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4章 說服

「螞蟻搖大樹!」劉猛冷笑了一聲,看來這個曹亮還真是有些自不量力,自以為拿了幾座城池,打敗了南部和左部的匈奴,就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了,居然敢在東觀和他們交手,那來得正好,也省下了劉猛再往前走了,先把他們給收拾了,再奪回祁縣那就輕鬆多了。

「傳令下去,準備進攻!」劉猛高聲地下令道。

……

原本每天這個時候,是匈奴人進攻最為猖狂的時期,潮水一般的匈奴人依靠著他們兵多將廣的資本,發瘋地攻擊著晉陽城。

但是今天卻是出乎異常的安靜,安靜的讓田豫在些不真實的感覺。

對於一位已經是年過七旬的老人來說,連續多日穿著幾十斤重的鎧甲登臨城頭指揮作戰,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何況天氣還是這麼的炎熱,每天卸甲的時候,田豫裡面的內衣完全被汗水給浸透了,整個人累得如虛脫了一般。

但是第二天田豫照舊會出現在城頭之上,指揮若定,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絕不能倒下,如果自己支撐不住倒下了,晉陽城恐怕也就完了。

正因為如此,田豫才一直堅持著,那怕他的體力和精力已經是嚴重地透支了,但他始終也沒有離開過晉陽的城頭。

但出乎意料的是,今天匈奴人居然沒有再發起進攻,原本被廝殺聲充斥著的城牆上此刻寂靜無聲,這也太委實奇怪了。

田豫登高遠眺,遠處匈奴人的營地似乎也變得空曠無人,有的營帳還在,有的連營帳也拆除了,似乎在一夜之間匈奴人就消失了。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田豫有些疑惑了,按理說匈奴人此時攻擊正急,不可能因為疲憊的緣故撤軍吧。

或許這是匈奴人的圈套也未可知,也行匈奴人久攻不下,故意擺出一副撤軍的模樣的,引誘魏軍出城追擊,而匈奴人在半途設下埋伏,一旦魏軍追兵進入到他們的伏擊圈,就會遭到他們的攻擊。

這種引蛇出洞的戰術,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戰術了,歷代兵家皆有採用,田豫作為征戰沙場的老將,肯定不會犯這種中二的錯誤。

現在是敵強我弱,魏軍只有依靠晉陽堅固厚實的城牆才可以勉強地與匈奴人進行周旋,而一旦陷入到野戰之中,匈奴騎兵的優勢便可以充分的發揮出來,揚敵之長,克己之短,這種賠本的買賣田豫是決計不會去做的。

於是田豫下令各部人馬繼續地堅守城牆,同時密切地關注匈奴人的動向,以防備匈奴人趁著守軍鬆懈的工夫,突然地殺一個回馬槍。

而田豫,也可以摘下頭盔透透氣了,至於身上的鎧甲,難穿也難脫,田豫也就沒打算把它給脫掉。

就在此時,突然有兵士來報,西城門外來了一群人,皆是平民打扮,為首之人,口稱是田刺史的故交,特來拜會。

田豫不禁有些納悶了,都這個時候了,怎麼還會有故交前來拜訪,難不成這是匈奴人的詭計不成?

田豫此刻正在南城門處,聽到西城門外有人求見,便立刻趕往西城門去了,如果真是自己的故交,那便親自迎他入城,如果是匈奴人想要詐取城池,田豫必定會毫不留情處置之。

到了西城門上,田豫低頭向下望去,城下的一行人並不太多,大約也只有十幾個,皆是平民的裝扮。

看到這一幕,田豫也略微地放鬆了一些,城下的人就算是匈奴人的姦細,那也不可能指望這麼幾個人就能拿下或擾亂晉陽城。

還未等田豫發問,城下一人呵呵一笑道:「國讓兄,別來無恙否?」

田豫定睛一看,竟然是曾經和他有一段交情的桓范,不禁為之一喜,下令打開城門,迎接桓范入城。

「元則老弟,哪陣風把你給吹來了?」田豫笑呵呵地道。

桓范拒絕出任冀州牧一直閑賦在家的事田豫是知道的,但是自從匈奴叛亂以來,晉陽就成為了孤島,消息隔絕,雖然田豫數度派人前往洛陽求援,但卻如石沉大海,沓無音訊,到現在也看不到援兵的半個影子。

桓范突然到了城下,讓田豫不禁疑心桓范就是朝廷派來的援兵,但看著怎麼也不像啊,哪有援兵十來個人,還穿著普通百姓的衣服,感覺桓范不是來救援的,倒像是來遊歷的。

但不管這麼說,他鄉遇故知,都是一件難得的喜事,更何況,桓范雖然在朝中沒什麼好人緣,但前些年在青州之時,仗義執言,救了田豫一回,有這層人情在,田豫自然對桓范是客氣的很。

「小弟不遠千里而來,就是為了救國讓兄於水火啊!」桓范呵呵笑道。

田豫眼前為之一亮,道:「莫非元則是奉了朝廷之命,出援并州的?」

桓范道:「出援并州的另有其人,桓某不才,忝為軍師祭酒中典軍,輔佐平北將軍至此。」

田豫面帶驚異之色,道:「素聞元則性情高傲,就連屈居於鎮北將軍呂昭之麾下都不肯,此番為何甘為旁人之幕僚,這平北將軍乃是何人?」

桓范故意沒有透露,而是道:「自四月以來,平北軍一路北進,連克蒲子、茲氏、大陵、祁縣,以萬餘步騎破匈奴十萬人眾,國讓兄以為如何?」

田豫驚呼道:「原來援軍已至,怪不得匈奴人此番會倉皇而走,莫非元則來報,某還蒙在鼓裡。二月之間,連下四城,真名將風範也,當朝除了司馬太傅,恐再無第二人有如此將才了,只是司馬太傅若挂帥出征,必為大都督,平北將軍如此低銜恐為不配,元則老弟你就不用賣關子了,如今這平北將軍是究竟是何人,你直言無妨,某還真有心結交一二。」

桓范笑了笑,道:「說了恐怕你也不認識,這平北將軍乃是高陵亭侯曹演之子曹亮,年方二十三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