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0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現在姜維拿下了隴西,終於是實現三步戰略的第一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僅僅只是這一步,姜維已經是超越了諸葛亮。

可以預想一下蜀軍得到隴西的消息傳到成都之後,整個朝廷乃至百姓是何等的歡呼雀躍,恐怕已經是再無人來反對北伐的事了。

當然,對於姜維來說,考驗他的時候這才剛剛來臨,由於司馬倫的歸降,隴西地區是唾手而得,但緊接著將會面臨強敵來襲,只有守住隴西,姜維才算是守住了勝果,否則的話,依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空歡喜一場。

按理說司馬倫降蜀這樣的大事,需得蜀漢朝廷批准才行,但隴西與蜀中相隔千里,就是快馬傳訊,這一來一回,至少也要十天半月的時間,可隴西前線的形勢,那是一日千里,魏國大軍隨時都有可能進犯,如果等朝廷那邊批閱下來再接納司馬倫的話,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姜維既然是身為北伐主將,都督內外諸軍事,那便擁有便宜行事先斬後奏的權力,像這種迫在眉睫的事,姜維當即就拍板定奪了,然後上書給朝廷,奏明原委,這樣朝廷那邊必有回覆。

王含再一次地趕到了西縣,向司馬倫轉達了姜維的意思,姜維已經同意了司馬倫的各項要求,從此之後,晉蜀兩軍,也就合二為一了。

司馬倫立刻下令將軍中所有晉字旗號換成了漢字旗號,這些大旗,司馬倫也是早已經準備好的,只需要他一聲令下,便可以完成改旗易幟,晉軍也從此加入到了蜀軍的戰鬥序列之中。

不過,整支軍隊也就僅僅換了幾面旗幟而已,其他的,依然是保持原樣,沒有做任何的改變,姜維已經答應,不對司馬倫軍團的編製做任何的改變,也不會在司馬軍之中安插蜀軍的任何人,司馬軍依然是一支獨立完整的軍隊,甚至就連軍服,還是維持原樣。

當然,這倒不是司馬倫堅持不改,而是姜維也確實沒有那個能力給十餘萬的司馬軍換裝,如果給十萬大軍全部換上蜀軍的軍服的話,那簡直就是海量的任務,以現在蜀軍的條件,根本就達不到。

不過這也無所謂,姜維需要的是司馬軍的投誠,而不是將軍服也換成一樣的,其實不一樣也好,這樣在戰場上也容易辨認,反正姜維對司馬軍也沒有直接的指揮權,就算有什麼軍事行動,也需要和司馬倫進行溝通和協商。

完成易旗之後,司馬倫旋即北上,他北上的目的可不光是為了和姜維進行會合的,司馬倫還有一個使命,那就是勸降郭淮,完成對隴西諸郡的控制。

司馬倫的軍隊雖然歸降了蜀國,按理說軍隊的糧餉便應當由蜀國來支付,但事實上,光是姜維在隴西的五萬大軍就已經令蜀國不堪重負了,此刻再加上司馬倫的十萬大軍,蜀國就是砸鍋賣鐵,也不可能湊本出這麼多的糧餉來。

糧餉是支撐一支軍隊生存的最起碼的基礎條件,士兵們那怕再高尚,也不可能餓著肚子去打仗,軍無糧必亂。

司馬倫剛剛抵達隴西,他從臨晉關撤下來的時候,所攜帶的軍糧並不太多,勉強也只能是維持一段時間,而到達隴西之後,司馬倫首要解決的問題,便是糧草的問題,如果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話,那麼沒有等到魏軍攻來呢,司馬軍首先自己便垮掉了。

談判的時候,姜維雖然答應給司馬軍一些糧草的資助的,以幫助他們暫時地渡過難關,但蜀軍的軍資有限,自己都還捉襟見肘呢,給予司馬軍的援助,也只能是杯水車薪,畢竟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司馬倫也清楚姜維這並不是在推捼,由於蜀道艱險,糧草轉運困難,每次蜀軍的北伐軍事行動,不管打多少的勝仗,最終都會因為糧盡而退兵,這個後勤的瓶頸,已經成為了蜀軍一個無解的死結。

在這方面,姜維已經盡了他最大的誠意,事實上,為了擠出一點口糧來幫助司馬軍,姜維已經下令將蜀軍每日的糧草配額削減兩成,以應急需。

但這點擠出來的糧草對於數量龐大的司馬軍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司馬軍的數量是蜀軍的兩倍,如此眾多的人員,每日的糧草消耗是極為驚人的,幾乎每天都能吃到一座山一般的糧垛,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司馬倫就必須要從隴西的地盤上尋求方案。

冀縣是天水郡的郡治,也是整個隴西的政治中心,郭淮為了打造隴西防線,將冀縣經營成為了一座堅固的要塞,而在這座要塞之中,就屯積著大量的糧草,至少也夠三萬大軍吃上兩年左右,如果司馬倫能得到這批糧草的話,便可以暫時地解決掉了糧草困難。

不過姜維進攻冀縣無果,現在冀縣尚在郭淮的手中,所以一經和姜維達成合併的協議,司馬倫便即刻北上,直抵冀縣。

抵達冀縣外圍之後,蜀軍在西紮營,司馬倫便選擇了在冀縣的東面紮營,姜維派王含過來邀請司馬倫赴宴,為司馬倫接風洗塵。

胡奮等人深為憂慮,唯恐這是姜維設下的鴻門宴,司馬倫真要去的話,萬一姜維包藏禍心,陰謀算計的話,司馬倫那便是有去無回啊。

司馬倫曬然一笑,認為胡奮不過是杞人憂天,姜維就算是動了歹念,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發難,畢竟司馬倫的十萬大軍,依然控制在司馬倫的手中,就算姜維擒下或殺掉了司馬倫,依然不可能控制住這支軍隊。

司馬倫決定只帶鍾會前去赴宴,在軍中留下胡奮和胡烈等人把守,如果司馬倫那邊真得有事的話,司馬倫要胡奮等人不必顧及他的生死,不接受蜀軍任何的要挾和勒索,起兵一舉滅了蜀軍。

司馬倫抱著的原則就是,要麼雙方合作共贏,要麼魚死網破,誰也別想好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