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坦克!很多外行人在看到有一輛履帶軍用車輛通過的時候,都會這樣喊道,甚至,哪怕是輪式底盤的,也會喊出坦克這個詞來。
實際上,這當然是不正確的。
哪怕都是履帶底盤,哪怕上面都扛著大炮管,除了坦克,還有自行火炮呢。
坦克,是一種進攻力量,它的動力強勁,它的裝甲厚實,它的火炮主要講究穿甲性能,這種主戰武器,是從二戰時期展露頭角的,當時德國人首先把坦克集中起來使用,創造了驕傲的閃電戰。
雖然坦克集群的移動性和衝擊性在二戰已經得到驗證,但是坦克畢竟也有自己的劣勢,它只能進攻,不能防守,所以,坦克部隊,必須要配備步兵才行。
最開始的時候,步兵們都是直接坐在坦克上,遇敵後在下車展開戰鬥,在國內,哪怕是去年的那場邊界戰爭,也有好多這樣的情況。
但是,這種方式並不好,坦克上面搭載步兵,步兵在上面不會特別穩,摔下來就慘了,所以,安全性無法保證。
為了安全,有的戰士甚至會用繩子把自己綁在坦克上,但是,一旦遇到敵人襲擊,一梭子子彈打過來,外面綁著的戰士,就都陣亡了。
所以,這種方式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有步兵自己的機動力量,要能伴隨部隊一起前進。
在二戰中,就有半履帶的裝甲輸送車,就是這種用途,當時是半封閉的,到了戰後,就開始全封閉了。
但是,這種裝甲輸送車,主要承擔的是火線運輸任務,它必須一套有一定的越野機動性,可以保證半推坦克部隊的機械化開進,而且能有效減少步兵的傷亡。
但是,這種裝甲輸送車自身的火力非常弱,只具備一個自衛能力,它僅僅是用來作為一種運輸工具,把步兵帶著伴隨坦克在後面而已,等到打仗的時候,步兵還是要跳下車來作戰的,所以,它只能叫做裝甲輸送車。
步兵戰車,就是升級款了,這種步兵戰車,加強了火力,這個火力,不僅僅是自衛,更是用來攻擊敵人的,只有這種步兵戰車,才能真正地和坦克協同作戰。
比如,就在坦克部隊進攻的時候,步兵戰車的部隊,保護住坦克的側翼,而步兵在步兵戰車內部,可以通過射擊孔作戰,也能通過上面配備的火炮,甚至是反坦克導彈來承擔攻堅的任務。
步兵戰車,幾乎是主要在車上作戰的,只在清掃戰場或者執行防禦和警戒任務的時候,才下車作戰。
國內生產的63裝甲車,就是一種裝甲輸送車,上面只配備了一款高射機槍而已,運輸步兵的,而BMP步兵戰車呢,已經成為了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步兵戰車,步兵是可以在內部作戰的。
所以,現在秦振華把這個項目,介紹給謝惠民他們,和63式裝甲車,是有不同的側重點的。
聽著秦振華的介紹,謝惠民的眼睛發亮,連連點頭:「沒錯,我們二機廠,要上這個項目,砸鍋賣鐵也要上!」
他們是步兵戰車,首都兄弟工廠的,是裝甲車,這是兩種不同的車輛,所以,他們並不是競爭關係,沒有搶兄弟單位的肉吃。
「如果這種步兵戰車研發成功,不僅僅是可以出口出去,我認為,我們部隊還有很大的需求,羅叔,你說呢?」
羅榮根剛剛的時候,一直都是在當聽眾的,現在,秦振華向羅榮根問話,羅榮根點了點頭:「沒錯,我覺得有很大的可能。」
「部隊的軍費是不多,不過,上頭的意思,貌似是要裁軍,通過降低規模來減少軍費的開支,但是,在裁軍的同時,肯定還會側重質量上的提高,這種步兵戰車,如果你們能夠搞下來,或許還能成為軍隊的一個香餑餑。」
出口轉內銷,這不是第一次了,現在一機廠的很多技術,都是在出口的坦克上首先實驗起來的。
國內還沒有這種類型的產品的,一旦研發出來,性能不錯,那麼,軍隊還是會有需求的,對二機廠來說,哪怕是外貿賺不到錢,也能通過內銷來獲得足夠的利潤。
這可是個空白的市場啊。
「嗯,有了老羅這句話,我就更放心了。」謝惠民說道:「那麼,就剩下最後一件事了,我們上哪裡先去搞一輛BMP步兵戰車呢?」
他們這是要測繪仿製了,既然是測繪仿製,那就必須要有個原型啊,他們首先要有個樣品才行。
「這個任務,看來只能交給振華了。」羅榮根又向著秦振華說道。
他們要測繪,還要找原型車,這些,都落在了秦振華頭上,秦振華摸著鼻子:「那個,到底是你們在搞,還是我們在搞啊,乾脆,我們一機廠要了這個項目算了。」
「不,不,振華啊,你可不能這麼做啊。我們可是最親密的兄弟工廠了,一機廠和二機廠,從建廠開始,咱們可是攜手並進的。」謝惠民顯然很著急。
「親兄弟還明算賬呢。」秦振華說道:「總之,沒有利潤的事情,我可不幹,這件事,是那麼容易的嗎?」
「你小子!」謝惠民指著他的頭,說道:「說吧,你還想要什麼好處?」
「你們要研發這種步兵戰車的話,上面的發動機,由我們一機廠來提供。」秦振華說道。
一機廠,主力生產12150L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是V型12缸的,現在已經能夠做到600馬力左右的動力水準了,而這種發動機,劈開兩半,變成一個V型6缸發動機,就能輸出300馬力了。
所以,正好給他們配套,以前的時候,二機廠的那些自行火炮,用的發動機都是煤省柴油機廠的,現在,一機廠,也是要不斷開拓市場的,己方的一分廠是生產發動機的,也要賣出更多的發動機去才行。
「你們要配套?對了,你們不是還有民用重卡的項目等著呢嗎?到時候,你們的產能跟得上嗎?」謝惠民問道。
「這是我們的事,跟不上,大不了再上新的生產線,擴大規模。」秦振華說道:「這個條件,你們答應還是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