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9章 投石車上船

這五艘戰船確實是曹亮用打撈出的吳軍沉船改造來的,在渡江之戰中,吳軍全部的大型戰船都被投石車所擊毀擊沉,而在戰役結束之後,曹亮又下令將其中的一部分戰船打撈出來。

這一部分戰船損毀是比較輕的,修修補補的話,還是勉強可以使用的,畢竟造一艘新船,是需要花費不菲的代價的,曹亮最初的打算是本著變廢為寶的原則,儘可能地做到廢物利用。

打撈出來的戰船大多是殘破不堪的,它們遭遇到投石車的致命打擊,沉入江底之後,又受到了水流和泥沙的侵襲,出水之後,自然是面目全非。

尤其是那些大型的樓船,由於當時它們是投石車的重點照顧對象,所以挨到的石彈是最多的,特別是船的上層結構,破壞的比較徹底,幾乎沒有修復的可能,到是樓船甲板以下的部位,一般只是被砸穿了一兩個洞而已,修復起來則是比較容易的。

魏軍諸將紛紛嘆息,畢竟樓船的建造代表的是當代造船的最高工藝水平,魏軍水師雖然也曾仿造過樓船,但在技術水平上,還是達不到吳國的水準的,無論樓船的排水量,還是樓船的高度,都是和吳國的樓船有一定的差距的。

如果魏軍可以修復這些樓船,完全可以壯大魏軍水師的實力,但看看這些樓船殘破不堪的樣子,魏國諸將是紛紛搖頭,都爛成這個鬼樣子了,真要修復它,估計代價和重建一艘樓船也差不多。

為此他們還特意地把建造這些戰船的工匠給找來,果然答案幾乎是完全相同的,那些工匠也認為完全修復這些樓船是不可能的,甚至要比重建還得花更多的精力和金錢,得不償失。

曹亮沒有在意,只是微微一笑,問道:「如果只修復甲板以下的部分,難度大不大?」

那些工匠不敢在曹亮面前說大話,他們特意地專門到樓船跟前查看研究了半天,這才回覆曹亮,稱如果僅僅只是修復甲板以下的部分,也不算什麼難事,很容易就解決了,但僅僅只修復甲板以下的部分,那樓船還能是樓船嗎?

樓船之所以叫樓船,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樓船有四五層,形似樓台故名樓船,由於樓船的多層結構,使得樓船可以承載更多的士兵,滿載戰鬥乘員時最多可達三千人,樓船上設有艙室、女牆、戰格,備有檑石、鐵刺、箭塔、拍竿等攻防武器,可謂是設施齊備,是水軍戰艦之中王牌的存在。

如果僅僅只是修復甲板以下的部分,這倒一點也不難,但樓船的功能大部分是在上層的,下層僅僅只是槳位,這樣的戰船,修復之後,又有何用途?

不過曹亮顯然是另有打算的,得到了這些工匠的肯定答覆之後,曹亮立刻召集工匠,包括魏國的工匠和吳國的工匠。

吳國工匠的任務是修復這些樓船,按照曹亮的要求,樓船上部的那些多層結構的艙室將會全部被清除掉,這部分其實已經是被投石車徹底地摧毀了,沒有任何的修理價值,曹亮要求吳國的造船工匠只修復甲板以下的部分,並在船體上重新鋪設平坦的甲板。

這些樓船的體積非常龐大,方首船頭,長約一百五十餘步,寬有四十餘步,如果上面全部採用木板平鋪的話,那將會是極為的開闊的,飛馬都可以在上面賓士。

如此的修復,吳國的工匠當然也沒有任何的意見,只需按照曹亮的兄吩咐行事即可。

只是他們都猜不透曹亮的用意,不知道曹亮修復這些沒有樓層的樓船又有什麼意義?

曹亮當然不會將自己的真實意圖讓這些吳人知曉,就如同當初在西江口修建巨型投石車陣地,曹亮完全是在消息封鎖的情況下建造成功的。

正是這種出其不意的效果,魏軍才得以重創了吳軍水師,為大隊人馬的渡江提供了便利。

而這次曹亮打造的,又將是新式的投石車,一種可以安裝在戰船上的投石車。

投石車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之作,曹亮當然也很想擁有後世的那種飛機大炮坦克車,但依現有的科技水平和製造能力,是根本無法建造出來的,所以曹亮只能是在現有的製造範圍內不斷地推陳出新,但這也足以顛覆人們的想像力了。

在曹亮建造成巨型的投石車來對付吳軍的戰船之時,多數人都覺得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畢竟投石車以前打擊的,都是固定的如城牆一樣的目標,而戰船是活的,可以在水面上四處移動,投石車又怎麼可以用在打船上面。

但曹亮再一次用事實打了眾人的臉,渡江之戰的成功,讓人們不得不心悅誠服,原本投石車還能這麼用!

只不過渡江戰役也成為了巨型投石車最後的絕唱,這種固定位置的武器,最多也只能是用一次,下一次吳軍有了防備,就不會再那麼傻乎乎地列隊齊整上來挨揍了,而且建造巨型投石車花費的代價,更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這種成功是無法複製的。

如何在接下來的水戰之中對吳軍繼續能取得壓制性的優勢,單靠王濬的水軍是辦不到的,畢竟從戰鬥力上講,魏軍水師肯定是遜色於吳軍的。

所以,想要對付吳國的水上力量,還得繼續地想辦法,既然投石車在水戰之中可以發揮出極大的作用,那麼曹亮便有一個清晰的思路,那就是投石車上船,這下就可以讓吳國水軍躲無可躲,避無可避。

其實投石車上船,也不算什麼新鮮的招數,魏軍曾在蒲坂津的渡河作戰之中,採用過這種方法,利用連環飛石車攻破了司馬軍的黃河防線,取得了渡河作戰的勝利。

只不過當時採用的方法比較簡陋,等於是直接地將投石車裝在了戰船上,或許這種方式對於並不太寬闊的黃河來比較有效,但對於浩大的長江以及強大的吳軍水師,就需要做出進一步改進才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