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6章 拒絕

司馬懿選擇的媒人,那是很有講究的,一方面不能是自己的嫡系勢力的人,另一方面也不能是曹爽一派的人,而且這個人位置在朝中也不能太低,否則的話,人微言輕,未必能撮合成這樁婚事。

其實這樁婚事,從頭到尾也不過是司馬懿給曹亮畫了一張大餅而已,從表面上來看,司馬家把長房嫡女許配給曹亮做側室,委曲求全,但實際上,司馬懿卻是謀劃著贏取曹亮的信任,消除曹亮的戒心,並不打算真的將司馬如嫁地過去。

事實上,司馬家與曹亮交惡由來已久,現在欲送女給曹亮做側室,也暫時只是司馬懿一廂情願的想法,曹亮那邊,還得去找一個媒人來說合。

所以想要促成這樁親事,媒人極為重要和關鍵,侍中何曾顯然算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畢竟在正始年間,何曾並未投靠那一方的勢力,而是孓然獨立,潔身自好,很有清譽,由他來當這個媒人,至少沒有什麼顧慮。

司馬懿提出之後,司馬師當即表示同意,並立刻前往何曾府上,請求何曾當這個媒人。

何曾對司馬師的到來表示詫異,畢竟他一向清白獨立,並不與人拉幫結派。

司馬師說明了來意,何曾十分的驚訝,按理說以司馬家的地位,嫁女必定是正妻的位置,可這回司馬師的長女,卻要給曹亮做側室,實在令人是匪夷所思。

不過詫異歸詫異,但何曾卻是滿口應承下來,畢竟這不過是一樁舉手之勞的,卻可以和司馬家交好,符合何曾的預期。

歷史上,在高平陵事變之後,何曾很快地就改變了中立的立場,快速地投靠了司馬家,成為西晉的開國功臣。

很顯然,此時的何曾並非是真得獨立,而是兩派都不得罪,瞅準時機,效忠於得勢的一方,以為自己搏一個好的前程。

如今朝中的形勢,許多人都是誤以為曹爽得勢,紛紛投奔於他,但何曾卻擁著極為敏銳的政治嗅覺,認為司馬懿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當然,在局勢未曾明了之時,何曾是不會輕易地表明自己的態度的,因為站錯隊的代價,往往是要付出全家老小性命的,何曾不敢輕易地去冒這個險。

而保一樁媒,卻是無關於政治站隊的,如果這樁親事說成的話,何曾也就因此而得到了司馬家的親近機會,這樣的機會尋常可是不多的。

何曾欣然地前往高陵侯府。

此時的曹亮,正閑賦著家,無所事事,當然,這個無所事事也是曹亮做給別人的看的,事實上曹亮外松內緊,暗中布署著一切。

柏靈筠送出來的情報顯示,司馬家已經在加緊地布局了,雖然曹亮不清楚何時將會發起政變,但絕對不會是在比較遙遠的正始十年了,也許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司馬家便會有所行動。

對於曹亮來說,時間緊,任務重,正是他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

這時下人進來稟報,侍中何曾前來拜訪,這讓曹亮是大惑不解,自己和何曾素無交情,也沒有什麼往來,他突然前來,也不知所為何事?

雖然疑惑,但曹亮還是非常客氣地將何曾迎入中堂,寒喧了幾句之後,何曾便道出了此行的目的。

這回曹亮是真正的目瞪口呆了,何曾居然是受司馬家所託,前來說合親事的。

司馬如喜歡自己,並且表白過,但曹亮認為那不過是她的一廂情願,司馬懿和司馬師打死也不會同意,所以這一段時間來,曹亮對司馬如是敬而遠之,只要有機會,能躲多遠算多遠,曹亮覺得,也許過一段時間,迫於家裡的壓力,司馬如就會打消這個念頭的。

但沒想到,何曾此來,卻是受了司馬師的委託,說合這樁親事的,顯而易見,司馬懿和司馬師都是同意了這樁親事的,怎麼可能會出現這種情形呢,曹亮是一頭霧水。

自從在北邙山與羊徽瑜相識之後,曹亮與司馬家的關係,就徹底地走上了不歸路,當然,只有曹亮自己清楚,就算沒有羊徽瑜,他和司馬家也不可能和平共處,這是一個不死不休之局。

但讓曹亮詫異的是,司馬如鬧騰就算了,畢竟她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但飽經世故的司馬懿和司馬師又怎麼會同意這樁婚事的,尤其是司馬師,每次見面,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恨不得生啖其肉。

可是,現在何曾就是受司馬家委託而來,這事,百分之百的假不了,難道說司馬懿和司馬師想通了,想通過聯姻的方式和改善他們之間關係。

曹亮想也沒想,一口就回絕了:「蒙中護軍錯愛,在下惶恐不甚,只是家有賢妻,正所謂糟糠之妻不可棄也,請何侍中回稟中護軍及司馬太傅,這樁婚事在下斷不能應,深表歉意。」

何曾笑道:「曹輔國多慮了,司馬家也無意讓將軍停妻再娶,此次求親,也只是欲將司馬大小姐許配於將軍為側室,以曹輔國的身份,家中有妻無妾,似乎有失身份吧。司馬大小姐對曹輔國是一往情深,還望曹輔國不要辜負才是。」

曹亮堅辭不受:「實在是抱歉的很,在下與拙荊伉儷情深,舉案齊眉,所以並無納妾之念頭,更何況司馬大小姐青春年少,品貌無雙,不知多少世家子弟趨之若鶩,又何苦自降身份,來當側室?」

何曾道:「司馬大小姐所言,非君不嫁,中護軍愛女心切,故而有此婚議之事。更何況,以司馬太傅在朝中的地位,曹輔國如果與司馬家結為姻親的話,日後必可飛黃騰達,前途不可限量,這等美事,多少人都還羨慕不來,曹輔國又何必推辭。」

何曾確實有張巧舌如簧的嘴,如果不是曹亮心底裡面門兒清,說不定這事就讓他給忽悠了。

曹亮態度堅決,始終沒有答應,何曾反覆勸說無效,最終也只能是悻悻而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