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7章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長沙郡往南是衡陽郡、湘東郡、桂陽郡、臨賀郡,只有一口氣越過這四個郡,才能抵達交州,所以離開臨湘城後,施績就率軍是一路南逃,往交州方向狂奔而去。

這條逃跑的路線,是施績早就規劃好的,這條路,基本上就是一條馳道,是荊州通往交州的主要官道,施績抵達長沙之後,也幾乎沒有歇著,早就派出了一支先頭部隊,修修路,設下一些補給點,將糧草物資提前地準備到這些補給點上,這樣真到了逃亡之時,施績也能輕裝而行,不必拖拖拉拉地攜帶那麼多的糧草輜重,嚴重地影響逃跑的速度。

魏軍的追擊速度有多可怕的,施績是深有體會,完全是有如附骨之蛆,一旦被魏軍給纏上,想甩都甩不掉。

他到達長沙之後,也壓根兒就沒有堅守長沙的打算,只是準備著在這裡臨時的停留,並且早就做好了出逃的準備,一旦發生意外的情況,他可以在第一時間就棄城而逃。

施績此次南下,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投奔交州刺史陶基的,當然如果能在荊南立足,那是更好也不過了,施績是荊州牧,荊州七郡自然是在他的管轄之內,在荊南七郡,施績便有很高的權威和話語權,但如果到了交州,那施績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了。

那怕在官階等級上,州牧還是要比刺史高上一級的,可那是在荊州,施績才有這樣的權力,到了人家的地盤上,他這個州牧就變得有名無實了,寄人籬下,別人能收留他就不錯了,還該什麼權力,搞笑的吧?

不過既然施績打算投奔交州刺史陶基,那就說明他和陶基的關係還是不錯的,畢竟在事先沒有得到過關照就貿然前往的話,是很容易吃到閉門羹的,那怕沒吃到閉門羹,但也很容易讓別人反感,這世人很少有人會熱情招待不請自來的客人的,絕非是那種過命的交情。

施績和陶基也確實不光是有著深厚的交情,而且兩家還是姻親,施績的母親就是陶基的姑姑,兩人正是姑舅兄弟,有著這麼一層關係,施績前往交州自然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

所以施績才會在巴丘之戰後,瞧著形勢不妙,率先地提出來南下交州的計畫,原來施績是早有這個打算的,既然留在荊州比較危險,倒不如早些遠遁交州,交州地遠偏僻,煙瘴橫行,魏軍真要長途遠征,困難也不是一星半點的,所以施績認為前往交州的安全係數要比留在荊州高的多。

但陸抗卻有意利用蜀國的力量來抗衡魏國,執意地留在荊州,兩人政見不一,最終只能是各走各路。

施績對他的決定是不曾有過一點後悔的,在他看來,留在荊州,那是必敗無疑的,如果一昧地聽從陸抗命令,吳國真就全完了,時間會證明一切,自己選的這條路是保證吳祀存續的唯一正確之路。

事實上,施績對留在荊州已經不抱有任何的希望了,那怕他暫時地停駐在長沙,也僅僅只是「暫時」而已。

施績的軍隊需要糧草物資的補給,畢竟他們離開武昌之時,為了輕裝而行,幾乎扔掉了所有的輜重和大部分的糧草,每個人都只能攜帶十天的口糧,這確實也是為了逃亡的需要,如果攜帶的東西過多的話,那吳軍行進的速度就會被拖得很慢,極易被魏軍給追上。

但輕裝有輕裝的好處,可以充分地保證行軍的速度,但後續的事情也是比較麻煩,一旦偏離了計畫,無法在預定的時間內到達指定的地點獲得補給,那麼整個軍隊就會陷入到無糧的困境之中。

維繫軍隊士氣和鬥志的其實就是衣食,身無禦寒之衣,口無果腹之糧,再堅強再有鬥志的軍隊最終也會瓦解。

陸抗撤出武昌之後的目標地是江陵,正常情況下,吳軍十天之內抵達江陵,那是綽綽有餘的,可行軍打仗,哪有什麼正常的情況,出現任何意外它都不算是意外,巴丘渡江失敗之後,吳軍便陷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因為陸抗的目的地是江陵,也只有江陵所囤積的糧草物資才能解決吳軍所面臨的後勤補給困難問題。

但由於魏軍水師船隊封鎖了長江,而江陵恰恰就在長江的北岸,那無疑就說明了無論陸抗如何努力,都是無法到達江陵的,這簡直就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

這估計也是施績咬牙決定要脫離陸抗的真正原因,在施績看來,了陸抗根本就堅持不了幾天,如果他無法在預定的時間內到達江陵的話,那麼數萬大軍的口糧,必將成為壓垮陸抗的最後一根稻草。

施績南下的第一站到達了長沙,首先也是為了尋求補給的,他們抵達長沙之時,已經吃光了幾乎所有的乾糧,再不找到糧草補給的話,整個軍隊就會垮掉。

還好長沙是一座郡城,雖然不像江陵那樣有著充足的糧草物資儲備,但府庫之中的一些糧草還是能夠解決吳軍的燃眉之急的,再不夠的話,施績還能從長沙的百姓富戶那兒強征一些。

施績現在才不會考慮什麼於民秋毫無犯的問題,長沙太守能提供給他的糧草畢竟有限,施績為了保征他在接下來的漫長旅途之中不用忍飢挨餓,他就必須要採用非常的手段來謀取非常的利益。

不管長沙的百姓樂不樂意,施績自然都是要征糧的,不過只要不是百姓不自願的,那麼整個征糧的過程就會變得衝突四起,浪費一點時間,自然也是在所難免的。

就當施績還在慶幸魏軍將進攻的矛頭對準陸抗的時候,突然之間魏軍竟然派兵大舉南下,施績得到消息的時候,魏軍前部人馬已經是抵達了武陵,距離長沙也只有兩三百里的路程了。

施績頓是慌得一批,他壓根兒就沒有堅守長沙的打算,當即便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