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大燈的夜視儀,己方已經有了,但是,這只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隨著戰場上敵人大量地換裝微光夜視儀,己方的紅外大燈,在面臨戰爭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制約,甚至戰士們不敢開紅外大燈,只要開了,就會變成敵人的活靶子。
而且,紅外大燈的夜視儀是獨立的,不能和火控系統綜合到一起去,想要滿足夜戰能力,那就必須要搞微光夜視儀,而如果要搞這種東西的話,那就只能是從零開始了。
穩像式火控系統,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把夜視儀綜合進去,成為一個綜合火控系統,現在,想要搞這種系統,那就得有微光夜視儀。
也就是說,這些,還得由一機廠牽頭,進行研發。
「那麼,如果我們要研發的話,大概得花多少錢?」秦振華問道。
面前的曹教授,就是國內光學方面的領軍人,所以,對她個人來說,也是希望能夠進行一個微光夜視儀方面的立項的。
「這個,需要和半導體方面的專家共同聯合研發,畢竟,我們要搞的話,不能是第一代,至少的第二代,或者直接是第三代,雖然我還沒有仔細計算過,但是,初步估算的話,研發的費用也會相當高昂,估計,得上千萬了。」
秦振華是相當摳門的,在研發外貿坦克的部件上,給出來的研發費用是用萬來計算的,但是,十萬,二十萬的,就已經算是很高的了。
現在,要搞這個裝置的話,需要上千萬,這一句話提出來,也算是嚇了所有人一跳。
就連祝老都被嚇到了,他作為軍火研發的專家,自然是知道夜視儀方面的短板的,但是,要說需要這麼多的研發經費,還是絕對有些驚訝。
你知道我們69外貿坦克,改進賣出去,20多項的改進計畫,花了多少錢嗎?
不到一百萬,一輛坦克的價格而已。
而這個夜視儀,改進費用,需要上千萬?在八十年代初期,這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啊。
「有很多實驗需要做,有一些設備還需要進口,所以,上千萬的研發費用,也只是我的保守估計而已,甚至,可能會超支好幾倍。」曹教授說道。
曹教授個人是想要上這個項目的,但是,對一機廠來說,超出了他們承受能力的事情,他們會承擔嗎?
「需要微光夜視儀的,又不止是我們坦克。」秦振華開口了:「在很多領域裡,都是需要的,海陸空三軍,誰不想要夜戰能力?我看,這個項目可以搞,不過,靠我們自己,還是不行的,我們要廣泛地聯絡一下,大家一起搞,分攤經費,就能控制住了。」
「是啊,我也是這麼想的。」祝老在一旁說道。
沒有先進的夜視裝置,坦克就是夜裡的瞎子,但是,要研發,又得花一大筆錢,這樣一來,那就只能是搞聯合了。
「不過,跨軍種可不容易啊。」曹教授說道,她研究的項目,都是給軍隊使用的,自然也知道要塞跨軍種的話,難度有多大。
一個軍種內部,調動起來很容易,跨軍種就不同了,一個空軍的司令,想要調動一支陸軍的火焰噴射器兵,那是需要最高的老領導簽字的。
「是啊,不容易,不過,為了咱們的坦克夜戰能力,坦克方面的軍隊領導,會幫忙的,這件事,我會找羅叔協調的。」秦振華承擔了下來。
羅榮根,是一機廠的軍代表,這幾年,隨著軍代表制度的恢複,羅榮根繼續留在一機廠,狠抓質量管理,給部隊生產的坦克,再也沒有被質疑過,反而廣受好評。
軍代表制度,再次發揮出來了應有的活力,因為這件事的功勞,羅榮根幾次受到獎勵,上頭想要調他到更好的位置上去,都被他給拒絕了。
他喜歡一機廠,喜歡在這裡看著坦克的製造,甚至想要在這裡呆一輩子,尤其是,看著新坦克的研發,甭提多高興了。
哪怕給他個部門一把手的位置,都不如在一機廠好。
羅榮根也深知,這一切離不開秦振華的努力,對秦振華,是絕對支持的,尤其是這個夜視儀項目,彌補軍隊的短板的,羅榮根就更是不會推辭了。
秦振華對此還是有信心的。
而此時,就在他們商討的時候,在總廠里,廠務會也在熱鬧的氣氛中召開著,這次的會議,並不是有關生產方面的,默默無聞的主抓福利的副廠長謝霄明,是在唱主調的。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們廠的盈利能力會很強。」謝霄明說道:「對廠里來說,給職工的福利越好,職工們的幹勁就越足,我們這幾個月,就可以感受到職工們的熱情十分高漲,這次軍貿出口合同,讓全廠職工萬眾一心了。」
「是啊,咱們廠,前幾年危機重重,很多工人也是心情浮動,尤其是去年,有關職工下一代的工作問題,很多老工人都有情緒,還好,現在終於看到光明的前景了。」馬盼山也是很有感觸。
這幾年來,工廠的發展,起起落落,馬盼山回想起來,也覺得是很感慨的,國家的經濟轉型,軍隊訂單的大幅度下降,而一機廠沒有主動等待,去爭,去搶,終於走出來了自己的道路。
重卡項目還不知能否爭取過來,但是這外貿坦克的項目落實下來,工廠終於算是看到光明的前景了。
工廠會大賺一筆,而且,這是工廠自己賺來的,怎麼支配,也是工廠說了算的!
「除了給工人們增加日常的福利之外,我們還有一個想法。」謝霄明望著眾人,說道:「我們這些年來,職工們還在住著以前蓋的那些家屬院,都是一個個的小院子,相當擁擠,冬天冷,很難受,而且,隨著工人的增加,新的職工,也已經沒有家屬院可以分配的,很多被安排到倉庫等地。所以,我們想,能不能從這次軍貿的收入之中,拿出一千萬來,蓋十幢家屬樓,滿足幾百戶職工家庭的住房改善的需要。」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愣,跟著,就是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