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5章 一石二鳥

司馬倫一直在考慮如何對曹亮進行夾攻的事,這樣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緩解黃河防線上的壓力。

但是派軍隊繞到北方去顯然是不現實的,現在司馬軍的兵力銳減,根本就不具備兩線作戰的實力,而且就算是擁有足夠的兵力,如此大範圍長距離的迂迴作戰,後勤補給將會是一個致命的困難,這長達數千里的戰線,對任何一支軍隊來說,都是一個噩夢般的存在。

但司馬倫一直沒有放棄希望,因為想要達成這個目的,還是有別的途徑的,那就是借刀殺人,利用胡人來對付曹亮,這樣便可以達到一石二鳥之計。

畢竟胡人不斷地滋擾雍州和涼州,讓魏國朝廷也是頭疼的很,如果能達到夾攻曹亮目的同時,還能削弱胡人的力量,豈不是兩全其美。

但對付曹亮,可不是一般的烏合之眾就可以實現的,尋常的胡人隨意性很大,攻擊順利時所向披靡,可遭遇挫折時卻是一潰千里,如果以這樣的狀態去和曹亮交戰的話,十有九輸。

不過劉淵似乎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畢竟他和曹亮有著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劉淵這些年來常思報仇,一旦給他報仇機會的話,劉淵是絕不會輕易放棄的。

所以劉淵是司馬倫給曹亮精心選擇的對手,一來是劉淵和曹亮有著深仇大恨,不到萬不得已時是絕不會輕易地放棄的,二來是劉淵的本事和能耐都是不錯的,僅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由一隻喪家之犬變成了塞外霸主,攜眾十萬餘人,完全有資格成為曹亮的對手。

當然指望劉淵打敗曹亮,那也不太現實,如今曹亮羽翼漸豐,實力強大,就連司馬師都與之難以匹敵,真如果指望劉淵可以打敗曹亮的話,那簡直是白日做夢。

司馬倫利用劉淵的最大目的,其實並不是指望劉淵能打敗曹亮,而是讓劉淵進攻并州,起到牽制曹亮的作用,只要劉淵率兵殺回到并州,曹亮不可能不管不顧,一定會派兵馳援并州的,這樣一來,黃河防線的壓力便減少了,司馬師也完全可以抽調出兵馬來首先去對付諸葛誕了。

等到曹亮打敗了劉淵,司馬師那邊也差不多解決掉諸葛誕了,所以司馬倫只不過是希望劉淵能給他們贏得一些時間罷了。

司馬師此前卻是從未聽說過劉淵其人的,對於劉豹倒是比較熟悉的,畢竟劉豹此前可是匈奴左部帥,并州匈奴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支。

不過自從并州五部匈奴悉數被曹亮所滅之後,那些殘餘的匈奴部落也就消聲匿跡了,在并州,再沒有了匈奴人的生存土壤,這一支曾經稱雄塞外,與大漢王朝對峙數百年的強悍民族,似乎已經到了它的窮途末路。

只是令司馬師沒有想到的,并州匈奴所殘存的一支人馬,居然能在朔方一帶重新雄起,儘管匈奴人的崛起對司馬家來說也並不是什麼友好的,非我族類者,其心必異,將來如果成了氣候,必將對雍涼二州形成威脅。

但如果正如司馬倫那樣計畫的,將禍水東引,讓劉淵去對付曹亮,反攻并州,這樣不但可以借曹亮的手滅掉這股匈奴人,而且也可以借劉淵的兵馬來拖住曹亮,也就是說,不管誰勝誰敗,結局對司馬師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事,可謂是一石二鳥啊!

司馬師暗暗點頭,道:「九弟這個辦法倒也不錯,如果劉淵真得將曹亮拖上個三五個月的話,那麼現在的中原形勢便可大為改觀。」

腹背受敵是戰場上最為艱難的處境,曹亮陳兵於黃河之北,而諸葛誕叛亂於淮南,這個時候,司馬師就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可能,所以說自從諸葛誕公然起兵以來,司馬師就為了化解目前的這個危急,還是想了不少的辦法的,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的辦法能行之有效。

反倒是司馬倫的這個辦法,讓司馬師頭腦為之一振,好辦法呀,只要劉淵帶兵東渡黃河,進入并州,就可以讓曹亮嘗一嘗腹背受敵的滋味。

毫無疑問,劉淵一旦侵入并州,曹亮就不可能坐視不理的,當然也不要指望曹亮率領軍隊全部撤離冀州,曹亮最多也就從中抽調一部分的軍隊前去應敵,其餘的人馬,肯定還會繼續地在黃河北岸給司馬師製造壓力,絕不會輕易地撤軍的。

當然,這也是算是司馬師目前處境之中最好的一個結果了,司馬倫見司馬師點頭嘉許,便道:「阿兄可派人與劉淵聯繫,贈他一些兵器軍械,這些軍械,必是匈奴人所奇缺的,阿兄完全可以通過資助其一筆業以淘汰的物資,來換取劉淵的感激。一來可以拉近與劉淵的距離,二來可以大大增加匈奴騎兵的實力。」

司馬師深以為然,立刻給雍涼都督郭淮下令,要他即刻與劉淵取得聯繫並試圖和劉淵進行結盟,並給劉淵提供一些武器裝備,支持他向并州發起進攻。

命令是以六百里加急的快馬發出的,第三天的凌晨,便已經送達了長安。

此時的郭淮,剛剛從隴右返了回來,接連地兩次擊退了姜維的進攻,讓年近七旬的郭淮深感疲憊,歲月不饒人啊,郭淮早就產生了致仕的想法,想回老家頤養天年,但雍涼戰事頻仍,郭淮始終放不下手來,更何況此刻朝中將星凋零,暫時無人可以替代他雍涼都督的位子,所以那怕郭淮早已是心生倦怠,也不得不勉力為之。

郭淮之所以如此的拚命,是因為他還欠著司馬家一個偌大的人情,郭淮之妻王氏是王凌的妹妹,王凌謀反,三族皆誅,王氏亦在其列,郭淮本欲送妻伏法,無奈幾個兒子苦苦哀求,郭淮只能寫信給司馬懿,請他網開一面。

司馬懿爽快地答應了,這也讓郭淮欠了司馬家的一個諾大人情,所以那怕他到了致仕的年紀,仍不得不繼續拚命,以報答司馬懿的恩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