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舒秘密投魏之後,就開始一門心思地尋機立功了,因為他清楚,自己的價值也就在這兒,只有幫助魏軍拿下陽平關,自己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才有保證。
如果寸功未立的話,魏國那邊又怎麼可能會給自己高官厚祿呢?
這是一場典型的交易,也是蔣舒唯一的一次機會,他必須要牢牢地把握住這次機會才行。
傅僉安排他來守西門,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如果魏軍能繞道趕到陽平關西門的話,那麼只需蔣舒打開城門,將魏軍給放進來,便大功告成了。
但青隼認為,這麼做也是有一定風險的,畢竟魏軍的主力部隊在漢中方向上,而從陰平武都方向進軍的銳騎營和左衛營,暫時還無法迂迴到陽平關方向上來,陽平關之所以險要,就是因為他扼守在金牛道的關口上,魏軍大部隊是很難繞得過去的,否則陽平關也就稱不上什麼要隘了。
魏軍無法直抵西門,那麼蔣舒就算是打開城門也沒有什麼用處,而陽平關就是那麼一個小的地方,只要傅僉還在城中,一旦西門有所異動,他也很快就會知情,率軍反撲的話,蔣舒恐怕是會功敗垂成的。
而蔣舒一旦暴露,那這顆暗伏的棋子就會失去作用,魏軍再想破關,難度就會變得更大了。
所以青隼勸蔣舒稍安勿躁,耐心地等待時機,等鄧艾那邊的調虎離山之計成功了,將傅僉誘出城去,蔣舒再動手也不遲。
蔣舒只好隱忍了下來,耐心地等待時機會地到來,在此之前,他還必須每天裝著沒事的人的樣子,一如既往地和傅僉套近乎,讓傅僉相信自己是用得上的人。
只有蔣舒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才有配合魏軍搞掉傅僉的可能。
一想到自己終於有機會幹掉傅僉,蔣舒內心之中就湧起一絲莫名的激動,這可是自己想了多年而求之不得的事啊,別說前面還有如花似錦的前程等著他,就算沒有,那除掉他的這個心頭大恨,蔣舒就心滿意足了。
多年以來,嫉妒就像是一條毒蛇,無時無刻地在吞噬著蔣舒的心靈,只要能將傅僉碎屍萬段,蔣舒花什麼樣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現在他終於是等到了這個機會,至少是否因此而充當叛國者的角色,蔣舒壓根兒就不在乎,背負點罵名算什麼,反正蜀漢這邊投降魏國的大有人在,也不多蔣舒一個,也沒見有人能把他們的脊梁骨給罵斷了,反倒是那些降魏者混得風聲水起,在魏國是高官厚祿,高枕無憂。
正因為如此,蔣舒才會選擇和鄧艾合作,既可以除掉自己的心頭大恨,也可以坐享榮華富貴。
想要除掉傅僉的場景,蔣舒還是頗為期待的,他暗暗期許,希望這一天可以早些來臨,千萬不要節外生枝。
青隼留在了陽平關上,並沒有返回魏軍大營,雖然是身處險地,但青隼早就習慣了這種生活,他留下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督促蔣舒來行事,以防蔣舒的橫跳。
畢竟在青隼的眼裡,蔣舒就是一個勢利小人,這種小人往往是做事只求目的,不擇手段的,和他們談信用,那無異於與虎謀皮。
為了能夠策反蔣舒,鄧艾這邊已經許諾給了他一個太守國相的位子,而且不是那種邊關荒涼之地的太守,而是中原富庶地區的太守,這已經是鄧艾在許可權之內可以開出的最高價碼了。
以鄧艾的位置,當然是一諾千金的,只要拿下陽平關,該給蔣舒的好處一點也不會少,鄧艾可以拿人格來擔保,畢竟作為魏軍三大都督的鄧艾,說話是一言九鼎,絕無虛言,不可能去誑騙他。
可就儘管如此,青隼也對蔣舒是不放心的,畢竟這種反覆小人,不到最後關頭,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會有什麼出格的舉動。
青隼以身涉險的在這兒盯著,特意地派專人返回了南鄭,向鄧艾稟明了詳情,讓鄧艾按計畫行事,這邊他自會督促蔣舒完成任務的。
鄧艾聞訊大喜,果然青隼作為一名資深的間諜,辦事還是相當的可靠的,只要陽平關內有他們的內應,那麼拿下陽平關,就是易如反掌。
鄧艾當即將文鴦給召了過來,給他面授機宜,文鴦領命,立刻是率越騎營的前部三千人馬,直撲陽平關而去。
魏軍想要調虎離山,就得先拋出一個誘餌來,如果魏軍的大隊人馬一齊殺到城下的話,那傅僉肯定不會輕易地出戰的,只有文鴦率領少數的人馬前往陽平關,才能誘使傅僉出關迎戰。
這是鄧艾安排的第一個計策,也是一個最完美的方案,只要傅僉一出城,蔣舒那邊就會立刻動手,搶奪城門的控制權,將傅僉擋在城門之外,退兵無路,他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但傅僉如果死話不出戰呢,那鄧艾只有執行第二個備用計畫了,只要有蔣舒這麼一個內應存在的話,拿下陽平關還是有相當大的把握的。
當然最好還是第一套方案,能把傅僉誘出城是最佳的,這樣也方便蔣舒在城內搞事情。
為了讓這個誘餌可以吸引到傅僉,鄧艾安排除了文鴦所率的三千騎兵之外,其他的各路人馬,至少與陽平關保持五十里以上的距離。
而且魏軍主力要擺出一副準備強攻漢城的架式,藉此以迷惑傅僉,讓傅僉誤以為魏軍的主攻目標是樂城,這樣才不會疑心有詐,放心大膽地來出城。
陽平關的守軍有兩萬人,文鴦只率三千人去挑戰,雙方的兵力對比就顯得十分的懸殊了,如果傅僉此時出兵的話,是完全有希望吃掉文鴦的這三千騎兵的。
這樣的誘餌對傅僉來說,確實是有著相當大的誘惑力,就看傅僉有沒有這個抗拒誘惑的能力了,反正只要傅僉一出城,那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陽平關了。
這是考驗定力的時候,鄧艾相信天下只沒有幾個人能抗拒得了這種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