月。返回巴黎之後,他與一位雕塑家朋友合租了旅館的幾個房間。他的繪畫作品銷售狀況不佳,令他非常失望,生活深深地陷入了貧困之中。僅僅比他年長五歲的馬克斯·雅各布像爺爺般地照顧著他,馬克斯稱他「小傢伙」。為了掙點兒錢養活他們二人,馬克斯向其表兄領導的「巴黎—法國」百貨商店提出當搬運工,表現出他令人難以置信的慷慨品格。詩人每天掃地,推著小車挨門串戶地為客人送貨上門。他與畢加索平均分攤他掙來的錢。然而,好景不長,八個月之後,他終因「體力不支」被辭退。

這兩位朋友共同生活在馬克斯在伏爾泰街租的一個房間內。毋庸置疑,他們這種浪蕩公子的生活十分艱難。一天晚上,他們倆朝窗戶外觀望時,產生了一個共同的想法。畢加索首先回過頭來,拉住馬克斯的胳膊,說道:

「不應該整天只這樣胡思亂想,應該做點兒什麼。」

他們兩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