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的戰鬥,以風捲殘雲之勢就結束了。
原本司馬軍的戰鬥力不足,加至上孫禮的陣亡,殘餘的司馬軍更是力不能支,很快地就全軍覆滅了。
羊祜下令簡單地收拾了一下戰場,而後順勢包圍了矮山。
雖然說并州軍已經殲滅了司馬軍兩萬多人和射殺了領軍主將禮禮,但是還有幾千人藏身於矮山之上,當然羊祜對這幾千顆人頭並不怎麼感興趣,他最感興趣的自然是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
要知道司馬懿年過古稀,壽元無多,根本就撐不了多長的時間了,而司馬懿子嗣雖多,但大多年幼,不堪大用,唯有司馬師和司馬昭能承繼大業,司馬懿把他們安排在軍中,便有歷練之意,如果能像斬殺孫禮一樣斬殺司馬師司馬昭的話,對司馬懿將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不讓他吐血才怪。
所以羊祜對藏身於矮山之上的司馬師和司馬昭很感興趣,如果能拿下矮山,擒獲司馬氏兄弟,也能為靈石之戰划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不過現在司馬軍搶佔了矮山這個制高點,憑險據守,并州軍想要攻克,卻是不易。
先前并州軍只派了一千名弓弩手把守整個西山,就讓司馬軍大吃苦頭,西山的數座山頭,他們拚死累活的,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才攻下了最矮最小的一座山頭。
由此可見,地利的優勢是何其的重要,如今司馬軍至少五六千人逃上了這座山頭,并州軍真要是強攻的話,也未必能討得什麼便宜。
更何況,這是夜裡,山勢險要,道路難辨,想要攻取,難度會成倍地增加,就算能打得下來,也估計會損失不少的兵力,得不償失啊!
或許別的將領發現山上有他們想要做的大魚,就會不惜一切代價派兵往上沖,但羊祜不會,他打仗首先會權衡利弊,如果付出的代價大於收穫,那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停止行動。不會做無謂的犧牲。
更何況羊祜統領步兵營多年,愛兵如子,這些士卒袍澤都是他的兄弟,都是他手足,那怕犧牲一人,對於羊祜來說都是比較痛惜的,真若是為了實現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而讓步兵營損失慘重,他自己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考量了一下攻克矮山的難度,羊祜還是果斷地選擇了放棄。
而手下的幾名校尉則是心有不甘,明知道有兩條大魚就藏身前面的山頭上,他們可不願意輕易地放棄,於是紛紛地向羊祜請戰,請羊祜允許他們攻打矮山,那怕試一試也好。
羊祜卻是態度堅決,不為這巨大的誘惑所動,如果能擒拿獲司馬師和司馬昭固然是好事,但其中的風險卻不是步兵營可以承擔的了得,如果步兵營全力進攻,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也沒有能拿得下矮山,那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靈石關這一戰,步兵營大獲全勝,但如果在攻擊矮山中受到重創的話,那前面取得的勝果就會被抵消掉,這種畫蛇添足的舉動,還將影響到曹亮的整體戰略布署。
不過放棄攻打矮山並不意味著并州軍不進攻,近程兵種不用了,遠程兵種卻沒有停止攻擊,羊祜將所有的弓弩兵都調到了山腳下,只要射程所及的範圍同,都會納入到并州軍的攻擊範圍。
一時間,并州軍萬箭齊發,也不管目標在何處,一輪|暴風疾雨似的攻擊向關矮山傾瀉而去。
這回處到山腰以下的司馬軍是遭了大殃,由於并州軍的攻擊是覆蓋似攻擊,根本就無需瞄準,直管把箭射到山上就行,這樣的射擊對於并州軍來說,是毫無壓力的,他們就算是閉著眼睛,也能把箭射向目標。
而司馬軍就比較悲催了,整個山腰以下的區域都處於弓箭的射程之內,除了山頭上半部分受不到弓箭打擊之外,山腰底下近一半的人都處於并州軍的攻擊範圍。
由於司馬軍的人數過於密集,而山腰處的地勢過於險要,能站人的地方並不太多,所以司馬軍擁擠在一起,就連移動躲避箭失的機會也沒有,除了盾兵可以使用盾牌自我保護之外,其他的兵種只有聽天由命的份,黑暗之中,誰被箭射中了算誰倒楣。
這種被動挨打方式確實是很憋屈,但是卻無可奈何,現在司馬軍的鬥志全消,軍心渙散,別說是他們的體力和精力尚沒有恢複,就算是真恢複了,誰還有勇氣去衝擊并州的戰陣。
這麼一通的亂箭,也給司馬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山腰以下的司馬軍,接近一半的士兵中箭,死者甚眾。
由於山上是陡坡,被射死的司馬兵大多會滾落下去,不過有的司馬兵也很聰明,他們手中沒有盾牌,很難防護得住這些冷箭流矢,所以他們乾脆把袍澤的屍體提起來,擋在身前,讓這些屍體充當盾牌來擋箭。
還別說,這種方法倒是挺有效的,藏身到屍體的後面,屍體上便插滿了箭,而躲在後面的人卻可以安然無恙。
這個方法得到了效仿,許多人開始抱給屍體充當盾牌,雖然不能完全抵用,但也聊勝於無。
幾乎所有的司馬兵都盼望著災難可以躲得過去,并州軍的弓箭數量應當是限的,不可能這麼無限制地射下去吧?
但如果讓他們看看山下的情況,恐怕就會大失所望了,因為并州軍所使用的弓箭可不單單是他們帶來的,其中絕大部分還是從他們這邊繳獲的。
司馬軍力竭之後,就連箭都難以射出去,所以戰場之上,那些大批弓箭隨著司馬軍在敗亡而全部落到了并州軍的手中。
原本在弓箭的使用上,步兵營是足襟見肘,打了幾個時辰,所攜帶的箭矢幾乎耗盡了,還好司馬軍的「慷慨相贈」,讓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連續用箭攻擊,絲毫不用考慮節約不節約的問題。
估計司馬師見了此場面之後,要氣得吐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