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6章 這下有些尷尬了

但讓陸抗他們比較頭疼的是新君的人選問題,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孫休駕崩之後,理應由當朝的太子,也就是孫休的皇長子即位,其次便是孫休的其他兒子,但不幸的是,孫休的幾個兒子都尚在年幼,建業淪陷之時,他們和孫休一樣俱在建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孫休既死,恐怕太子及幾位皇子也很難倖免,從建業傳來的消息之中,雖然沒有太了亡故的消息,但誰都知道,要這種戰亂之中,幾個孩子想要逃出性命,難度絕不是一般的大。

更何況就算太子活著,恐也成為了魏人的俘虜,就算是他能僥倖逃脫,但無法來到武昌,也是無濟於事的。

所以新君的人選,已經沒法再去考慮孫休的後人了,父死子繼無法達成,那只有兄終弟及了,但孫權的諸多兒子之中,孫休是活在最後一個的,其他的兄弟全部早亡,大部分都是死於宮廷內鬥,所以選擇新君,孫休這一代人是沒得選了,只能是從下一代之中來遠,也就是孫權孫子這一輩的。

這一輩倒是有不少的人,孫權一共有七個兒子,長子孫登,早亡,生有三子,也早早地死了,所以孫登這一脈是斷絕了的;次子孫慮,官至鎮軍大將軍,年二十而亡,無後;三子孫和,曾被立為太子,後被孫權所廢,育有四子:孫皓、孫德、孫謙、孫俊;四子孫霸,曾封為魯王,因為二宮之爭事,為孫權所殺,育有二子:孫基、孫壹;五子孫奮,因擅殺被廢為庶人,有五子;六子孫休,剛剛駕崩的吳國皇帝,有四子;七子孫亮,前任皇帝,無後。

所以在活著的孫輩之中,孫皓是嫡長孫,自然也是有著優先的繼承權的,但不管是孫皓還是別的皇孫,都不在荊州一帶,陸抗他們便是有心立其中之一為新君,那也是鞭長莫及之事。

最後他們只能是退而求其次,準備迎立長沙桓王孫策之孫上虞侯孫奉為帝,雖然說孫奉的血脈算是旁系,但孫奉此刻在荊州的桂陽郡任太守,這也是陸抗他們唯一可以接觸到的孫氏子弟了。

吳國滅亡之後,許多的宗室子弟四散而逃,遠在荊州的陸抗根本就無處尋覓,而且他們也沒法等待下去,現在吳國大地上需要這一面旗幟在飄揚,去挽回那些崩潰的人心和低落的士氣。

經過陸抗施績步協三人慎重地商量之後,他們火速地派人前往桂陽郡,把孫奉請到了武昌來。

孫奉一聽要他當皇帝,當時就懵了,連忙地推辭,施績對他道,江東的這片基業,原本就是他的祖父孫策打下來的,只因孫策亡故之時,其子孫紹年幼,江東的局勢還過於險惡,孫策才將自己的位置傳給了弟弟孫權,現在到了國家危亡劫難之時,孫奉身為長沙桓王的子嗣,理應站出來,挑起社稷的重擔,為恢複吳國盡一份自己的棉薄之力。

聽到了這番話,孫奉終於是勉強地答應下來,陸抗施績他們立刻著手布置登基大典,然後詔告天下。

可就在他們萬事齊備的情況下,會稽那邊突然地傳來了消息,丞相張布和濮陽興擁立烏程侯孫皓登基,成為了吳國第四位皇帝。

這一下武昌這邊就顯得無比的尷尬了,他們甚至連祭天的罈子都準備好了,可會稽那邊的消息一傳來,所有的一切籌備只能立刻停止。

從血統上來講,孫皓是孫權的嫡長孫,比孫奉這個侄孫更有繼承皇位的資格,而且孫皓搶先一步登基,如果荊州這邊還是執意立孫奉為帝的話,那豈不是一國二主了嗎?

這樣分裂的局面對已經是支離破碎的吳國來說,那將更會是雪上加霜,陸抗施績他們深思了幾日,決定放棄稱帝,改而迎奉孫皓為帝,在荊州採用了孫皓的年號紀元,改年號為,並向會稽朝廷遞送賀表。

只是這份賀表孫皓是沒機會看到了,因為這份賀表還沒有來得及送抵會稽呢,會稽郡已經被魏軍所攻破,孫皓被迫地向南遷都,荊州這邊也失去了和孫皓朝廷的聯繫。

其實雙方壓根兒也沒有聯繫上,由於路途遙遠,中間還隔著魏軍這個巨大的障礙,讓他們之間的聯繫變得無比困難。

而且魏軍在攻克建業之後,根本就沒有停歇的打算,他們是立刻兵分兩路,一路向東,橫掃吳郡、會稽,一路向西,直指丹陽、鄱陽、豫章,水陸並進,顯然是直指荊州而來。

擺在陸抗等人的面前的形勢已經是無比地嚴峻了,荊州江北的杜預軍團一直是虎視眈眈,王濬的水軍已經逆流而上,而石苞所率的屯騎營和勁騎營更是一路所向無敵,征服了江南的諸多郡縣,漸次地向柴桑逼近。

相對來說,西路軍的進軍速度並不會比東路的羊祜快到那兒,曹亮要求各部進軍步步為營,這次的進軍不僅是征討,而是平定,魏軍所到之處,必須地要將吳國的領土轉化為魏國的疆域,吳國的子民轉化為魏國的黎庶。

所以這樣的行軍速度肯定是快不起來的,沿途所有還在抵抗的吳國軍隊都必須予以乾淨徹底地殲滅,不留任何的後患,那怕是已經投降的郡縣和軍隊,都需要細緻地處理,該整編的進行整編,該調遣的進行調遣,絕對不給他們再度滋生反叛的機會,一切都必須要消除在萌芽狀態。

這個平定的過程,就好比是農夫在田裡鋤草,但凡鋤頭伸不到的地方,或者是鋤得不夠深的地方,就會有殘存的雜草和草根,如果斬草不能除根的話,只要給它們合適的機會,又會春風吹又生。

在短時間內征服如此遼闊的疆域,面臨的問題是諸多的,如果僅僅只是進行粗放式管理的話,魏國在江南的統治基礎就不會是牢固的,所以曹亮要求各部人馬,不貪功不冒進,穩紮穩打,力爭只要鋤一遍,便將所有的雜草都鋤個乾乾淨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