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1章 不是有可能

司馬倫道:「萬事皆有可能,不得不防啊。」

胡濟輕笑了一聲道:「司馬驃騎多慮了,陰平小道亘古以來就無人能通行,最多也是經常穿山越嶺的獵戶,為了追逐野獸會深入山中,但至今也從未聽說過有人能走過全程,更何況魏軍是大隊人馬,想要從陰平小道進軍,試如登天,絕無可能。當年諸葛丞相在摩天嶺駐軍,也是因為諸葛丞相為人謹慎之故,並不意味著魏軍真有那個能耐從陰平小道打過來,所以,以末將之見,司馬驃騎還是重點守好劍閣,以絕魏人之望。」

司馬倫倒也沒有再說什麼,與胡濟把酒言歡,宴後,又親自將胡濟送出了劍閣關,胡濟拜謝而去。

回到關內,司馬倫問鍾會道:「士季,這事你這麼看?」

鍾會道:「殿下不會認為鄧艾真可能從陰平小道進軍叫吧?」

司馬倫篤定地道:「不是有可能,而是百分之百確定,如果鄧艾在劍閣關打不開戰局的話,那他一定會走陰平小道偷襲成都的,難道士季你忘了潼關之戰否?」

作為老對手,司馬倫對魏軍的這幾個主要將領還是了如指掌的,鄧艾用兵,素來以奇險稱著,當年的潼關之戰,正是鄧艾巧出奇兵,殺了司馬軍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導致潼關失守。司馬軍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

如果換作是其他的將領,或許還權衡一下走陰平小道的風險,但現在魏軍領軍之將是鄧艾,那就註定鄧艾在正面攻不下劍閣之後,劍走偏鋒,從陰平小道去抄襲蜀軍的後路。

當然,就算鄧艾不走陰平小道,司馬倫既然知曉了有這麼一小秘密的捷徑,也不可能置之不理。

諸葛亮用兵謹慎,當陰平武都還在魏軍手中的時候,他就派兵駐防摩天嶺,可見諸葛亮這慧眼獨具。

只可惜後來的蜀國領軍者,再沒有諸葛亮那般的智慧了,對於陰平小道,也就無人問津了,只有司馬倫知道,鄧艾擅用奇兵,有這麼好的機會,他又豈能不去把握?

小心使得萬年船,諸葛亮的這種謹慎精神,是值得任何人去學習的,司馬倫既然受命防線整個北線,他就必須要做到面面俱到,不留任何的漏洞給魏軍。

於是司馬倫便將胡烈叫了過來,命他率兵兩千,火速從劍閣趕往江油,在摩天嶺設立阻擊營地,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阻擋住魏軍從陰平小道向蜀中的滲透。

兩千人夠不夠?司馬倫認為是足夠了,雖然司馬倫沒有親自去摩天嶺考察過地形,但諸葛亮曾在摩天嶺派駐過五百人,那就證明摩天嶺的地形是足夠險要的,否則的話,以諸葛亮那麼謹慎的性格,斷然不會只派五百人去鎮守摩天嶺。

司馬倫雖然只給胡烈兩千人,但是卻是帶足了武器裝備的,光是箭矢,就調撥給了十萬支,而且司馬倫還將軍中為數不多的元戎弩調撥出兩百具來,配備給了胡烈,有這麼充足的裝備,司馬倫自然對守住陰平小道是信心十足的。

臨行之前,司馬倫特意地叮囑胡烈,陰平小道雖然偏僻荒蕪,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他要胡烈到達摩天嶺之後,依山險而構築陣地,全天十二個時辰之內,都必須安排好明崗暗哨,絕對不能給魏軍偷襲的機會,胡烈本人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時刻盯防著。

胡烈當即表示,別說是一個人,就是一隻老鼠一隻蒼蠅,也休想從他眼前通過,人在陣地在,誓與摩天嶺陣地共存亡。

雖然胡烈性格莽撞,但打仗素來英勇,對司馬倫亦是忠心耿耿,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司馬倫還必須要任用自己最為信任的人才行,陰平小道雖然偏僻,魏軍也有很大的概率不會從這裡通過,但概率很低並不意味著不會發生,萬一蜀軍沒有防備或者是防備鬆懈的話,給了魏軍以可乘之機,那麼後果便是不堪設想的。

安排好了胡烈之後,司馬倫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劍閣的防禦作戰之中來,畢竟劍閣現在才是魏軍的主攻方向,劍閣再險,但面對戰鬥力十分強悍的魏軍,任何一點的麻痹大意都不能有。

儘管司馬倫往天梯棧調派了更多的人馬,但對於關城的防衛那才是重頭戲,劍閣能不能守得住,劍門關城才是關鍵。

而劍門關自諸葛亮設立到現在,已經是過去了近三十年的時間了,諸葛亮在世之時,對劍門關的防禦極為的重視,大興土木,修築關城,完善防禦設施。

但諸葛亮去世之後,鴿派的蔣琬和費禕先後主政,對於劍閣的防禦就不是那麼積極上心了,他們認為劍閣深處蜀國境內,不會受到任何威脅,與其把錢花在這裡,倒不如解決一點民生問題來得更為實在。

所以劍閣的守軍一再撤裁,到此刻只剩下了一千餘人,而且關城殘破,年久失修,根本就看到到一點蜀國第一雄關的模樣了。

鍾會到達劍閣之後,魏軍很快就已經是尾隨而至了,鍾會只能將有限的兵力投入到防禦戰鬥之中,壓根兒抽不出時間和人力去修復關城。

以至於司馬倫到達劍閣之後,看到劍閣如此殘破之象,也不住搖頭嘆息,蜀軍在戰略防禦上面確實做得太差了,幾乎將所有的防禦力量都投入到了漢中陰平第一線上,而對於二線三線的防禦,嚴重的忽視,以至於漢中陰平一旦失守之後,整個蜀中的防禦門戶大開。

這不能不說是姜維的一種失誤,更致命的是,蜀國對陰平小道的漠視,不光是胡濟,這位曾經的漢中都督對陰平小道不以為然,恐怕連姜維本人對陰平小道也是認識不足的。

也就是說,蜀國在二線防禦上面,蒼白無力,薄弱之極,現在讓司馬倫來擔綱這個二線防禦的重任,頗為的吃力啊。

但司馬倫絕不會輕言放棄,他的意志,遠比真正的蜀國人還要堅定的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