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4章 不容有失

按理說,現在是陳倉的守軍最為疲憊最為虛弱的時候,魏軍完全可以趁此機會,發起強攻,按照目前的形勢,魏軍奪得陳倉也不過是探囊取物之事,根本就花費不了什麼力氣。

州泰甚至已經做好了誓死而戰的準備,真要不敵的話,他準備殺身成仁,絕不投降。

但出乎意料的是,等了很久,魏軍竟然沒有來攻城,這又是什麼情況?不但司馬軍全迷糊了,就連州泰都感到莫名其妙,他隱隱地感覺到這其中一定有陰謀,但究竟魏軍有什麼陰謀,他還無法知曉。

……

天火行動大功告成,魏軍將士是歡呼雀躍,原來勝利得來是如此地簡單輕鬆,魏軍諸將紛紛地向曹亮請命,要趁勢拿下陳倉來。

趁你病,要你命,陳倉守軍遭遇到如此的重創,正是最為虛弱不堪的時候,此時魏軍只要出兵攻打,陳倉城便是唾手可得,魏軍諸將踴躍請戰,都想要拿下這個頭功。

但曹亮卻讓諸將稍安勿躁,暫緩攻城,各營人馬隨時候命,不得擅自行動。

魏軍諸將都愣住了,誰都清楚,現在是拿下陳倉的最好時機,趁著司馬軍元氣大傷,便可以一鼓作氣地將陳倉攻下來,只不知為何曹亮要按兵不動?

但曹亮的話就是聖旨,不管魏軍諸將有什麼想法,都無人敢去質疑曹亮的命令,他們只好獃在各自的軍營之中,做好出戰的準備,靜候曹亮的命令。

曹亮現在的目標,可不僅僅只是拿下陳倉這麼簡單,經歷了此番的打擊之後,陳倉的守軍已經是不堪一擊了,只要魏軍展開攻擊,便可以輕易地拿下陳倉來。

但拿下陳倉並非是曹亮的最大目的,曹亮的眼光,可不僅僅局限於此,拿下了陳倉,魏軍還得繼續向隴西進軍,前面還有一道道的關隘一座座的堅城需要魏軍去攻克,陳倉的實戰經驗證明,攻堅之戰可不好打,而且火攻陳倉的計策那可不能無限次地複製粘貼,司馬倫也肯定會吸取陳倉的教訓,在應對火攻的上面想辦法來扼制,所以以後的仗只會變得更難打。

所以,曹亮便放著陳倉不把,把它作為一個誘餌,來吸引司馬倫派兵救援,魏軍強大的野戰能力,只要司馬倫敢來,必定讓他是有來無回。

其次,雖然陳倉的守軍遭到了重創,但也並非是全無戰鬥力可言,百足之蟲,尚且是死而不僵,更何況陳倉城還有數萬的軍隊,他們若是拚死一戰的話,還是能給魏軍造成一定的傷亡的。

為了攻打陳倉,魏軍已經是損失了不少的人馬了,如今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曹亮也不想再多浪費人馬,陳倉的糧草,已經被燒了個七七八八,剩下的他們肯定也堅持不了多長的時間,估計陳倉守軍現在最急切的,就是盼望著援兵的早些到來了。

州泰已經連續地派出了好幾撥的信使,向隴西求援了,魏軍本是有機會阻攔這些信使的,但曹亮正巴不得司馬倫派兵前來呢,州泰十萬火急地向司馬倫求援,正合曹亮的心意,曹亮又怎麼可能阻攔呢?

所以曹亮下令,對於傳遞消息的信使,一律大開綠燈,讓其暢通無阻,不過這僅僅也是單向的,陳倉派向隴西的信使不加阻攔,但這些信使再想返回陳倉,可就試如登天了。

曹亮此舉的目的,就是要把州泰變成聾子瞎子,他可以向外傳遞信息,但永遠也得不到回覆,以免讓他們裡應外合,破壞了曹亮圍城打援計畫。

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冀縣,司馬倫和姜維本來正在商議軍情,陳倉和街亭兩處的給力表現,讓整個隴西的形勢一片大好,只要將魏軍死死地擋在隴西的外圍,司馬倫就有機會在隴西站穩腳跟,並且在機會合適的情況下,對長安發起反擊,重新將關中給奪回來。

有了蜀軍的助力之後,司馬倫也變得信心十足了,最起碼他是有底氣了,腰杆子也硬多了,只要他們通力協作,一定是有機會擊敗曹亮的。

但陳倉方面突然傳來的急報讓司馬倫瞬間臉色大變,曹亮御駕親征,抵達了陳倉,並用火攻之計,縱火焚燒了陳倉,雖然陳倉目前還沒有陷落,但城中的糧草損失高達九成,兵力折損也接近三分之一,失守的概率已經很大了,州泰請求司馬倫派援兵相救,按州泰的話說,陳倉城的糧草,已經不足支撐一個月的時間了,一旦糧草耗盡,陳倉城必失無疑。

陳倉是隴西的門戶,司馬倫對州泰是寄以厚望的,陳倉能不能守得住,關係到整個隴西的得失,司馬倫當然不敢掉以輕心。

司馬倫當即便和姜維商討了此事,姜維也認為陳倉不容有失,他們必須要儘快地安排人馬來救援。

這段時間,蜀國朝廷派來的各郡太守已經陸續地到任了,姜維將地方政事交給他們,自己也能騰出手來處理軍務了,這次拿下了隴西,讓姜維在朝廷之中的話語權增加了不少,擁護的大臣更多了,反對的聲音也沉寂了下去,蜀漢人看到了北伐的成功希望,自然而然地是歡欣鼓舞。

但姜維也清楚,這僅僅是一種表象,如果自己能維持勝利的果實或者說繼續地擴大勝果,那麼他便可以輕易地壓制朝中的反對聲音,可一旦隴西失守,他被迫退回蜀地的話,他所要面對的,恐怕是更為激烈的抨擊,是壓制之後更為瘋狂的反撲。

那些朝中的反對派從來也不會自行消亡,面對北伐的勝利,他們更多的是忌恨和仇視,只不過在大勢之下,他們只能是選擇了隱忍和蟄伏,一旦有機會,他們便會更加瘋狂地撲出來,狠狠地咬上幾口。

所以姜維一定不能給他們反撲的機會,一定得要把隴西這枚勝利之果牢牢地守住,絕不容有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