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3章 破陣

壺關是上黨的郡治,司馬懿先前一直沒有進攻壺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斥侯探明的情報,壺關並沒有多少并州軍在把守,顯然曹亮把壺關和高都一樣,也視為了棄子,司馬懿對拿下壺關毫不懷疑,但拿下之後,並不會對局勢有任何改變,反而司馬軍還得派人駐守,分散了兵力,得不償失。

現在司馬懿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尋找曹亮的并州軍主力,只有打垮了并州軍的主力部隊或者是擒殺了曹亮之後,才能徹底地扭轉現在被動局面。

至於多佔少佔一兩座城池,對司馬懿而言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可想要找到曹亮和并州主力的去向,這群山茫茫的,又談何容易?

現在突然聽聞到曹亮和桓范的下落,讓司馬懿頓時精神大振,曹亮現身壺關,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啊,如果能夠一舉擒殺曹亮,必可以徹底地改變戰局形勢。

司馬懿立即召集諸將,以司馬師為先鋒,司馬懿統率中軍,王觀來斷後,集結起大軍,連夜出發,即刻北上,直取壺關。

……

曹亮出現在壺關,其實是故意地顯露出行藏,讓司馬軍的斥侯所看到,否則司馬懿就算是派出一萬個斥侯來找上一年,也未必能找得到曹亮的下落。

放棄高都只不過是為了暫避司馬軍的鋒芒,並不意味著曹亮就徹底地放棄了和司馬軍交手,畢竟和司馬懿的十萬大軍來硬碰硬,是最不明智的選擇,想要與敵周旋,就必須繼續地採用各個擊破的手段。

但司馬懿吃一塹長一智,損失了東西兩路人馬之後,司馬懿自然也學聰明了,他集中兵力,屯兵于丹河,自成一營,根本就不給曹亮各個擊破的機會。

在打仗方面,司馬懿還是極為有耐心的,在沒有進軍機會的情況下,他能守得住寂寞,在丹河河畔一呆就是二個多月,不分兵,不冒進,穩如狗。

從這一點上,還真沒有人能比得了司馬懿,當年在雍涼,面對諸葛亮咄咄逼人的攻勢,他就用一招深壕高壘高掛免戰牌,硬生生地把諸葛亮給拖死了,此次進攻上黨,在已經吃了兩個大虧的情況下,司馬懿當然不會再重蹈覆轍,給曹亮以可乘之機,別說是耗上兩個月,就算是耗上兩年,司馬懿恐怕都不會皺半下眉毛。

曹亮等了兩個月,一直也沒有什麼機會,自然也就不能再這麼等下去了,既然沒機會,那就自己去創造機會,所以曹亮故意地現身壺關,吸引司馬軍斥侯的注意。

曹亮知道,司馬懿這兩個月來要一直沒閑著,偵騎四齣,斥侯遍布,不為別的,就為尋找自己的下落,尋長與并州軍決戰的機會,想要誘敵深入,自己不露面肯定是不成的。

所以曹亮在壺關現身,相信過不了多久,司馬軍的斥侯就會將這個消息傳到丹河司馬軍大營那兒,曹亮相信,司馬懿肯定不會無動於衷的,因為他等這個機會已經等了兩個多月,所以司馬懿一定會北上攻打壺關的。

事實上,曹亮在現身壺關之前,就已經完成了戰略布署,計畫在半路上伏擊司馬軍。

當然,一口將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全部吞掉曹亮還沒那個胃口,曹亮的目標,就是司馬懿一字長蛇的那個尾巴。

司馬懿排出了這個一字長蛇陣,就是為了防備曹亮的各個擊破,大陣彼此首尾相顧,無論并州軍攻擊那一個部分,都會遭到其反擊,所以司馬懿根本就不懼怕并州軍來攻擊。

但一字長蛇陣就真得無解嗎?那當然也不是,任何陣法都是有利有弊的,破解一字長蛇陣,最重要的就是扼制其機動能力,令其首尾不得相顧,其陣不攻自破。

當然這種破陣方法是建立在己方兵力大於敵方之上的,三路兵馬齊出,同時攻擊其首腹尾,長蛇陣三處要害皆遇敵襲,自顧不睱,又焉能相援。

但現在并州軍可沒有那麼多的人馬,想要同時攻擊長蛇陣的三處要害,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兵力。

所以曹亮只能是另想辦法,利用地形地勢來扼制長蛇陣的機動能力,卡住其頭其腹,硬生生地將其尾給斷下來。

曹亮這一招確實有虎口撥牙的味道,他將戰場選擇在了虎峪口,這裡是高都通往壺關的必經之處,地形險要,峪口處只有幾丈的寬度,兩邊懸崖聳立,筆直陡峭,并州軍如果在這裡設伏,將司馬軍的前部和中軍放過,直接將後隊人馬給截下來,圍而殲之,此時蛇首蛇腹被卡在虎峪口不得轉身,一字長蛇陣自然失去了作用。

如果是正常的作戰,司馬軍的一陣長蛇陣必然十分的緊湊,隊伍之間的間隔很小,但如果是行軍狀態,整個長蛇陣就要比平常拉長數倍,首尾之間的距離自然也增大不少,只要并州軍充分地利用地形地勢,破解一字長蛇陣也不算什麼難事。

針對破解這個一字長蛇陣,曹亮還真是費了不少心思,光是和桓范裴秀他們做沙盤推演,就不下十數次,而且曹亮還親自親往虎峪口,實地考察過這裡的地勢,最終制定出了一個詳實的作戰方案。

這個方案雖然有一定的冒險性,但誰打仗也不可能十拿九穩,該冒險的時候還得冒,相比於其他的方案,這個方案可以說是最佳的一個,桓范等人也都出言獻策,進一步完善了這個計畫。

為了確保此次虎峪口伏擊戰的成功,曹亮幾乎調動了手上能調動的所有軍事力量,並在十餘天之前,就陸續地將各營各部人馬秘密地調往了虎峪口進行了蟄伏,到日前,所有部隊全部到位,并州軍枕戈待旦,就等司馬軍入坑了。

這場戰鬥,將會是決定并州命運的重要一戰,曹亮要求各營各部,全力以赴,爭取打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