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東南無事矣

如果司馬師主動去刺殺費禕,那簡直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費禕執政時期,魏蜀兩國邊境一直保持著比較和平的狀態,偶爾姜維帶兵滋擾一下隴右,所率兵馬,都不足萬人,對魏國的關隴防線來說,簡直就是隔靴撓癢,構不成任何的威脅。

但費禕一死,魏蜀邊境上的戰事便再次地升級了,姜維統率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出祁山,其鋒芒直逼諸葛亮當年的北伐之舉。

還好關隴有郭淮坐鎮,姜維就算是再妖,那也難以在雍涼大地上掀起什麼風浪。

但吳國那邊,卻一直讓司馬師隱隱擔憂。

雖然說新城之戰吳軍大敗,但諸葛恪卻一直留駐在尋陽,不肯返回建業,看其行事,完全是想要找機會再興兵馬,進犯淮南的。

對於諸葛恪這種牛皮糖似的人物,司馬師還真是有些頭痛,戰爭之中,互有勝負,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雙方打打停停,幾十年來也就這麼過了,但諸葛恪上位之後,魏吳邊境的戰事陡然地升級了,兩年之內就連續地打了東興和新城兩場大戰,雖然雙方各贏了一場,互不吃虧,但這種戰爭的密集程度,卻是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也就是說,諸葛恪上位之後,採用了更為強硬的攻勢,東南邊境,恐怕再無安寧之日了。

如果沒有曹亮這個隱患,司馬師還真不怵諸葛恪,打就打吧,誰怕誰呀?但現在中原的局勢一團糟,如果諸葛恪再在司馬師的軟肋上捅一刀的話,司馬師還真是吃不消。

所以那怕是北方戰線再吃緊,司馬師都不敢輕易地調動淮南防區的兵馬,司馬師出兵冀州之前,還特意地給諸葛誕下令,要他嚴密地注視諸葛恪的動向,謹防吳軍的偷襲。

此次司馬師兵敗冀州,以吳國的尿性,大概率是會出動兵馬犯境的,尤其是諸葛恪在尋陽虎視眈眈很久了,這樣的機會他理應不會錯過。

司馬師本以為會接到淮南方面的告急文書,但令他意外的是,最終接到的,竟然是諸葛恪橫死的消息。

殺死諸葛恪的,是孫吳宗室孫峻,這顯然也不算什麼令人意外的事,在政治權力面前,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你的盟友,任何人也可能會成為你的敵人,諸葛恪之所以成為首輔大臣,一大半的功勞就是來自於孫峻的,正是因為他在孫權面前力保諸葛恪,孫權才最終選擇了諸葛恪來當首席的顧命大臣。

可惜諸葛恪的政治生命,成也孫峻,敗也孫峻,孫峻將他扶上了馬,最終也將他拉下了馬。

孫峻刺殺諸葛恪的細節魏國的細作也打探了個一清二楚,所以司馬師才能詳細地了解到了吳國所發生的一切,孫峻之所以會夥同吳帝孫亮暗殺諸葛恪,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權力分贓不均的結果。

孫峻支持諸葛恪上位,並不是說他和諸葛恪的關係有多麼的親密,而是從自身的利益角度去考慮的,也就是說,他希望諸葛恪上位之後,可以提攜於他。

但孫峻最終還是失望了,諸葛恪上位之後,他並沒有得到期許已久的好處,反而是諸葛恪獨斷專行,大肆排擠反對其北伐的勢力。

從失望到怨恨,孫峻逐漸地從諸葛恪的支持者,轉變成了反對者,並密謀除掉諸葛恪。

如果諸葛恪一直呆在尋陽,或許孫峻還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但諸葛恪最終還是回到了建業,在全無防備之下,諸葛恪進入了皇宮之中,踏入到了孫峻給他設下的天羅之地網之中。

其實諸葛恪對孫峻沒有什麼疑心,而且孫峻在諸葛恪的面前,表現的是謙恭有禮尊敬有加,所以諸葛恪對他還是十分放心的,但殊不知,人是可以改變的,以前孫峻對他忠心不二,但現在卻成為了密謀者。

有心算無心,諸葛恪只要踏入吳國皇宮,便是十死無生了,因為吳帝孫亮也站到了孫峻這一邊,可見諸葛恪窮兵黷武,早已是眾叛親離,走上了不歸路。

諸葛恪一死,算是讓司馬師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其實司馬師很清楚,江東的那些世家大族,原本就不支持北伐,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想要劃江而治,守住他們的一畝三分地足矣。

東吳最大的北伐支持者,就是孫權了,孫權一生無數地興兵北伐,就是想進取中原,實現他問鼎中原的宏圖大志,只可惜直到孫權臨死之時,這個夙願還未能達成。

滿朝的文武孫權都沒有選擇,而是選擇了諸葛恪來當這個首輔大臣,讓許多人深感意外,不過從諸葛恪上位之後,頻繁地挑起對魏戰爭,所有的人這才恍然大悟,這諸葛恪分明是繼承了孫權的遺志啊,將孫權未竟的事業來發揚光大。

可諸葛恪讓孫權滿意沒有用,畢竟孫權已經掛了,整個吳國,他再也找不到支持者,諸葛恪獲勝之後還好說,但他一旦失敗,便註定是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失去了民心失了同盟的諸葛恪,在新城失敗之後,便已經註定了橫死的命運。

放眼整個江東,讓司馬師擔憂的,也就是只有諸葛恪一人了,余者庸庸碌碌,根本就沒有讓司馬師可以擔心的。

孫峻斬殺諸葛恪有功,晉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將原本屬於諸葛恪的權力全部打包給了他,孫峻成為了東吳的首輔大臣。

孫峻根本就算不上什麼鴻圖大志,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軍事才幹,他所有的心思和能力,都放在了朝堂的爾虞我詐陰謀算計之中,而且據可靠的消息,諸葛恪的手下不甘心坐以待斃,奮起反擊,還斬掉了孫峻的一隻手,結果這次的鴻門宴,最終落得個兩敗俱傷的下場。

如今有傷在身的孫峻一門心思的去養傷,那怕中原的戰局再亂,也似乎與他沒有半文錢的關係,而司馬師終於可以大笑三聲,欣慰地道:「東南無事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