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3章 封鎖長江航道

陸式卻比步闡幸運的,由於他在整個船隊之中處於後隊的位置,所以當魏軍發起攻擊的時候,陸式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逃離。

上一次的水戰,陸式所率的柴桑水軍損失慘重,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戰船,所以這次的出擊,步闡並沒有重用陸式,而是將他和他的船隊放在了吳軍艦隊的末尾位置。

當時,陸式還多有不忿,認為這是步闡在欺凌他,因為如果吳軍打了勝仗的話,那功勞全是步闡的,處於後隊位置上的陳式,恐怕連毛都撈不著。

但就算陸式再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儘管從官位品階上來講,陸式還是在步闡之上的,可誰讓人家步闡掌握著水軍的兵馬大權呢,有實力腰杆子才能硬,陸式現在手中沒有多少的人馬,說話自然也硬氣不起來,面對步闡刻意的排擠,陸式也只能默默地受著。

可世事就是如此的難料,身處中軍的位置的步闡是丟掉了腦袋,掉車尾的陸式最終反而是因禍得福,從火海之中撿到了一條命,得以全身而退。

陸式也沒有想到戰局竟然會變成這個樣子,吳國水軍本是乘興而來,欲一舉蕩平彭澤湖,甚至還抱著收復建業的期冀。

可結果是這場戰鬥僅僅只持續了半個時辰,就以吳軍慘敗的方式宣告終結了,陸式雖然年輕,但他好歹也做到了柴桑督的位置上,對統領水軍還是有些心得的,對水軍的戰術戰陣也是頗多研究。

但今天魏軍的這種戰術,卻是完完全全地刷新了他的三觀,原來水戰還可以這麼打,吳軍雖然輸了,但委實輸的不冤,如此密集而可怕的攻擊,恐怕是任何水軍也無法抵擋得了的。

這時逃出了魏軍投石車射程的吳軍戰船有如驚弓之鳥,柴桑的戰船倒還好說,他們都能聽命於陸式,在陸式的帶領下,有序地朝著柴桑水寨的方向撤去。

但武昌水軍就不同了,步闡的陣亡讓他們是群龍無首,驚恐萬狀,好不容易逃出了火海,如何還敢在彭澤湖水域停留,他們帶著殘破的戰船,朝著長江的方向駛去,試圖想要逃回武昌去。

這時,孫壹又率領著他的蒙沖艦隊殺了出來,不過這一次他並沒有去追擊陸式的殘兵,而是沖向了西北方向。

這次彭澤湖水戰,曹亮的目標當然不是擊潰吳軍,而是一心要將他們全殲,尤其是戰役開始之後,魏軍完全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主力的戰艦幾乎都摧毀,只有那些中小型的戰船成為了漏網之魚,從戰場上逃了出去。

曹亮並不擔心他們會逃往柴桑,而是擔心他們會逃往武昌,所以才給孫壹下令,讓他率領蒙沖艦隊趕赴長江航道,將通往武昌的航道給封死了,絕不能讓一艘戰船逃回到武昌去。

孫壹的蒙沖艦隊,最大的優勢便是速度,這是其他的艦種所不具備的,此刻吳軍的戰船逃出了火海之後,正亂鬨哄地四散而逃呢,有的逃往了柴桑,有的準備逃往武昌,還有的猶豫不決,不知道該駛往哪個方向才安全。

孫壹幾乎不戀戰,不和吳軍的船隊發生衝突,因為孫壹十分明確他的任務所在,那就是要去封鎖通往武昌的長江航道,如此一來,才有關門打狗的可能。

如果半路上主動去攻擊逃亡的吳軍戰船的話,那必然會陷入到不停的交戰之中,固然這樣他們也會消滅不少的吳軍戰船,但終歸是不可能將吳軍全部殲滅的。

只有封鎖掉長江航道,才能讓吳軍再無逃跑的機會,只要他們繼續地滯留在鼓澤湖上,這裡遲早會成為他們的葬身之地。

相比於孫壹的艦隊整齊劃一行動迅捷,吳軍的戰船到目前依然處於一種亂鬨哄的狀態,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之下,他們的速度自然也不會快到哪兒。

等許多的戰船趕到了長江航道之後,才發現魏軍的戰船早已是嚴陣以待了。

能逃到這裡的,已經不再有樓船那樣的大船了,所有的大戰船都是魏軍所優先攻擊的目標,往往會同時有好幾枚的猛油火彈和石彈來命中樓船。

樓船的特點是體積大,在攻擊力和防禦力方面都是優於一般的戰船,但它的轉身慢,速度慢的特點,卻讓這些樓船成為了活靶子,魏軍首先便是瞄著這些樓船打,包括吳軍旗艦在內的七艘樓船都先後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連一艘樓船都沒有能夠逃得出來。

這些樓船幾乎是同樣的命運,都是在烈火之中被焚燒殆盡,船上的吳兵也死傷大半,只有那些行動靈活,目標小的戰船,才得以逃出突圍。

可孫壹的蒙沖艦隊完全封死了長江航道,一旦吳軍的戰船接近,蒙沖戰艦上的魏兵就毫不客氣地亂箭射之,吳軍殘餘的戰船根本就沒有機會再次地進入長江航道。

最後沒辦法,他們也只好歸附了陸式,爭先恐後地朝著柴桑水寨那邊駛了過去,現在彭澤湖上,也只有柴桑的水寨算一片安寧之地了,他們眼見返回武昌成為了泡影,也只能是追隨陸式返回到了柴桑關。

陸式倒是來者不拒,並沒有因為先前這些戰船不聽指揮而將他們給放棄,現在武昌水軍戰敗之後,柴桑關的處境便變得危難起來,這時候,多一條船到柴桑,就可以使得柴桑的守備有所增強。

現在陸式已經是儘可能地搜羅殘存的戰船前往柴桑的,因為他很清楚,這次湖心島水戰之後,魏軍就會長驅直入,攻打柴桑關了。

沒有了水軍主力的保護,柴桑關等於是天險盡失,陸式不想投降或逃跑的話,也只有加強柴桑關的防禦了。

湖心島的戰役終究是進入到了尾聲,大部分的吳軍戰船遭遇到了摧毀,整個的水面上是一片狼籍。

曹亮重新地將水軍的指揮權交給了王濬,王濬只留下了少部分的戰船在戰場上做清理,其餘所有的戰船,直逼柴桑而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