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5章 投降

陶基去世之後,陶璜順理成章地接手了陶基的一切權力,包括交州的兵馬大權,只不過陶璜沒有接替陶基的右丞相之位,而是拜為了大司馬,總攬朝政,陶浚為大將軍,輔佐陶璜。

就在眾臣以為陶璜上任之後,將會有所作為,率領交州軍民抵抗魏軍之時,陶璜卻突然宣布,向魏國投降,並派出使臣前往魏軍軍營,遞交降書順表,商談歸降事宜。

一石激起千層浪,交趾的軍民是議論紛紛,有人痛罵陶璜賣國賊,把祖宗的基業都給出賣了,有人卻稱讚陶璜為識時務的俊傑之才,識大體顧大局,救民於水火。

陶璜手底下的人多有不忿,請示要去捉幾個詆毀陶璜的人來殺一儆百,以阻斷流言的傳播。

但陶璜卻輕輕地擺擺手,示意他們無需理會,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現在他是大司馬,是朝廷權力最高的人,但轉瞬降魏之後,他就啥也不是了,很可能成為魏國的階下之囚,所以就算現在他能堵得住悠悠眾口,但魏軍來了之後,還能堵誰的口?

降魏是陶基的臨終遺願,事實上,陶基在臨終之前,就已經看得很透徹了,無論他們再怎麼掙扎,都難逃覆滅的命運,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魏軍太強大了,吳人根本就無法與之匹配,之前他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工夫。

施績在馬水河陣亡,讓陶基看清楚一個現實,那就是再掙紮下去,只會讓更多的人去陪葬,所以他才會在臨終之前,讓陶璜向魏國投降,結束這場註定是要失敗的戰爭。

當然,陶基此舉也是有一點點的私心的,主動地投降和戰敗後投降,那完全是兩個概念,日南郡太守徐塵主動地獻城投降,依然還是穩坐日南太守的位置,如果不是他作死地跑到九真郡來勸降的范績的話,那是誰也撼不動他太守之位的。

而那些頑抗到底,在戰場上失敗之後才投降魏軍的,只能是被當做戰俘來處理,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謀個一官半職的,純粹是白日作夢。

所以如果最終要投降的話,那麼晚降就不如早降,被動降不如主動降,如果陶璜可以趕在魏軍攻下交趾之前獻城而降的話,那至少也能保一個不低於太守的職位。

如果單純地拿香火繼祀的事來說,能在魏國做一個二千石的官,就足夠了,至少陶家不會遭到滅門之禍。

至於能不能繼續地向陶基這樣風光地做封疆大吏,那就看陶家的後輩兒孫有沒有那個本事了,現在陶基能做到的,也就是力保陶家的香火不斷而已。

陶璜對陶基的遺命是不敢違抗的,更何況,現在的形勢已經不是他能左右的了的,吃掉了施績一萬人馬的魏軍在九真郡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會進軍交趾。

北面十萬大山之中的魏軍同樣也不是吃素的,他們隨時都有可能有發起猛烈的攻勢,摧垮吳軍的防線,現在他們沒有急於進攻,完全是扮豬吃虎,牽制吳軍而已,等到南線的魏軍抵達交趾,才是北線的魏軍露出獠牙的時候。

陶璜對自己的能力也是有一個精確的定位的,以陶基和施績的能力尚無法對付得了強大的魏軍,自己又何德何能敢於魏軍抗衡,就算他坐到了大司馬的位置上,也是沒有那個力挽狂瀾的能力的。

陶璜率先到了「皇宮」面見了孫奉,坦率地提出了降魏之事,不管孫奉是不是傀儡,但他終究是吳主,出於「禮貌」,陶璜也必須要向孫奉啟奏一番。

孫奉當這個皇帝,也當得是索然無味的,自從他登基以來,也沒有經過什麼安神日子,更多的時候,是在顛沛流離之中,他應有的權力沒有享受過,那些膽驚受怕,惶恐不安卻是一樣也不能少的。

隨時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孫奉也是對自己的前途表示擔憂,如果自己沒有當上這個皇帝之前,有機會投降魏國的話,那他的待遇肯定是不錯的。

但坐上了這個皇位之後,如果被魏軍所俘虜,只能說下場可能會更慘,想想前任吳國皇帝孫皓最後的慘死了結果,孫奉也是為之不寒而慄的。

所以在聽到陶璜準備向魏軍投降的時候,孫奉沒有驚訝,沒有憤怒,臉色異常的平靜,甚至可以看出他還有些滿懷的期待。

對於孫奉來說,其實降魏對他是一種解脫,都說無官一身輕,孫奉卻是不當皇帝一身輕。

至於吳國的這些官員,也鮮有反對者,本身剩下的官吏,大多都是陶基所培養的交州系官員,對於陶璜的命令是言聽計從,陶璜也在公開的場合宣稱降魏乃是陶基的遺命,這樣自然更沒有什麼反對者了。

其實,對於這些交州的官吏而言,現在的形勢如何,他們也並非看不到,負隅頑抗下去,很可能就會是施績的下場,不知將會身死何處。

所以,最明智的舉動便是趁著魏軍到來之前,先行投降,這樣的話,或許他們還有機會謀一個好的前程。

畢竟就算是魏國統治交州,它也需要一大批官員來給它鎮牧地方的,就算是魏國可以從中原派一些官員來,但也只能是少數,不可能對交州的吏治進行大換血,熟悉地方的,還是交州的這些本土官吏。

於是,許多的官員對降魏還是滿懷期待的,都是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結果。

陶璜精心地選擇了別駕從事簡捷為使者,前往九真郡和魏軍商談投降的事宜,簡捷一直是陶基的心腹和親信,對陶基是忠心耿耿,本人又是能言善辨,是一位談判高手,陶璜派他前往九真郡,倒是一個最為理想的人選。

簡捷奉命之後,立刻是組團出發,至少在身邊帶了不少的親兵護衛,畢竟從龍編到九真郡,也有好幾百里的路程,路上強人出沒,簡捷自然地謹慎一些。

不過簡捷還沒有來得及到達九真郡呢,在半路之上,他就遇到了魏軍的大隊人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