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6章 番禺「新城」

施績當然不會死守番禺城,因為他比誰都清楚,魏軍真正的可怕之處還沒有展現出來呢,如果死守番禺城的話,一旦魏軍圍城,並且動用投石車進行攻擊的話,那麼吳軍肯定是守不住的話,非敗不可。

而且會敗得十分凄慘。

番禺的城牆,雖然是州城的規格,但實則連一座普通的郡城都比不了,和武昌江陵那樣的城池,根本就比不了,夯土的城牆,恐怕連魏軍的一輪投石車攻擊都抗不住。

揭陽之戰,展現出來的僅僅只是魏軍野戰能力強悍的這一方面,攻城能力交州人還真是一點也不清楚的,可揭陽之戰已經讓交州人聞風喪膽了,若讓他們見識一下魏軍的攻城手段,估計更得崩潰掉。

施績已經是算是很少有的魏國通了,交州這方面對魏國和魏軍的了解真心不多,所以才會出現戰前盲目樂觀,戰後人心惶惶的局面。

在施績看來,大可不必,固然魏軍的實力比較強盛,戰鬥力比較強悍,但他們也不是無懈可擊的,如果可以利用郁水入口海這一帶比較複雜的地形地利,吳國至少還是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的。

於是施績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放棄番禺,在番禺西面的江流分叉處建立番禺新城,將番禺所有的軍民全部遷往新城,利用新城四面環水的地利優勢,來阻擊魏軍的進攻。

當然這時候去建一座新城也是來不及的,所以施績規劃之中的這座「新城」,也只是營盤的模樣,全部搭建帳蓬,立柵欄為城牆,轅門為城門,這樣的「新城」,大概也只需要幾天就可以建起來。

陶基一聽施績的建議,頓時眼前為之一亮,說實話,他也捨不得放棄番禺城,畢竟這在里當了好些年的刺史,陶基早已習慣了在番禺的生活,讓他遷移到更為荒涼偏僻的交趾郡去,陶基也是一萬個不願意的。

只是形勢逼人,陶基才不得不出此下策,現在一聽施績有更好的辦法,陶基當然是欣喜不已的,不用遷都就能阻擊魏軍,陶基肯定是樂見其成的。

聽了施績對這個方案的詳細介紹,陶基也是頗為心動,雖然說施績的計畫也是遷出番禺城,但並不像他們計畫著的遷往幾千里之外的交趾郡,而是就在番禺城的對面,新城的位置和舊的番禺城是隔江相望的,從那裡可以清楚地看到那番禺的城貌。

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離得太遠了,將來魏軍久攻不下撤軍之後,他們還是可以搬回到番禺城的。

陶基贊同了一個方案之後,便立刻予以施行,畢竟拿下了揭陽之後的魏軍,隨時都可能會對番禺發起進攻,而要將番禺所有的軍民以及物資都遷移出城,短時間內是很難完成的,越早行動,成功的機會就越大,而行動越晚,一旦魏軍兵臨城下,那可真就什麼都遲了。

為了保證遷移不受影響,陶基還派陶璜和陶浚各率一支兵馬駐守在增城和博羅,對魏軍進行阻擊,至少要在吳軍撤離番禺之後,他們才可以撤離。

番禺城雖然不算太大,但好歹也是有著十餘萬人口的,想要在短的時間內將十餘萬人全部遷出去,難度之大,確實是不可想像的。

但這種困難並不能動搖施績的決心,就如他當初從巴丘南撤的決心一樣,那怕就算是背負一個叛逆的罪名,施績也要一意孤行。

從這一點上看,施績屬於那種犟人,喜歡鑽牛角尖,認死理,只要是他認準的事,那就算是用八匹馬,也無法令他回頭。

此次番禺遷城,施績早已經是謀劃好的,所以實施起來毫不手軟。

首先,施績派人在郁水上,搭建了四座浮橋,而搭建浮橋,施績也沒有用木頭,而是用竹子。

交州一帶,最不缺的,就是竹子,而且比起樹木來,竹子的砍伐難度也小得多,每名士兵發一把柴刀,一天下來,每人至少可以砍竹子數百棵,數萬人齊動手,每天砍伐的竹子數量,那是相當的驚人的。

僅僅一兩天的工夫,番禺附近的竹子就被砍伐一空了,施績下令吳軍將這些竹子運往郁水,一半用於搭建浮橋,一半用於修建「新城」。

竹子的用途那是相當的廣泛,不光能建柵欄,建竹屋,還能製成拒馬和各種的防禦工事,吳軍就地取材,倒也是十分的方便,僅僅幾天的光景,一座全新的「竹之城」就建設出來了,遠遠望去,一片翠綠,白色或灰色的帳蓬間或隱現其間,倒也是一片盎然野趣。

「新城」建好之後,馬上就進行遷民了,施績和陶基分工明確,施績主要負責建設新城,而陶基則是負責動遷事宜。

吳主孫奉率先過江,離開了他剛剛登基入住沒有多久的「皇宮」,遷入到了新城的「新宮」之中。

所謂的新宮,也就是幾頂比較嶄新的帳蓬,帳蓬是用上好的整張水牛皮拼接而成的,孫奉以前所用的器具和物什倒是一件不落地搬了過來,帝王該有的儀仗也不會因陋就簡,該有的排場還是不能少的,只是稍顯寒酸而已。

孫奉帶頭做了表率作用,但交州的百姓響應者廖廖,畢竟他們在番禺生活了好多年,所有的產業都是在番禺城中,此刻要他們突然放棄,從情感上來講,當然是難以接受的。

更何況,官府的這一次遷民,又不給任何的補償,離開了番禺城,生活也會變得十分艱難,所以許多平民百姓都不願意搬遷。

但陶基可管不著那麼多,他要在交州境內搞堅壁清野,不光是番禺,就連附近其他的城池和寨子的人,也都必須要搬遷到新城去,絕不能讓他們留下來資敵。

關鍵時候,陶基的手可不軟,該鎮壓的鎮壓,該脅迫的脅迫,該破壞的破壞,反正郁水以東,是不可能留一民一物的,陶基的目的,就是要讓魏軍野無可食之粟,最終知難而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