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章 渡河偵察敵情

譙郡雖然面積不小,但大部分地域皆為平原地帶,所以司馬軍真想要隱藏的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州軍偵騎四齣,六大騎兵營往來游弋,一旦發現任何的風吹草動,各個騎兵營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抵達,所以司馬倫的淮南軍,如果真要是留在譙郡境內的話,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能把他們給挖出來。

中堅在苦縣被司馬軍伏擊的消息傳到了并州軍各營之後,諸將士都十分憤慨,皆發誓要為中堅營的兄弟報仇雪恨,但整個譙郡差不多都被犁了一遍,卻始終沒有發現司馬倫的淮南軍的蹤跡,不光如此,就連原本豫州的軍隊也不知所蹤,看來司馬軍已經徹底地退出了豫州,返回了淮南境內。

并州騎兵雖然已經達到了淮河的北岸,但未奉將令之前,沒有人有膽量越過淮河,畢竟跨越淮南作戰,那就是另外的一個概念了,在并州軍沒有做好渡河準備之前,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畢竟楊奮的前車之鑒還擺在眼前,明知對岸就是司馬倫的軍隊,但他們依然只能是靜候命令。

進攻淮南原本就在曹亮的計畫之中,拿下兗青豫徐四個州之後,并州軍將會順勢地平推淮南,並謀求一條迂迴進攻洛陽的路徑。

由於司馬師在酸棗掘開了黃河大堤,造成了黃河水泛濫成災,兗州和豫州境內數十里寬的地帶淪為了黃泛區,如此一片汪洋,也隔阻了并州軍西進洛陽的路線,所以并州軍想要進軍洛陽,就得另外開闢道路。

想要繞過黃泛區,就必須從淮南繞到荊州或豫州,然後再北上迂迴抵達洛陽,雖然要兜一個大圈子,但在兜圈子的過程之中,曹亮便可以順手地平定沿途各州郡,等到并州軍兵臨洛陽城下之時,曹魏的大半天下,已經盡在曹亮的手中了。

不過現在想要渡過淮河,可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本來淮河就是一條大河,水量充沛,現在黃河奪淮入海,使得淮河的水位一下子漲高了一倍還多,河水泛濫成災,兩岸的土地大片被淹,整個淮河水系浩蕩洶湧,渡河的難度比平常要高出了幾倍。

曹亮並沒有急於的渡河,現在看來,司馬倫是一個相當狡詐的人,有頭腦,有智慧,越是這樣的對手,越不可輕視,那怕他是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小孩,如果曹亮並沒有引起重視的話,只怕會吃更大的虧。

中堅營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了,曹亮可不希望自己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所以大軍抵達淮河北岸之後,曹亮則下令各營兵馬未奉軍令不得擅自渡河,大軍都暫時地屯紮在下蔡附近,等候渡河的命令。

下蔡原本是淮南的防禦重鎮,和壽春隔河相對,一直以來,都隸屬於揚州管轄,是壽春通往中原的橋頭堡,也是壽春防禦體系之中最為重要的一座要塞,當初諸葛誕叛亂之時,便以下蔡為據點,並親自帶兵駐紮。

本以為司馬倫也會極為重視下蔡的防禦,會派重兵駐守這裡,但并州軍抵達下蔡之後,卻發現這座要塞居然是空無一人,完全是一副被廢棄的樣子,這就不禁讓人心生疑惑,這司馬倫葫蘆里賣得究竟是什麼葯?

他能跨越數百里的路程長途去苦縣設伏,卻將壽春的屏障性要塞完全放棄,行事每每都有出人意表之舉,這樣的對手,還真讓人捉摸不透。

越是如此,曹亮便越發地謹慎了,現在黃河奪淮入海,想要跨越淮河,就等於是同時橫渡黃河和淮河兩條大河,浮橋的搭建難度也要比正常情況大得多。

想當初,并州軍在白馬渡黃河時,整整地準備了近一年半的時間,並精心地打造出了連弩飛石船這樣的渡河利器,方能順利地渡過黃河,想要想要橫渡比黃河水量大了一倍的淮河,并州軍如果沒有充分準備的話,未必能輕易地渡過去。

曹亮沒有輕舉妄動,而是決定派斥侯潛過淮河之後,去察探一下淮南軍的情況,只有掌握了淮南軍的真正狀況,曹亮才能做出相應的預案來。

斥侯兵並不是派出了一批,而是接連地派出了數批,因為跨江偵察的難度是要遠遠大於普通偵察的,斥侯兵渡河之後,就會陷入到孤立無援的地步,如果淮南軍嚴密封鎖河道的話,這些斥侯兵想要上岸,都會變得困難無比。

為了能順利地突破淮南軍的封鎖線,曹亮特意地多派了幾批斥侯兵潛過淮河去,萬一這些斥侯半路被攔截的話,東邊不亮西邊也會亮。

這些斥侯都是在深夜裡出發的,他們劃著小船,悄無聲息地接近了南岸,為了保險起見,這幾支的斥侯兵是分開渡河的,以提高偷渡淮河的成功率。

夜晚的淮河上一片漆黑,幾乎是伸手不見五指,并州軍斥侯兵小心翼翼地劃著船槳,生怕搞得動靜太大了,被淮南軍的巡邏兵發現。

他們選擇的河段,基本是遠離渡口的,這些河段,大多是雜草叢生,荒涼偏僻,並不是理想的登岸地點,不過斥侯兵可都是些藝高人膽大之輩,他們刻意地從這些荒僻之處渡河,就是想要避開巡邏兵。

整個偷渡行動異乎尋常的順利,多路并州軍斥侯兵登上南岸之後,發現這裡壓根兒就沒有淮南軍巡邏兵的身影,這委實有些太奇怪了。

按理說,淮南軍如果想要指望淮河防線來擋住并州軍的話,就必須要在淮河一線上大做文章,最起碼的派大量的軍隊來駐守淮河緊要的河段,對於其他非緊要的河段,也會採取巡邏的方式,以保證在第一時間他們就可以發現敵軍的動向,並可以及時向主將進行稟報,獲得大批軍隊的增援。

可現在這些河段不但是無兵駐守,就連最普通不過的巡邏兵都不見蹤影,如此重要的河段居然空無一人,難道說司馬倫主動地放棄了淮河防線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