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0章 蛛絲馬跡

石苞率領著屯騎營和勁騎營三萬騎兵呼嘯而去,直奔藍田關,由於司馬伷並沒有逃往藍田關,所以單憑藍田關的守軍,是無法擋得住魏軍這三萬鐵騎的,就算戰馬無法逾越,三萬騎兵下馬步戰,那也是一支摧城撥寨的精銳力量,拿下藍田關,沒有任何的問題。

而藍田關作為武關道上的最後一道關隘,攻破之後,魏軍就可以進入關中平原了,受困于山地之中無所作為的屯騎營和勁騎營,進入關中平原之後,必然可以大展拳腳。

杜預則和劉靖對著地圖研究起來,看看司馬伷究竟會逃向何處?

武關往東是南陽,往北是潼關,西北是長安,顯然這幾處他是不可能前往的,杜預的目光很快地便落到了上庸等地,司馬伷如果想要跳出魏軍的包圍圈,除了上庸、新城、魏興三郡之外,還真沒有別的去處了。

雖然說上庸三郡名義上是處於魏軍的控制之下,但實際上魏軍的勢力並未到達此地,只不過上庸三郡屬於荊州管轄,荊州都督王昶投降之後,曾給上庸三郡的太守下令,讓他們也隨之投降。

上庸三郡的太守雖然可以不奉王昶的號令,但眼瞅著司馬軍大勢已去,為了保住自己的官帽,他們還是紛紛地向并州軍投降了。

當時曹亮進攻的目標是洛陽,對於隨手拿下的上庸三郡也並沒有過多的關注,仍以各自的太守坐鎮各郡,甚至并州軍的隊伍都未到達那兒。

司馬伷選擇逃往了上庸,顯然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就算上庸三郡的太守歸降了曹亮,但他們手中也沒有多少的兵力,司馬伷到達上庸之後,也是所向無敵的。

不過雖然司馬伷理論上是逃往了上庸,但他究竟走得是哪條路,杜預就不太清楚了,畢竟武關和上庸三郡之間,隔著崇山峻岭,從地圖上看,根本就是無路可走,難不成司馬伷長了翅膀飛過去的?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杜預下令,讓斥侯兵廣為搜尋,一定要找出司馬伷的逃亡之路來。

斥侯兵立刻展開了搜尋,用他們有如獵犬般的嗅覺和如鷹隼般的眼神,反覆地武關道上查找,從武關到商洛之間,大約兩百多里的路差不多都他們給翻遍了。

斥侯兵的排查重點,就放在晉軍痕迹消息的地方,一路之上皆有晉軍遺棄的破舊衣甲和損壞軍械,但到了距離商洛城大約七八十里的地方,這些痕迹就全部消失了,所以斥侯兵著重搜尋這些區域,並進入到了深山之中進行深入地探查。

不過令人失望的是,這深山之中幾乎都是懸崖斷壁,根本就沒有通行的可能,而且他們廣為搜尋,也沒有發現晉軍留下的痕迹。

雁過留聲,人過留痕,司馬伷好幾萬的人馬,那怕他做得再隱蔽,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沒有痕迹,可魏軍在武關道上搜尋了好幾遍,仍舊未發現晉軍經過的痕迹,難道說司馬伷就這麼平空消失了嗎?

劉靖不信那個邪,親自帶隊排查,劉靖看著這些搜尋的衣甲軍械,突然想到,如果這些東西是司馬伷故意拋棄的,用來誤導魏軍的,那麼他們可就真得上當了。

所以劉靖將排查的重點放在了武關的附近,果然不久之後便發現了一些端倪,在丹河口上,斥侯兵發現了有土壤翻動過的痕迹,而且在河的對岸,也發現了許多的足跡和蹄印,一直向南的深山之中延伸而去。

經過和附近的獵戶的打聽,這兒果然是有一條隱秘的小路通往上庸的,只不過因為山路艱險難行,人跡罕至,基本上沒有人會走這裡,多年以來一直處於荒涼廢棄的狀態。

而且獵戶證實,幾天前也確實有一支軍隊從這裡通過,密密麻麻的有好些人,獵戶懼怕,也只敢遠遠地觀望,不敢靠近他們。

果然晉軍便是從這裡逃走的,劉靖立刻派人飛報給杜預,稱找到司馬伷的逃跑路線了。

杜預很快帶兵前來,實地勘測過之後,確定是司馬伷的軍隊逃走的路線,於是杜預給了獵戶許多的賞賜,並要他做嚮導,引魏軍走出金絲峽,前往上庸。

獵戶欣喜萬分,杜預賞賜給的錢就算他打上十年的獵都未必能賺得到,而現在他只要帶著魏軍走出金絲峽,就能拿到這筆錢了,對他而言,這簡直就是輕鬆的不能再輕鬆了,當即就應允了。

杜預留下了一少部分的人馬來守武關,然後三個步兵營的大軍沿著金絲峽一路向南,向上庸而去。

……

司馬伷望著滔滔的漢水,不禁是長長地吐了一口濁氣,金絲峽這條路,根本就不能稱之為路,一路之上,處處荊棘,不是幽深昏暗的谷底,就是懸崖峭壁的絕嶺,如果不是司馬伷強征了幾名樵夫做嚮導,單憑他就算是知道有這麼一條路,也是無論如何走不出金絲峽的。

畢竟在金絲峽之中,岔路甚多,許多小路走著走著,就是絕路,再無法通行了,而且此處還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如果不識路徑的話,很容易就迷了路,在山林里繞來繞去,只會繞到原點,根本就走不出去。

現在不管怎麼說,歷經了千難萬險,經過了幾天的長途跋涉,司馬伷總算是逃了出來,司馬伷和眾軍士一樣,一個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哪裡還像一支軍隊,分明就是一大群的乞丐一般。

這些晉軍一看到漢水,都興奮的不得了,紛紛地跳入到了河中,先暢快地洗個澡再說。雖然是已進冬天,但到了上庸一帶,天氣居然要比武關那兒暖和了許多,正午之時,天氣還是暖洋洋的,這個時候跳到河裡洗澡,倒也不覺的冷。

司馬伷也不禁止,反正他們此刻已經跳出了魏軍的包圍圈,所以暫時地可以放鬆一下了,到了天黑的時候,晉軍全部渡過了漢水,便朝著上庸而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