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5章 突圍之戰(下)

突圍之戰從一開始就展現出極為慘烈的狀態,倒不是說王飛梟有多麼的冷酷無情,用屍體來填壕溝,最多也只能算是廢物利用而已,為了保證大軍能夠突圍成功,王飛梟無所不用其極,現在他已經是顧不上其他了,任何手段,只要有利於突圍作戰,他都在所不惜。

扛著屍體進攻似乎比扛著沙袋更有效,畢竟屍體的面積是大於沙袋,就好比是扛了一個人形的盾牌,扛著身前,還能有效地擋往流矢亂箭。

不過至於衝到壕溝前扔掉屍體之後的防護問題,就沒法再講究了,由於此刻的距離與敵人過於接近,所以衝上去的淮南兵是很大概率難以全身而退的。

這種衝擊戰,打得就是人海戰術,用人命來堆出一條可以前進的路來,淮南軍為了拼出一條血路了,也確實到了不計成本不計代價的地步,王飛梟王金虎在後面督陣,嚴令淮南軍奮力向前,不容後退,但凡有倒踵而行的,立斬無赦。

在這種進攻的潮流之下,許多士兵更像是被裹挾著前進的,因為在這密集的人潮之中,就算有個別的士兵想要回頭,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管他們情願或者不情願,也只能是隨著大流而進。

淮南軍孤注一擲的進攻還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畢竟單從一個方向的力量對比上來看,還是淮南軍佔據著優勢。

雖然司馬師也從其他方向上調動一定的兵力到南面來增援,但是為了防止淮南軍聲東擊西,在其他方向上,司馬軍也不能調空兵馬,那怕淮南軍並不會來進攻,也必須的嚴陣以待。

深不見底的壕溝漸漸地被淮南軍用沙袋和屍體給填平了,淮南軍的士兵開始越過這道壕溝,開始向司馬軍的陣地發起進攻,雙方陷入到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之中。

王飛梟極為的興奮,他知道,這道壕塹是擺在淮南軍面前最大的一個難關,只有突破這道壕塹,淮南軍才有突圍的希望。

為了突圍,淮南軍已經是傾盡了全力,他們冒著箭雨,不顧一切不畏死亡地發起了集團式的衝鋒,光是填入壕溝的屍體就不計其數,可以說,填平的壕溝的,一半是沙袋,一半就是淮南兵的屍體,這麼深的一個坑,填平它得付出多大的代價啊?

可現在不是計算這個時候,王飛梟要的只是這個結果,過程如何並不重要,現在擺在他面前最大的難關也給突破了,接下來,只要淮南軍再努努力,一口氣衝破司馬軍的連營想必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儘管填平壕溝的這一段只有幾十丈的寬度,但對於淮南軍的突圍也已經是足夠了,如今先頭部隊已經從這裡跨過了壕溝,向著縱深方向進行推進,後續的大軍也源源不斷地從這裡通過,似乎形勢正朝著一個極為有利的方向發展著。

司馬軍最為依賴的防禦壕溝被突破之後,淮南軍陡然看到了突圍的希望,士氣也瞬間高漲了起來,嗷嗷叫著,瘋狂地向前衝鋒著,竟然有一種所向披靡,勢不可擋的架式。

這也難怪,畢竟壽春城被圍困這麼久了,許多士兵被壓抑得情緒低落,再加上食物匱乏,飯都吃不飽,自然對前途和命運失去了信心,人在悲觀和絕望之下,還談什麼軍心士氣,談什麼戰鬥力。

那怕是這次的突圍之戰,幾乎也沒人抱什麼希望,只能算是被趕著上架的鴨子,被迫出城而戰。

等淮南軍突破了司馬軍的防線之後,讓許多人突然之間看到了希望,這士氣陡然之間便提升了,從被動的參戰到主動的殺出一條血路,淮南軍從氣勢上來說,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就是一直處於死氣沉沉的絕望之中和突然間迸發出希望的差別,越過壕塹之後,淮南軍是氣勢如虹,一路狂飆突進,強有力地衝擊著司馬軍的連營。

王昶此時坐鎮南大營,面對淮南軍咄咄逼人的進攻氣勢,他自然不能坐視連營失守,正欲指揮軍隊進行反擊,把失去的陣地給奪回來,司馬師輕笑一聲道:「王將軍何必與他們一爭長短,不如暫且退後,讓他們碰個灰頭土臉,再行反擊不遲。」

司馬師調度全局,顯得是從容不迫,遊刃有餘,淮南軍此時士氣高漲,他自然沒準備硬抗著,這樣做不過是徒增傷亡而已,暫時後撤一下,避敵鋒芒,這才為上策。

司馬軍圍困壽春城已經有些時日了,在壽春城外,興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原本司馬軍興建這道壕溝目的就在於防範淮南軍的反撲,那麼司馬軍自然不可能將希望全部寄托在這麼一道壕塹上,他們還是另有準備和安排的。

司馬師下令司馬軍主動地後撤,就是不想和士氣正旺的淮南軍來硬碰硬,這樣做的話,確實不過是徒增傷亡而已,反正司馬軍防禦手段多多,司馬師也犯不著和他們來個意氣之爭。

現在的王飛梟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掉淚,別看他趁著衝破司馬軍最外圍的壕塹打出了一波小高潮,彷彿有長驅直入的架式,但司馬師卻是成竹在胸,絲毫無懼,因為他此前早就準備了後手,王飛梟想要突圍成功,不過是痴心妄想,白日做夢。

司馬軍的節節敗退讓王飛梟更是自得意滿,想來司馬軍的防線也不過爾爾,不過就是憑藉著挖出來的那道壕溝來抵擋淮南軍的攻勢,一旦那道壕溝不起作用之後,司馬軍的戰鬥力立刻便是原形畢露,看來此前傳言司馬懿在兗州招募了大量的新兵一點也不假,這些軍隊,論起戰鬥力來,和久經善戰的淮南軍還真不是一個檔次。

現在只要淮南軍再發發力,一鼓作氣地衝下去,搗毀司馬軍的防線顯然是不成問題的,早知如此,淮南軍又何必困守在壽春城內畏手畏腳,早點打破司馬軍的圍困不是更好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