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4章 嗤之以鼻

陶基早就看到了魏軍在對岸大造竹筏的動靜,對此他非但沒有慌亂,反而是嗤之以鼻,認為魏軍的舉動簡直就是愚蠢至極。

竹筏固然可以渡江,但和戰船比起來,竹筏簡陋不堪,承載力有限,一隻竹筏上面,最多也只能是站幾個人而已,就算魏軍造出上千隻的竹筏,能夠投入的兵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參與到進攻之中的人馬,也只有幾千人,上萬人都夠嗆。

而且竹筏上面無遮無攔的,就算他們可以駛到對岸來,吳軍在江邊早已是嚴陣以待,並且安排好了大量的弓箭手,一通亂箭之下,足以能將這些魏兵射成刺蝟,他們如何能渡江成功?

更為關鍵的一點,竹筏的機動性是很差的,它不像船隻那樣可以在水中划行,前進後退,左轉右轉,任意地變換方向,竹筏的航行比較死板,只能是順流而下,用撐桿稍稍地改變一下方向,至於逆流而上,那幾乎是不用想的。

魏軍想要利用竹筏渡江,就必須要在上游下水,順流而下,斜著靠近對岸。

如果說對岸沒有人,那魏軍渡江也算是沒有什麼大問題,但番禺新城這邊至少也有四五萬的吳軍隊伍,又怎麼可能會讓他們輕鬆地登陸。

就算他們僥倖爬上岸來,面對銅牆鐵壁的吳軍防線,最終也只能是白白送死。

所以面對魏軍的竹筏渡江,陶基根本就渾不在意,看來魏軍真得是給逼急了,才會想到如此低劣的進攻手段啊!

對此陶基也就是呵呵一笑了,只是下令沿岸的吳軍加強戒備,自己便回營帳歇息去了,這些日子來,陶基一直忙於搬遷的事,忙得是天昏地暗的,現在好不容易才消停下來,現在他也終於可以歇歇了。

對於番禺新城的防禦,陶基還是比較有信心的,畢竟隔著這麼寬闊的大江大海,以步騎見長的魏軍恐怕只能是望洋興嘆吧。

扎幾隻竹筏就想渡江,這純屬搞笑吧,郁水入海口的寬闊,早已經是顛覆了人們對江河的想像,這裡海天一線,遼闊無邊,沒有戰船,憑著幾隻破竹筏就想要渡江,簡直是異想天開。

陶基也和施績交換了一下看法,施績也比較認同陶基的想法,估計魏軍也是無計可施了,畢竟吳軍採用的堅壁清野的措施,讓魏軍就算是拿下了番禺,也無法得到他們想要的補給。

而魏軍在長江水繫上大展神威的水軍船隊,也是沒有辦法開到交州的,施績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非常大膽地將所有的人馬都遷到距離番禺城咫尺之遙的這個沙洲上來,讓魏軍是隔江相對,卻又無可奈何。

扎竹筏雖然是十分簡單的事,但魏軍想要通過竹筏就能拿下番禺新城,那他們還真是想多了,打仗不是兒戲,吳軍早已經是嚴陣以待,做好了防禦的準備,那怕魏軍準備再多的竹筏,想要攻上新城來,也是痴心妄想。

在吳軍的一片嘲笑之聲中,魏軍已經是按計畫完成了建造竹筏的任務,接下來就是試水了,別看魏軍這段時間幹得是熱火朝天,但如果無法將竹筏轉化為進攻的工具的話,那麼他們此前所有的努力都會付之東流,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其實魏軍之中,還真沒有對竹筏使用在行的,包括羊祜在內,這些來自北方的人,對於水戰,一直是比較陌生的。

以前在橫渡長江的戰役之中,中軍團有著水軍船隊的支援,讓他們渡江如履平地,所以絲毫沒有感覺到有什麼難度。

但現在沒有水軍的支援,魏軍就要自己想辦法了,現成的材料也只有竹子了,其實對於羊祜來說,完全是沒得選才會選擇竹筏,他也知道渡江渡河,還是船隻好用,可現在到哪兒找那麼多的船隻去,所以竹筏渡江,成為了他唯一的選擇。

試水是必須的,魏軍這邊必須要掌握駕馭這些竹筏的技巧,所以羊祜安排了一些會水性的魏兵對竹筏進行了試水,如果這些士兵在試水的過程之中不幸落水,會游泳的話至少不會被淹死。

試水的時候,還是發現了諸多的問題。

首先,竹筏的承載能力要低於他們事先的預估。原本他們認為竹子是空心的,連排的竹子紮成竹筏,是可以承載很大分量的。

但事實上,新砍伐的竹子全是濕的,本身的份量就比較重,而且竹子入水之後,也不能保證每一個竹節都能完好無損,不會進水,有些竹子有微小的裂紋,入水之後水就會灌入到竹筒中間。

再說竹伐筏無舷,人往上一踩,竹筏就會下沉,甚至人的腳下都是水,如此一來,就無法保證竹筏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

通過試乘,每一隻的竹筏上面只能乘坐五六個人,七個人是上限,再多的話,恐怕竹筏就會沉到水裡了。

畢竟每一名的魏軍士兵都需要身披鎧甲,都使用盾牌和兵器,每個人的負重都不低於三十斤,五六個人的份量加起來,確實也是相當不輕的。

平均一隻竹筏乘坐六人,那麼一千隻竹筏最多也只能一次性運送六千人過江,這顯然是低於羊祜的預期的。

按羊祜的預計,一次進攻至少也是需要投入一萬左右的兵力,這讓才能給對岸防守的吳軍帶來壓力,人數太少的話,壓力是不足的。

似乎可以通過再建造竹筏的方式來解決,現在一千隻竹筏可乘六千人,再造它一千隻,那不就是可以乘載一萬二千人了嗎?

但在水面上,不像陸地上那麼簡單地搞人數堆砌就行,每一隻竹筏會佔用江面上的一片空間,羊祜計算過,一千隻竹筏已經是佔據了足夠大的空間了,那怕建造再多的竹筏,也只能是排在後面。

無法在第一時間抵達對岸,其實竹筏再多也是沒有意義的。

就如同十萬大軍走一條狹窄的山谷,縱然兵馬再多,也只能是依次通行,展不開隊型,再多人馬亦是無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