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5章 送女為妾

司馬師被雷得是外焦里嫩,司馬懿的這個提議,司馬師壓根兒就沒有想過,這也太瘋狂了吧,如果說把司馬如嫁給甄德,那是為了拉攏郭太后,這樣的聯姻有利於司馬家,司馬師當然不會拒絕。

但嫁給曹亮,圖什麼呀?曹亮可是他們司馬家的死敵,送一個女兒給曹亮當小妾,那豈不是說司馬家就慫成熊樣了。人家看上你的家媳婦,當著千百賓客的面,搶了去,好吧,這咱忍了;現在人家又看上你家閨女,再主動地送上去,那是不是以後但凡曹亮看上的司馬家的女人,統統都讓人家打包帶走啊?

司馬師心有不甘地道:「父親,咱們就算是忍,也用不著如此下作吧,回頭我把如兒禁足了,讓他們不能見面便罷了,又何須低聲下氣地把如兒送給他做妾,那樣的話,我們司馬家豈不是淪為洛陽城的笑柄?就算將來把曹亮千刀萬剮,挫骨揚灰,亦不解今日之恥。」

司馬懿淡然地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韓信如不能忍胯|下之辱,豈有輔助劉邦取天下的機會,句踐如果不能忍亡國之恥,又豈有吞吳之日,當年在雍涼之時,為父與諸葛亮對壘,諸葛亮為激為父出戰,送婦人衣物與我,眾將皆忿,不忍其辱,獨為父坦然穿之,最後的結果你也看到了,倘若為父不堪受辱,憤而出戰,恐怕又將是另一番局面了。」

司馬師不解地道:「這孩兒當然知道,可世家聯姻,總要求個利益交換,先前父親欲將如兒許配給甄德,籍此而交好郭太后,但把如兒送給曹亮,又圖得什麼?如今曹亮只當個有職無權的輔國將軍,犯不著我們拉攏和巴結他吧?」

司馬懿輕哼一聲,道:「如果你把曹亮僅僅當做一個閑賦之人,那你就真得看錯他了。為父離開雍涼已經是十餘年了,但是雍涼局勢一直牢牢掌控在為父的手中,那怕曹爽派夏侯玄前往擔任雍涼都督,亦無濟於事。」

司馬師不是笨人,聽司馬懿這麼一說,立刻醒悟道:「父親的意思是曹亮雖然離開了并州,但一樣掌握著并州的軍政大權?」

「不錯,」司馬懿道,「曹亮在并州數載,有平定匈奴叛亂和擊退鮮卑進犯之功,深得并州的軍心與民心,更何況曹亮雖然離開了并州,但現在并州境內,仍是其麾下的原班人馬,包括并州刺史在內諸官,都未調用新人,這些人對曹亮必定是唯命是從。而且并州近洛陽,曹亮隨時可以召來一支勤王之師,這才是為父深為憂慮之處。」

以司馬懿的性格,想要謀劃大事,那肯定是要做到事事周全,料無遺算,京師洛陽這邊,別看曹爽兄弟掌握兵馬大權,但司馬懿已經做出了針對性的安排,牢牢地把京師的局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司馬懿完全有把握來對付曹爽。

但唯一讓司馬懿忌憚的就是曹亮在并州的勢力了,并州的上黨郡,距離洛陽只有二三百里的路程,以越騎營的速度,只需一日,便可抵達洛陽。

而且除了黃河天險之外,一路之上,再無任何的險阻,一旦被其突破黃河防線,越騎營便可以長驅直入,奔襲洛陽。

越騎營早已不是當年北軍五校了,在曹亮的調|教之下,這支騎兵已經完全有抗衡匈奴鮮卑騎兵的實力,司馬懿雖然沒有離開洛陽,但是對天下之事,盡皆在掌握之中,越騎營如何的厲害,司馬懿顯然已經通過其他的途徑的了解到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擋住越騎營的軍隊司馬懿還真沒有,這也就使得司馬懿整個計畫最終落實產生了風險。

必須要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來,否則司馬懿的計畫就必須要往後拖延了。

但司馬懿清楚,自己的身體已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人活七十古來稀,自己熬死天縱奇才諸葛亮,熬死了曹氏三代皇帝,現在也終於快輪到自己了,所以司馬懿迫切地需要有所作為,不為自己,只為後輩兒孫,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

現在終於讓司馬懿看到這一個機會了,如果能順利地解決掉這個難題,別說是司馬師的一個女兒,就算是五個女兒全部送給曹亮,司馬懿也決不會猶豫的。

「曹爽為人性狹多忌,此次將曹亮調回京師,兩人之間的關係已然出現裂痕,此時正是我們可資利用之時,將如兒送給他做側室,一方面可以加速瓦解他和曹爽的關係,另一方面,也讓他降低防備我們之心。師兒,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司馬師愕然地道:「父親是想要讓我與他化敵為友,這斷然不可能!」

司馬懿悠然地道:「為敵為友,永遠也只在你的一念之間,為了利益,現在你可以化敵為友,將來功成之日,同樣也可以化友為敵,只要你大權在握,生殺予奪,還不盡在手中。」

司馬師微微皺眉道:「如此一來,豈不是苦了如兒,年紀輕輕便要守寡。」司馬師終究還是心疼女兒的,曹亮死不足惜,但因此拖累女兒的終身,司馬師則是深為惋惜。

司馬懿微微一笑道:「許配給他也並非要嫁過去,只需將婚事拖延到明年,到時候大事已定,重新給如兒再找個匹配的人家嫁了便是。」

司馬師一聽大喜,姜還是老得辣,司馬懿的主意確實不錯,將如兒許配給曹亮,再以利月為借口,將婚事拖到明年,等曹亮一死,如兒最多也就是望門寡而已,並不失名節,將來重新找個人家一嫁,豈不是兩全其美。

「那以何人為媒?」此樁婚事能不能成,媒人可是關鍵,所以司馬師鄭重其事地問詢司馬懿道。

司馬懿沉吟了一下,道:「此事還需要一個能言善辯之人去才行,以為父之見,侍中何曾可當此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