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呂昭焦頭爛額之際,突然有人驚呼:「看!那邊有船!」
眾人不禁都齊刷刷地望了過去,只見北面水天相連處,真得駛來一條條的船,密密麻麻,充斥著整個的水面。
其實,這也不能稱之為船,只能叫木筏,比較簡陋的那種木筏,每艘木筏之上,大概只能乘坐五六人,但這些木筏數量極為壯觀,黑壓壓一大片,覆蓋了大片的水域。
這些木筏順流而下,幾乎都不用劃漿,來勢極快,起初只是一些小小的黑點的,但不過一會兒的工夫,這些木筏就已經抵達了信都外牆的位置。
毫無疑問,這是并州軍的船隊,遠遠地就可以看到木筏上有著并州軍的旗幟。
呂昭面如死灰,心中一陣的悲涼,這一刻他很清楚,信都完了。
原本呂昭還指望著洪水的消退之後并州軍才會重新發起進攻,那樣就算是局面再困難,冀州軍還是有一線希望的。
可惜曹亮把呂昭的最後一線希望也扼殺了,沒有船隻,并州軍紮起了無數木筏,這樣便可以橫渡這片洪水泛濫的區域。
這樣的進攻,簡直就是致命的,此時的洪水,已經漲到了距離城頭只有數尺的高度了,只要并州軍發起進攻,便可以輕而易舉地登上城頭。
當然最困難的當屬城牆上的局面,幾十萬人涌了上來,整個的城牆上,已經密密麻麻的擠滿了人,不管是守城的士兵,還是普通的百姓,摩肩接踵,別說是通行了,就連個轉身的地方也沒有,有的人抬起腳來,竟然放不下去了,可見其擁擠的程度。
這樣的的擁擠狀況,也導致守軍根本就無法作戰,而并州軍只要一排箭矢射過來,估計沒有一支箭會落空,輕易地就會射殺無數的人。
看到并州軍來襲之後,城頭上也是爆發出一陣的躁動,死亡的恐懼情緒在人群之中蔓延著,他們僥倖地從洪水之中逃生出來,但卻不得不去面對并州軍的刀箭,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這是真正的絕望啊!
并州軍退往高地之後,砍伐了不少的樹木,在一夜之間,扎了上千隻的木筏,等到洪水漫起的時候,這些高地基本上是安然無恙的,羊祜率領著步兵營乘坐上木筏,順流而下,重新地抵達了信都城下。
果然沒有出乎羊祜的預估,洪水將信都城淹沒的時候,城內的人大多數都逃到了城牆上,這也是他們唯一的避難場所了。
看到內城牆上黑壓壓的人群,羊祜微微的露出了一絲的笑意,這種軍民混雜擁擠不堪的模樣,絕對不是能夠戰鬥的隊型,并州軍只需要連續地發射連弩和弓箭,就可以輕易地敲開一道口子,而此刻的洪水也已經淹沒了大半的城牆,并州軍無需去攀登就可以輕易的登上城頭了。
不過羊祜沒有立刻對內城牆發起攻擊,而是讓木筏靠近外城牆,讓步兵營的士兵先登上外城牆。
相比於內城牆的擁擠不堪,外城牆上則是空無一人,這倒不是說冀州軍和信都的百姓不敢登上外城牆,而是他們發現洪水來臨之時,洪水已經淹沒了內外城牆之間的空地,誰也不敢冒著生命危險游過這片空地,所以到最後他們擠在內城牆時才懊悔不迭地看著對面空蕩蕩的外城牆。
不過對於全副武裝的并州軍來說,外城牆上有沒有人根本沒有什麼關係,如果冀州軍有軍隊駐守外城的話,他們也可以輕易地碾壓之。
羊祜之所以沒有直接地發起進攻,最大的考慮還是目前信都城牆上大部分的人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如果此刻草率地發起進攻的話,必將會有不少無辜的百姓死於非命。
所以羊祜率先登上外城,準備在那兒進行喊話勸降,如果冀州軍的軍民願意歸降的話,也就免了刀兵之苦,如果他們繼續負隅頑抗的話,那羊祜便不會給他們機會了,那怕發動強攻,也一定要拿下信都城。
不過現在取信都城已經是如探囊取物了,被洪水所淹沒的信都城,再也組織不起什麼有效的抵抗了,羊祜等於是給他們留了最後的一線生機,至於珍惜不珍惜,那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羊祜登上外城牆之後,首先並派了數名嗓門大的士兵對著內城牆喊話,進行勸降,明確地告訴冀州的軍民,讓他們丟掉幻想,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是投降免死,要麼是同信都城一樣毀滅,并州軍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他們拒絕投降的話,一個時辰之後,并州軍將會發起進攻,不再給他們任何機會。
這也就是最後的通牒,羊祜不想把戰鬥再拖延到明天去,今天就必須要一個結果了。
并州軍的喊話,在冀州軍和信都百姓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對於普通的百姓和普通的士兵來說,當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生路,他們可不希望把自己的性命葬身此地,不過在呂昭沒有發話之前,還是沒有人敢主動地站出來說想要投降的,因為呂昭還活著,他還是操持著生殺大權的鎮北將軍和冀州牧,他的一聲令下,就足以讓帶頭的人腦袋落地了。
所以那怕是最想投降的人此刻也保持著緘默,沒有人願意去當這個出頭鳥,面對并州軍一輪又一輪的喊話,整個內城牆上的人都陷入到了沉默之中,整個內城牆上是鴉雀無聲,死一般的沉寂。
沒有人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其實每個人都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正因為過度的珍惜,才沒人敢邁出這第一步。
雖然并州軍已經是反覆地承諾過了,降者免死,但他們之間可是隔著一條一箭之地寬的水域,在沒有渡船的情況下,就算是投降了,他們也無法過得去啊。
更何況,這麼多的百姓之中,還混雜著無數的冀州兵,誰第一個站出來要投降的,也肯定是第一個挨刀子,沒有敢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