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塵非常熱情主動地要去「說服」范績,羊祜當然是欣然同意的,如果能像拿下日南郡一樣拿下九真郡的話,那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對於魏軍來說,也沒有任何的損失,就算徐塵勸降失敗,那九真郡遲早還是要有一戰的,魏軍打便是了,還有什麼好考慮的?
如果是徐塵藉此機會叛逃回吳國那邊,這顯然也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徐塵此前就已經獻日南郡而降了,就算逃回吳國,也必然會承受相當大的懲罰,甚至會為此丟掉性命,這種愚蠢的決定想必徐塵也是不會做的。
對於魏軍來說,徐塵勸降成功的話,那他們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九真郡,並且可以順利地打開交趾郡的南大門,從而敲響殘吳朝廷的喪鐘。
如果徐塵勸降不成功的話,魏軍最大也就是損失一個代理太守而已,甚至可說是毫髮無傷,畢竟這種代理太守一抓一大把,死了一個重新再換上一個,根本就不是什麼大問題,後面排隊的候補太守,多了去了。
所以徐塵提議他去勸降九真太守范績的時候,羊祜當然是欣然同意的,這種惠而不費的事情,當然是越多越好。
另外羊祜當然也沒有在日南郡坐等消息,而是趁著徐塵北上的時候,魏軍步兵營早已經揮師北進,直抵九真郡城下。
徐塵入城也有一段時間了,但一直沒有再現身,羊祜估算到徐塵的任務失敗了,看來這個九真太守范績是一塊茅抗里的石頭,又臭又硬。
羊祜立刻下令魏軍對九真郡發起進攻。
根據事先魏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九真郡留守的兵力,估計不足五千人,而且基本上都郡兵,戰鬥力不會高到哪兒,魏軍只要全力地赴地發起攻擊,拿下九真郡,幾乎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不過戰鬥一開始,羊祜就知道自己的判斷出了問題,這守城的軍隊,真的只是郡兵嗎?從戰鬥力的情況上來看,比起正規的吳軍來,也是不遑多讓的。
步兵營這次跨海大進擊,也不是全員出動的,最起碼一些重要的重型裝備,比如投石車、衝車等器械,就是由於體積太大的緣故,全部放棄掉了,這次渡海作戰的步兵營,完全是輕裝而行,拋棄了大多數的輜重器械。
雖然在機動力上面步兵營可以保持相應的能力,但攻堅能力卻是下降最為明顯的,前面攻克日南郡,魏軍還沒有來得及出手,徐塵就已經是率軍投降了,所以那一戰根本不算數,魏軍跨海以來,真正的第一戰,就是在九真郡城下展開的。
這場戰鬥異常的激烈,雖然步兵營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攻堅實力,但九真吳軍打得也是十分的頑強,他們非常堅毅地抵擋著魏軍的攻勢,力保城池的不失。
羊祜在後面督戰,看到如此的狀況,他便下令鳴金收兵了,眾將不解,這天色尚早呢,只要魏軍連續不斷地發起進攻,拿下九真郡也只是遲早的問題。
畢竟和真正的野戰陸軍相比的話,九真吳軍平時作戰也就是剿剿匪,鎮壓一下異族的叛亂,並沒有經歷過生死搏殺的大戰,這樣在經驗方面,吳軍還是遠遠遜色於魏軍的。
有人對魏軍的進攻進行了估算,想要拿下九真郡,當然一天的時間肯定是不夠的,不過只要魏軍持之以恆地將戰鬥進行下去,三到五天的時間,必定是可能拿下九真郡的。
不過羊祜似乎並沒有同意這種看法,畢竟連續打三到五天的話,拿下拿不下九真郡,但至少魏軍的傷亡程度是極其巨大的。
而魏軍的傷亡一旦超過了羊祜的預期的話,羊祜就會立刻將大軍給撤下來,不再這種無謂的傷亡和犧牲。
更何況,九真郡與交趾郡相鄰,一旦這邊的戰事拖延太長的時間,吳軍必然會發兵救援九真的。
攻其所必救,簡單的來說,就是魏軍使過了千遍萬遍的圍城打援計畫,如今九真郡屢攻不克,吳軍發兵來救,正是魏軍圍城打持援的最好時機。
有機會逮住一條大魚,羊祜自然不會將拿下九真郡放在要緊位置,於是第二天開始,魏軍就改變了進攻的打法,只留五千人繼續地圍攻九真郡,其餘的人馬,則北行至移風,這裡是交趾通往九真的必經之路,一萬魏軍埋伏於此,張網以待。
同時,魏軍的攻城部隊並沒有減緩攻勢,持續不斷地對九真郡發起進攻,當然這種進攻更多的是一種佯攻,羊祜才不會在這種地方消耗太多的兵馬。
魏軍的進攻變得雷聲大,雨點小,他們在進攻的時候,更多的倚仗於防禦力比較強的刀盾兵,刀盾兵在這個時候也是不負眾望的,他們往往能攻到吳軍的城下,並且發起攻城作戰。
由於魏軍使用厚厚的鎧甲和堅固的盾牌,吳軍的弓箭是很難傷到魏軍刀盾兵的,除非是動用滾木檑石進行打擊,這樣才能有效地破壞魏軍的攻勢。
此刻一直在不斷進攻魏軍很快就會予以撤離,畢竟只有他們心裡清楚,這是佯攻,並不是實打實的進攻手段,一旦遭遇到更大的危險,上峰便有指示,立刻撤軍,保存實力。
魏軍反覆不斷地進攻,給九真吳軍帶來了極大的危險,讓九真城時時刻刻都處在一種淪陷的邊緣地帶,范績雖然作戰非常的勇猛,但他也擔心九真失守之後,真得要玉石俱焚嗎?
於是范績聽好派出了多批次的信使,前往交趾郡遞交告急文書,希望陶基可以出兵解救九真郡。
一般的情況下,魏軍圍城,基本上是水泄不通的,根本就不給吳軍送信的機會。
但這一次情況有些例外,魏軍的陣地並不是那麼緊密的,范績所派出的那些信使,大部分都突出了重圍,然後向北邊急馳而去,將九真郡遭遇到魏軍攻擊的消息,傳遞到設在交趾城中的殘吳朝廷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