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 太菜了

蔣班離去之後,孫峻便埋怨孫綝道:「綝弟,這事分明是諸葛誕的過錯,放了我們鴿子,為什麼還要我們去攻城,得不償失啊!」

孫綝微微一笑道:「阿兄,我軍現已至新城城下,倘若此時退兵的話,必然是軍心不穩,此次進攻已經是如在弦之箭,不得不發矣。不過再者這也並非是壞事,如果魏軍讓出新城,阿兄唾手而得,必然顯不出阿兄的戰績來,正好張特拒降,城中兵馬不多,我軍可趁機攻城,如果能斬獲張特之首級,阿兄的功績那可就是實打實的,沒半點的水分了。」

這個張特,可是去年剛剛打敗諸葛恪的魏國大將,聲震江東,如果孫峻能戰勝或擒殺張特的話,無疑向江東父老證明,就連諸葛恪都辦不到的事情我孫峻給辦成了,由此而說明孫峻完全有能力有資格來勝任吳國丞相大將軍之職。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孫綝才會主動地攬下這個差事,戰鬥得來的功勛和榮譽,遠比對手拱手投降要來得更響亮一些。

孫峻點頭稱是,反正他已經搞出了這麼大的一個陣仗,如果剛遇到一些小小的困難,就打退堂鼓的話,那豈不令江東人恥笑,所以無論如何,孫峻已經沒有了回頭路,既然沒辦法輕取新城,那就採用強攻的手段,無論如何也要拿下新城。

吳軍在巢湖登岸之後,全面地向新城發起了進攻。

攻城雖然不是吳軍的強項,但五萬大軍攻打一個只有兩千人把守的殘破城池,孫綝還是信心滿滿的,第一次到達新城城下是被迫撤退,那是因為吳軍還沒有做好攻擊的準備,他們輕裝而行,就連攻城的器械都沒有攜帶,被張特一通亂箭,給射了回去。

但第二次兵臨城下的時候,那就完全的不同了,孫綝已經是做好了充足的攻城準備,向著新城發起了全面的進攻。

儘管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但張特卻沒有半點畏縮之意,親自披掛上陣,在城頭上督戰,指揮守城的魏軍奮勇抵抗,誓死而戰。

不能不說張特確實是一個守城的好手,諸葛恪指揮二十萬大軍圍城,連續地圍攻了一百餘日,不管諸葛恪採用什麼樣的手段,張特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從容地應對,讓諸葛恪無功而返。

張特不僅有勇,而且有謀,眼看著新城城防破損嚴重,難以抵敵,城池很快就要告破之際,張特派人詐降諸葛恪,稱待到守城百日之後,必當獻城而降,諸葛恪信以為真,這邊剛一退兵,那邊就連夜搶修城池,等百日期滿,諸葛恪派人接收城池之時,才發現上了當。

自詡聰明蓋世的諸葛恪居然被張特玩弄於股掌之間,當場氣得吐血,更是亂了方寸,非但新城沒有攻克下來,反倒是損兵折將,狼狽而逃,這一戰也成為了諸葛恪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現在的新城的城防,已經無法再和上次作戰時相比了,不但兵員銳減,城防更是殘破不堪,張特手頭沒有錢糧物資,就算是修繕,也只能是做最簡單的維護和修補,像合肥新城這樣的要塞城池,如果真要修到固若金湯的地步,那至少也得需要上千萬的錢才能辦得到。

諸葛誕那邊顯然是批望不上了,而且很可能諸葛誕已經跟吳人有所勾結,否則的話,諸葛誕又怎麼可能見死不救,反而是再地催促自己撤守新城呢?

要知道,當初魏國之所以新建這座要塞城池,就是為給淮南重鎮壽春提供保護的,有合肥這座要塞的存在,吳國根本就沒有機會兵臨壽春城下。

諸葛誕要求張特主動地放棄新城,那完全就是一種通敵的行為啊,這種叛國通敵的事,張特當然不會配合他,儘管諸葛誕再一次下達軍令,要求張特撤軍,而且嚴詞激烈,如果張特拒絕應命的,那他將以軍法懲處之。

張特不為所動,將諸葛誕的軍令棄之一邊,誓死也不後退半步。

儘管兵員不足,城防殘破,但張特堅守新城的決心卻從未曾動搖過,而且這些手下的將士,也都是上一次新城百日苦戰倖存下來的人,經歷過血與火的戰鬥歷練,他們早已是無懼生死,此刻面對吳軍兇猛的攻勢,他們一個個從容淡定,堅守不退。

攻城戰陷入到了膠著之中,儘管吳軍人數眾多,士氣旺盛,攻勢也相當的猛烈,但遇到了張特這樣牛皮糖一樣的對手,他們還真是無計可施,連續地攻城十數日,卻始終也拿不下新城來。

諸葛誕是沒法派兵加入到進攻的行列之中來,按照他和孫峻的約定,只有在孫峻拿下新城之後,與淮南軍會合,諸葛誕才會發布討伐司馬氏的檄文,正式地起兵造反,而現在吳軍遲遲無法打開局面,諸葛誕又不能伸以援手,干著急也沒有啊。

同時,諸葛誕也對吳軍的戰力頗為的鄙夷,就新城那麼一個破城,那麼點殘兵,吳國五萬大軍,打了十多天,愣是沒有打下來,這也太菜了吧。

吳軍最擅長水戰,在大江之上,他們的水軍所向無敵,魏軍多少年來也只是在江北一帶進行軍事行動,卻始終也未能跨過長江去,足可見吳軍水軍的強大。

但同樣吳軍在陸戰方面,尤其是在攻城作戰方面,戰鬥力真得是弱爆了,如果諸葛誕出手的話,時時刻刻便可以將新城拿下來。

但諸葛誕卻不敢出手,畢竟守新城的,也是淮南的軍隊,自己的軍隊打自己人,對軍心士氣影響很大,在諸葛誕還未真正起兵之前,他是不可能有去攻打新城的。

諸葛誕對這個張特也是沒辦法,自己的命令他壓根兒就不聽從,諸葛誕就算想懲處他,也沒有機會,所以諸葛誕在壽春是干著急,他更是時刻地關注著司馬師那邊的動向,按理說淮南都搞出這麼大的事來了,司馬師不該還是無動於衷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