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8章 假傳聖旨

出城逃亡的路給堵死了,霍弋也就沒有了逃與守的糾結了,現在只能是一門心思地做好防禦任務,想盡一切辦法來死守味縣了。

困難當然是存在的,畢竟魏軍已經攻破了味縣的外城一次了,現在魏軍捲土重來,再次攻破味縣外城的可能性幾乎是百分百的。

至於味縣的內城,並不是說蜀軍的防禦能力有多厲害,而是魏軍由於受到了蠻人的攻擊,而主動地放棄了進攻,所以說味縣的內城,其實是沒有經過戰火考驗的,究竟它能不能抵禦得住魏軍的進攻,這顯然是一個未知之數。

可不管怎麼樣,霍弋必須要竭盡全力才行,現在他已經沒有任何的退路了,唯有死守味縣,守得住是恪盡職守,守不住也算是為國盡忠了。

霍弋對蜀國的忠誠那是一般人無法比擬的,在他的字典之中,可沒有投降二字,寧可死節,也絕不屈膝投降。

那怕現在身處絕境之中,霍弋只要肯投降,不但可以保全性命,而且會仍不失二千石之位,畢竟魏國在優待俘虜這方面可是出了名的,霍弋只要獻城投降,受到的優待絕對不會差。

但霍弋壓根兒就沒有半點投降的心思,那怕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他忠於蜀國忠於劉禪的赤誠之心都沒有半點改變,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霍弋是報了必死的決心來守衛味縣的,不過他手下的那些蜀兵去未必會有同樣的心思,自從蠻人戰敗失利的消息傳到味縣之後,蜀軍的士氣明顯地低落下來,許多人都在考慮前途和命運的事情了,畢竟蜀軍之中普通的將士佔據了大多數,他們吃糧當兵,最多也只是混口飯吃而已,如果為此而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那似乎就有些不值了。

所以味縣蜀軍之中出現人心浮動士氣萎靡的現象就一點也不令人感到奇怪了,霍弋當然是不會允許這種現象出現的,本身味縣的防禦能力現在就已經是嚴重削弱了,如果這個時候再出現軍心不穩的狀況,那無異於是雪上加霜的。

這個時候如果霍弋採用鎮壓的手段進行處理的話,那後果只能是更加地糟糕,畢竟霍弋不可能將所有膽怯者二心者全部清理掉,鐵血鎮壓的後果只能是讓更多的人離心離德,加速軍心的崩潰。

不過霍弋還是有辦法的,那就是編造謊言,反正是這也是霍弋最為擅長的手段了,他偽造了一封聖旨,公開地向味縣的守軍宣揚,朝廷對堅守在味縣的蜀軍將士予以嘉獎,所有的人,只要是參與了城池防禦戰鬥的將士,每人官升一級,祿加一等,同時,朝廷已經派出了援軍,最晚也只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抵達味縣,希望味縣的守軍能夠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堅守住味縣半個月的時間。

這個聖旨一宣讀,蜀軍是群情激昂,特別的振奮,加官晉爵固然是好消息,但朝廷能派來援軍,那才是挽救他們於水火的大救星啊,只要援軍能來,他們的生命就有了保障。

至於堅守半個月,只要守軍能夠團結一致,眾志成城,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霍弋的這個辦法確實是有效的,一下子就鼓舞起了蜀軍的士氣來,這半個月就是蜀軍最大的期望了。

當然只有霍弋清楚,哪裡有什麼援兵,這道聖旨不過是他杜撰出來,現在蠻軍的相助沒有了,朝廷的援軍又指望不上,一切只能是靠自己了。

霍弋登上城樓,看到城外隱約往來賓士的魏軍騎兵,他知道自己已經站到了懸崖邊上,再往前一步,就是粉身碎骨,但他沒有任何的選擇,而且他也不願意去做什麼選擇,一條道走到底,就是霍弋最為堅定的信念。

……

羊祜率領大軍不緊不慢地走了幾天時間,終於是趕到了味縣的城下。

味縣的城牆,已經是修葺一新了,不過還依舊殘留著上次交戰留下的痕迹。

護城河蜀軍也進行了清理,但由於時間過於倉促,清理護城河的工程量又比較大,所以蜀軍也只是清理了一部分淺處的沙袋,深一點位置上的沙袋根本就無法清理乾淨。

不過對於魏軍來說,這二次攻打味縣,已經不需要像上一次那麼費力了,從交州運來的一百輛投石車,已經是全部到位,它們將擔綱攻城的主力軍角色,既省時又省力,同時還能大幅度地減少攻城部隊的傷亡。

孟櫟報仇心切,剛剛抵達味縣城下之後,就立刻主動地向羊祜請戰,要求率兵攻打味縣。

那些曾經被霍弋禍害過的部落酋帥也是非常地踴躍,都爭著想要報仇雪恨,非常積極地來請求參戰,蠻軍現在士氣十分高漲,都急有些急不可耐了。

羊祜倒沒有立刻同意,反正現在霍弋已經是籠中之鳥,瓮中之鱉了,無論他如何掙扎抵抗,都難逃覆滅的命運。

而且羊祜也放棄了招降霍弋的想法,且不說霍弋能否投降,光是蠻夷一族就不可能同意,血債需要血來償,霍弋自己造的孽,當然得由他自己來承受。

羊祜為了安撫蠻夷一族,所以那怕霍弋是有投降的意圖他都會予以拒絕的,這次攻城的事,魏軍除了出動投石車之外,其餘的事情,都將會交給孟櫟的蠻軍來處理。

霍弋的生死,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就算是大羅神仙來了,都無法挽救於他。

孟櫟以及眾酋帥求戰心切,羊祜也不墨跡,立刻下令魏軍將一百輛投石車給祭出來,直接就列陣於味縣城下,準備對味縣城發起投石車攻擊,首先摧毀味縣的城牆,給蠻軍的進攻掃清障礙。

孟櫟等蠻軍將領還是第一次看到投石車,都十分的驚奇,羊祜下令投石車展開攻擊,只見亂石橫飛,味縣的城牆是搖搖欲墜,那場面,更讓蠻軍大開眼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