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8章 王舍

王舍當然極為重視這樣的一次機會,他是從軍隊之中的最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能坐到現在的位置上,是何其的不容易。

想當年,剛剛從軍的王舍就跟隨著諸葛亮的大軍出師北伐,那時候他還是一名小小的伍長,由於趕上了那個好時代,在諸葛亮頻繁出兵北伐的時期,只要你作戰足夠勇敢,而且能保證自己在戰場上活下來,升遷的機會那是一大把一大把的。

就這樣,王舍一路飆升,到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的時候,王舍就已經成為軍侯了,掌管一曲之兵馬,有五百名的部下歸他管轄。

那時的王舍躊躇滿志,照這麼個速度,那怕晉陞為將軍,也是指日可待啊。

但諸葛丞相去世之後,蜀軍的軍事活動便趨於停滯,王舍常年地駐守在漢中,無仗可打,自然也沒有再獲得軍功的途徑。

而像王舍這樣草根出身的寒族軍官,在蜀軍之中那可是一抓一大把,沒有了軍功,再想獲得向上升遷的渠道就困難的多了,畢竟雖然說諸葛亮時期也奉行用人為賢的制度,但士族優先的思想並沒有改變多少,尤其是在蔣琬和費禕當政的時候,也逐漸向魏國的九品中正制靠攏,出身決定一切,王舍這些人升遷的通道幾乎被堵死了。

從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去世一直到延熙十六年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整整十九年的時間,王舍一直就是擔任著軍侯,職位動也沒再動過,他從一個熱血澎湃的少年變成了飽經世故的中年人,血涼了,心也冷了,王舍甚至萌生出退役的想法,到地方上混個一官半職的,然後混吃等死。

然後姜維的上位給王舍帶來了新的機遇,費禕意外身亡之後,本身同為錄尚書事的姜維便獨攬大權,從此再無人可以轄制於他。

費禕主政時期,雖然也給姜維一定的兵馬許可權,但常常是兵不滿萬,這樣讓姜維每次出征之時,都顯得勢單力孤,只能是小打小鬧,出兵討伐一下羌胡這些蠻夷,根本就無法和魏國軍隊進行交鋒。

而費禕一死,姜維再無約束,幾個月之後就率領數萬人兵出石營,攻打南安,拉開了新一輪的伐魏之戰。

王舍再一次地隨軍出征,這十幾年來王舍勤讀兵法,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他總得給自己找點事做,原本大字不識幾個的王舍這些年勤於讀書,到也是學有所成,他沉浸在兵法戰策的世界之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和他官職差不多的軍官都嘲笑王舍,二十年一如既往地當著軍侯,還費勁巴拉地去讀什麼兵法,真以為你有當將軍的潛質嗎?

但王舍卻不理會別人的嘲笑,依然是我行我素,他不光讀兵法,而且還將兵法之中的許多知識,運用到平時的操練之中。

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在延熙十七年的襄武之戰中,蜀軍攻破襄武,斬殺了守將徐質,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撥其民大勝而歸,就是在此役之中,王舍的那一曲人馬錶現出色,得到了姜維的賞識,姜維當即便提撥王舍為平虜校尉,予以重用。

在以後姜維的數次北伐之中,王舍的表現一直也是相當的出色,他領軍有方,進退有度,甚至在斷後的時候,依然能做到從容不迫,深得姜維的器重,後來便提撥他擔任監軍兼建威將軍。

建威將軍雖然是雜號將軍,品秩不高,但監軍一職,卻是殊為重要的,可以說是大將軍的左膀右臂,非心腹之人不能任也,姜維以王舍為監軍,說明王舍在他心中的位置還是不低的。

此次姜維設計斂兵聚谷的計畫來防禦漢中,這三大要塞的守將便是他最為倚重的人選,萬一關鍵的時候某一個掉了鏈了,姜維的這個防禦計畫便徹底地破產了。

所以這三大要塞的守將,都是姜維深思熟慮才安排的人選,蔣斌是蔣琬之子,名門之後,能力出眾,姜維安排他去守漢城,傅僉和蔣舒都是姜維的愛將,正因為陽平關比任何地方都重要,所以姜維特意地將傅僉和蔣舒安排到了陽平關,起到雙保險的作用,並且駐守陽平關的兵力也是最多的,和漢樂二城的兵力持平。

最後剩下樂城,姜維考慮了許久,不是將防禦樂城的重擔壓到了王舍的身上。

當然這難免會引起蜀軍諸將的非議,畢竟論資歷和出身的話,王舍顯然是不夠資格的。

不過,姜維現在看重的,可不僅僅只是資歷和出身,當年馬謖的資歷倒是不錯吧,但由於痛失街亭,最終才導致了諸葛亮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功虧一簣,所以姜維現在選的人,可不去看什麼出身和資歷,他要的就是實戰的能力。

而王舍在最近幾次伐魏之戰中的表現可圈可點,讓姜維頗為的放心,所有考慮再三,姜維還是力排眾議,將樂城的防務交給了王舍,由他和蔣斌、傅僉構成漢中防禦的鐵三角,共同拱衛漢中。

王捨得到如此重有的機會,自然也不是敢有半分懈怠,自從他到樂城任職之後,一直兢兢業業地做好樂城的防禦事務,加固城牆,修繕兵甲,整頓人馬,時刻戒備,一絲不苟地履行著姜維的命令,堅守樂城毫不鬆懈。

任職樂城以來,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儘管不斷地有人還來質疑王舍,認為他不夠資格來擔此重任,但王舍一直是默默無聞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在三大守將之中,王舍也是最為低調的存在。

甚至於閻宇也把王舍當成了軟柿子,想把他拿捏掉。

不過王舍面對職位比自己高的閻宇,依然能做到不卑不亢,恪守自己的底線,王舍雖然沒有蔣斌那樣硬氣,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則,想要樂城的兵權可以,但必須要搞掉他的腦袋,不從他的屍體上跨過去,任何人也休想動樂城分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