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清明節

在宜昌,除開春節,小孩子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不是端午、不是中秋,也不是重陽(宜昌根本就不過重陽節。),而是清明。

因為清明實際上,就是踏青。宜昌把清明給老人上墳,就叫插清。

每年從清明節前二十天開始,宜昌人就開始去郊野的墳地給老人上墳祭拜。宜昌的風俗是,清明上墳,必須得提前,不能清明節後。甚至在清明節當天都不妥當。

於是在這二十天里——這一段時間,也是宜昌的雨季,每天都是濛濛的細雨在天空,無止無盡。宜昌的大街小巷,各個路口,都有清明吊、清和紙錢擺著賣。

清明吊,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個東西,我在廣東清明的時候沒見著,在天津也沒見著,在南亞也沒見著。別的地方,我沒有在清明的時候呆過,不敢妄言。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宜昌特有的祭祀物品。清明吊很漂亮,長長的竹竿,吊著五彩斑斕的紙紮的燈籠花,還有各種形狀的小碎花朵點綴。小孩子最喜歡拿著這東西了。我當年小時候,就特別喜歡拿著清明吊到處顯擺。

清,比清明吊簡單多了,一個小竹棍,一張長條紙,就可以完成。清,都是自己在家裡做的。大人把長條紙,整整齊齊的剪,把紙條剪成半厘米寬的並排碎條,但並不剪透,另一頭還連著。然後用米糊,把紙條纏繞著粘在竹棍上,清就做好了。跟雞毛撣子差不多的形狀。若是講究點的,還在竹棍的頂端粘上一朵白花。清這個東西,應該就是湖北以外所說的哭喪棒。

還有紙錢,這個東西,在我小時候還很單調,就是黃裱紙。後來長大了,就有印的花花綠綠的冥界銀行發行的大額鈔票,玉皇大帝是印在紙錢上,面值都是億元單位,看來陰間的經濟形勢也不好,通貨膨脹比辛巴威還凶。現在就五花八門了,金元寶,汽車,手機,別墅……不一而足。

清明插清時節,一個家族的後輩子女,都早早的約好,找個合適的時間。老老少少的一起準備好清明吊和清、紙錢,到郊外的老人墳墓山下集合,人到齊了,就一起上山。

一般土葬的地方,風景都是很好的山野。又是春天,植物翠綠,山花盛開。所以插清的過程,也是人到郊外踏青方式。

到了山上,老人墳墓,給墳墓培陪土,扯一扯雜草。然後小孩子們就爬到墳頭上,在墳上,把墳頭插滿清明吊和清。幫逝去的長輩打扮一般。

插完之後,就開始在墓碑前燒紙,找個過程很長,家族人口越多,持續的時間越長。一房又一房地換著燒,邊燒紙,邊磕頭,嘴裡嘮叨著望老人保佑後代,發財有之,學業出色有之,身體健康有之……

燒完紙,大傢伙就在墳墓旁找個平坦的草地,鋪上各自帶來的食物。席地而坐,野餐。帶的食物都是冷的,清明也是寒食節,當然不能吃熱騰騰的食物。

但是各家帶的菜肴,味道都很不錯的。我二姨媽做的涼麵,比街上賣的熱乾麵強多了,幺幺的牛肉包子也好吃(她本來就是廚師),我老爹的滷雞蛋,也是搶手貨……每次插清,我們下輩都早早的跟長輩打招呼,指明要長輩準備這些絕活,帶到山上去。

清明在山上野餐,不能吃熱食,但是不禁酒。和在家裡的筵席一樣,幾個男人(也有女性)就慢慢的喝酒。小孩子就漫山遍野的到處跑。

清明插清喝酒也有個蠻搞笑的規矩,就是都熱情邀請外人。專門有人,被邀請去插清,這是榮幸,說明此人人緣特別好,還有個本事,就是酒量特別大。我知道一個人,專門在清明被人邀請去插清,每天都有人邀請,在山上喝酒,喝的醉醺醺的。這是好事,宜昌人認為對自己家族,和對邀請的人都有好處,有旺福的說法。皆大歡喜。

家族的眾人,在野餐結束後,便圍著墳墓,繞著炸圈的鞭炮。眾人就陸陸續續的下山了。

我這代之前的宜昌人,過清明,還有個好玩的去處——烈士陵園。

每年學校清明節就要組織我們去東山公園去掃墓。每人帶著一個清,樂呵呵的去掃墓,當然在無名烈士碑前默哀之前,都要聽老師一番革命教育的熏陶。

烈士陵園就是東山公園,給烈士敬禮之後,大家就可以到東山公園去玩耍了。這個機會很難得,一年難得有一兩次的。

經常有人清明前夕說起,死去的老人給自己託夢,要錢了。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也許是清明接近,心裡記夠(宜昌方言:惦記)這老人,才做這種類似的夢吧。

不過我做這種夢的時候,白天真的沒有想到這些。無來由的就在晚上做了。真是讓人不信又不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