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6章 垂淚而別

過了幾日,胡烈引軍兩萬趕到了成都,司馬倫親自出城相迎並校閱了人馬。

這支軍隊就是司馬倫在蜀國立足的底氣,正因為有這麼一支軍隊為司馬倫撐腰,司馬倫在朝中的地位才能牢固無比,而司馬倫也成為了各方勢力竭力拉攏的對象。

如果司馬倫手裡面無兵無將的話,那麼他歸降於蜀國,終究也不過是寄人籬下而已,需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但現在司馬倫手中掌握著蜀國三分之一的兵馬大權,這可是一支誰也不敢忽視的力量,那怕司馬倫真得不招人待見,但也無人敢去挑戰司馬倫的底線。

就目前而言,司馬倫堪稱是蜀國腰桿最硬的人之一,絕對是無人敢去捋其虎鬚。

那怕是強如諸葛瞻這樣的大腕,雖然司馬倫可以感受到他的冷意,但諸葛瞻也是比較克制的,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

司馬倫大概也明白諸葛瞻為何對他是冷眼相對了,不過是多年前的父輩恩怨了,更何況當時諸葛亮和司馬懿相爭,也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沒想到諸葛瞻卻對此是耿耿於懷,還真是出乎司馬倫的意料。

兩國相爭,各為其主,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於定軍山戰死在黃忠的手中,姜維的父親姜冏為馬超的亂兵所殺,但夏侯霸和姜維歸降蜀國之中,卻能放下舊怨和仇恨,成為蜀國的中流砥柱。

諸葛亮和司馬懿也談不上什麼深仇大恨,在戰場上,他們更像是一對惺惺相惜的對手,只能是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司馬倫也沒想到諸葛瞻的心胸如此狹隘,他繼承了諸葛亮武鄉侯的爵位,卻沒有繼承到諸葛亮的胸襟與氣概,真可惜啊,諸葛家後繼無人了。

本來司馬倫這一年多來在成都是刻意地結交蜀國的上層人氏,為此還不惜放下自己的身段,那怕是地位低的人,司馬倫都能做到以禮相待,可諸葛思遠卻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本來司馬倫還準備以親戚的關係與他好好地結交一番呢,但瞧瞧諸葛瞻的模樣,司馬倫也只能是放棄了。

這次出征,劉禪有心安排他倆一起出戰,畢竟這次收復荊州,有陸抗主動來降,難度不大,而且對於蜀國來說,收復荊州那堪稱是豐功偉業,那可是名垂青史的事,有這麼大的好處,劉禪首先想到的是安排自己的女婿。

不過諸葛瞻恥於屈居司馬倫之下,稱病不出,主動地放棄了這個機會。

司馬倫暗暗冷笑一聲,諸葛瞻也太琉璃心了吧,諸葛亮一世英才,卻生了這麼一個不堪的兒子,既自負又任性,偏偏劉禪還如此地信任於他,如果真有一天魏兵打來了,以諸葛瞻的能力,蜀國不亡才怪。

既然胡烈率兵已到,司馬倫急著出發,便立刻上朝向劉禪辭行,劉禪對此次司馬倫出征也是抱著極大的信心的,儘管說劉禪本人比較平庸,也不擅長治國之事,但多年以來,無論是諸葛亮北伐還是姜維出征,他很少有扯後腿的時候,就算是下旨令諸葛亮或姜維退兵,大多的時候也是受到了黃皓或其他大臣的蠱惑,從劉禪內心來講,還是希望北伐有所建樹的,這樣也能告慰他老爹劉備的在天之靈。

司馬倫辭了劉禪,返回了駙馬府,又與妻子南平公主道別,南平公主剛剛生下孩子,聞司馬倫即將出征,不禁是淚水漣漣,司馬倫只得好言寬慰於她,南平公主這才止住了哭啼,怯怯地問道:「夫君此去,何日是歸期?」

司馬倫道:「行軍打仗之事,孰難斷定,或三五月,抑或一兩載,未定也。」

南平公主聞言又哭,泣道:「都言戰場之上,生死難料,夫君此去,妾身如何能心安?只是可憐了這孩子,剛出生就見不到父親了。」

司馬倫笑了笑,道:「娘子,某不過是出征在外,又不是不回來了,你又何故如此悲切?你放心吧,等仗打完了,我須臾便回,你在府里好生靜養,切記不可傷了身子。」

雖然說司馬倫和南平公主的婚姻不過是一場政治聯姻,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更何況南平公主剛剛誕下一個兒子,對於差不多已經是絕後的司馬家族而言,功莫大蔫,所以司馬倫對南平公主還是特別關心的。

女人坐月子的時候,情緒最是不穩定,很容易得產後抑鬱,這個時候,丈夫的陪伴是相當重要的,但荊州軍情緊急,司馬倫不得不走,只能是好言寬慰,並安排下人好生服侍。

南平公主見司馬倫去意已決,不免又傷心了一番,不過知道無法挽回,也只能是作罷了,央求司馬倫給剛出生的兒子取個名字,司馬倫思索了一下,道:「馥焉中鏑,中鏃聲急,就叫他司馬馥吧。」

隨後,夫妻二人垂淚而別,司馬倫將管家叫來叮囑了一番,然後上馬離去,徑直出城,與宗預廖化會合,領軍離了成都,望永安而去。

司馬倫胸懷大志,這一年呆在成都,盡享富貴榮華,連他自己都有此擔憂安枕於溫柔富貴鄉中,會消磨自己的意志,此刻離開成都,奔赴荊州,司馬倫內心之中還是有些許的小激動,是啊,國讎家恨現在唯繫於他一身,司馬倫如何敢沉緬於兒女私情之中。

縱然此次荊州之行前途未卜,但對於司馬倫而言,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興復司馬家族的大業,是他畢生的宏願,只要司馬倫有一口氣在,他就要和曹亮血戰到底,分一個輸贏勝負。

在關隴一線,司馬倫已經是遭遇到了太多的失敗,幾乎再沒有翻盤的可能了,現在荊州這邊出現了新的轉機,這無疑讓司馬倫重新地燃起了希望,或許這次的荊州之戰,就是一個向曹亮反攻的最後契機,成敗在此一舉,司馬倫是絕不會輕言放棄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