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5章 萬里長江防線

孫權活著的時候,雖然晚年昏聵了許多,但他一直牢牢地把持著朝政,朝中大小事務皆由他親自裁決,周瑜、呂蒙、陸遜、顧雍這些人皆有大才,但無一例外都沒有成為權臣。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孫權太強勢了,他有足以駕馭群臣的能力,直到孫權去世,也無一個大臣能把持朝政,擅權弄國。

直到孫權去世之後,吳國的政壇便陷入到了一片混亂之中,首先諸葛恪得勢,把持朝臣,成為吳國的第一權臣,權傾江東。

孫峻誅殺諸葛恪之後,取代了諸葛恪的位置,如果諸葛恪僅僅是恃功自傲,目中無人,但孫峻接位之後,卻是暴虐之極,擅權弄國,排除異己,殘殺宗室,弄得吳國朝堂之上是烏煙瘴氣。

如果說孫峻的所作所為已經讓人無法忍受了,那麼孫峻死後接替其位子的孫綝便愈發地變本加厲,更加刷新了吳國人的三觀。

孫綝把持朝政以來,任人唯親,殘害忠良,擅行廢立,謀朝篡位,其罪惡是罄竹難書,令人髮指,孫綝伏誅,整個建業城內是敲鑼響鼓,歡天喜地。

這不僅是吳國民眾的新生,也是吳國的新生,孫綝伏誅,將會令吳國政壇的局面煥然一新。

當然,最興奮的莫過於吳主孫休了,孫休的繼位,完全是得益於孫綝廢黜了孫亮,孫亮是孫權的第七子,而孫休是孫權的第六子,比孫亮還要大上八歲,如果孫綝不廢黜孫亮的話,孫休註定這一輩子最高也就只能做到琅琊王。

但孫休繼位之後,並不會對孫綝感恩戴德,更不會將他引為心腹,因為孫休清楚,孫綝之所以立他為帝,不過是想讓他當一個任由他差遣的傀儡皇帝罷了。

而且種種跡象表明,孫綝有自立為帝的心思,說不定哪天他心血來潮,又將會上演一出廢帝自立的大戲,孫休的這個皇位,從坐上去的那一刻,就處於一個芨芨可危的狀況。

北方魏國的狀況幾乎和吳國是如出一轍,魏國皇帝暗弱,司馬氏專權,曹芳被司馬師所廢,曹髦被司馬昭所殺,現在吳國的局勢與魏軍何其地相似,孫亮被孫綝所廢,如同曹芳一般,如果任由孫綝專權自立,將來孫休很有可能會步曹髦的後塵。

一念至此,孫休便是心憂如焚,孫休可是孫權的兒子,虎父無犬子,孫休既然已經成為了皇帝,又怎麼可能甘心做孫綝的傀儡。

所以孫休日思夜想,就是如何除掉孫綝,奈何孫綝在朝中權勢太大,黨羽眾多,孫休也不敢將消息泄露出去,只能是找來張布等為數不多的幾人來商議。

張布向孫休推薦了丁奉,而丁奉則是獻計在孫綝返回建業之時除掉他,孫休准之。

等消息傳來的這一夜,孫休是一宿未眠,緊張地在宮內來回地踱步。

這一夜,是決定他前途命運的一夜,如果誅殺孫綝成功,那就可以讓吳國少了一害,但如果誅殺孫綝失敗,他這個傀儡皇帝恐怕是當不成了,甚至連做階下囚的資格都沒了。

孫休為此焦慮不安,直到張布將孫綝的人頭獻上之後,孫休這才心情稍快。

處置了亂臣逆賊之後,接下來便是對有功之臣的封賞。

這其中最大的功勞,自然是非張布莫屬,張布不但是計畫的制定者,而且還親自前往牛渚,隻身涉險,將孫綝誘至了建業,才換來今日之功,所以論首功,張布是當值無愧。

於是孫休封張布為丞相,封永康侯,丁奉、陸抗除逆有功,被封為了左右大將軍,加邑千戶,其餘誅敵有功之臣,各有封賞。

封賞畢,孫休又在皇宮之內設宴,大筵群臣。

酒席之中,觥籌交錯,群臣興高采烈,酣暢之至,唯有孫休飲過幾杯之後,卻是愁眉緊鎖,暗自垂嘆。

張布見此情景,忙道:「昨日剷除逆臣孫綝,陛下該高興才是,為何嘆息?」

孫休放下酒杯,嘆了口氣道:「孫綝雖已伏誅,但他在淮南兵敗,引狼入室,如今魏國軍隊已經是兵臨建業,隔江相對,咫尺之遙。今日除掉孫綝,本該是普天同慶之時,但魏兵不退,朕又如何能安心?」

眾臣一聽,都不由自主地放上了灑杯,是啊,如今的形勢,吳國是內憂外患,交織到了一起,誅殺孫綝,確實是值得高興一場,但回頭再想想,魏軍已經兵臨城下,國家已經處於一種危亡之際,也難怪孫休要垂嘆。

孫綝伏誅,魏軍兵臨,這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卻又有著密切的聯繫,正是因為孫綝這次一意孤行地出兵淮南,才導致了吳軍大敗,損失慘重,以至於長江北岸的地盤全丟光了,讓魏軍得以飲馬長江。

張佈道:「陛下勿憂,雖然淮南失守,魏國大兵壓境,但我東吳有長江天險,有戰船千艘,魏人想要渡江,無異於痴人說夢,所以臣以為,陛下盡可高枕無憂。」

長江天塹,完全是吳國最大的倚仗,他們擁有著天時地利人和,擁有著強大的水軍和堅固無比的岸防,魏軍就算是拿下了淮南,最終也只能是止步於長江邊上。

這幾乎是吳人的一種共識,儘管這場淮南之戰,導致了吳國建國以來最為慘重的失敗,但所有的吳人都認為,也僅限於此了,只要魏軍攻不破長江防線,江東之地,依然是一片樂土。

衛將軍濮陽興道:「張丞相言之有理,魏軍雖然兵強馬壯,但弱於水戰,只要我們緊守江防,曹亮便無隙可乘。臣以為,陛下只需派一員大將守住武昌,一員大將守住建業,江東必無憂矣。」

孫休點頭稱是,濮陽興的這個建議很好,數千里的長江防線,化分為東西兩個戰區,各遣一員大將鎮守,這樣就不用擔心顧此失彼了。

於是諸臣商議,由左大將軍陸抗前往武昌鎮守,負責從西陵到柴桑的防線,而柴桑到江口的防線,則由右大將軍丁奉來把守,兩人各司其職,共同構築起吳國的萬里防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