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喪金為誰而鳴 第三節

黃河岸邊,兩股軍隊發現了彼此的存在。二長二短的信號從號角里吹出來,訓練有素的袁軍主騎們開始大聲喝叱騎兵變換隊形,其中一半的騎手摘下得勝鉤上的短槊,把身體伏下來,排成一條橫列,每一個人與同伴都相隔半個馬身的寬度;另外一半則摘下挎肩的弓箭,保持在槊手前十步的距離。

這是一個最標準的烏丸式攻擊隊形,首先馬弓手們會放緩速度,射出第一和第二支箭,令敵人造成混亂,這時候槊手大舉突前,用長槊和矛對敵人進行掃蕩與刺殺,一舉貫穿陣形。馬弓手們會再度射出第三和第四支箭,並向兩側偏離,走過兩條弧線,在戰陣的另外一側與破陣而出的槊手會合。

顏良的部下只有五百人,所以沒打算長時間跟敵人糾纏,一旦突破敵陣,就可以輕鬆回到大營。這次會面,比顏良想像中收穫要大,如果能和漢室搭上線,那對冀州一系將有極大的好處,還有什麼比輔弼天子更能贏得聲望的呢?所以他急於返回,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沮授。

「將軍,東方與南方都有敵人蹤跡!身後也有敵人跟進。」斥候飛快回報。顏良點點頭,楊修果然沒說錯,曹軍得了消息,派了三路兵馬來圍剿。不過顏良也沒說錯,這些人在他眼中,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

目前擋在他們與大營之間的,是一大隊步卒。大戟和長矛林立,隊形頗為嚴整。他們選擇的位置很巧妙,右側是黃河,左側是一處綿延的丘陵,隊形正好卡在中間。想要攻擊他們,唯有做正面突擊。彷彿算準了袁營不會出來接應,這隊曹兵的背後甚至不做防備。

顏良在馬上觀察了一番,彈了彈手指,讓隊形變得更狹長一點,這樣雖然犧牲了側翼的安全,但讓正面的穿透力變得更強。副將提醒他說,他們的後方和右側的敵人如果施加壓力,整個隊伍將會陷入危險。

「不用理睬他們,專心突破眼前的步陣便是。」顏良想了一下,又下達了一個指令,「讓騎陣的左隊突前一點。」副將領命而去。

五百匹烏丸駿馬一齊賓士起來,聲勢極為浩大。大地微微地震動著,如同一頭遠古巨獸踏地而來。徐晃站立在陣形後方,神情嚴峻,宛若碣石般沉穩。手旁的鼓兵不疾不徐地敲著鼓點,提醒每一名士兵嚴守在自己位置上,而戰陣兩側的督戰隊則半舉大刀,嚴厲地監視著任何可能出現的逃兵。

士兵們聚精會神地抓緊手中的長矛與大戟,矛尖斜挑,戟頭高立。敵人的騎兵衝過來,會首先被長矛刺中,然後戟頭會狠狠啄下去,用鋒利的刃鑿破騎手或馬的腦殼。

弓弦聲響,他們身後的弓手開始放箭,這意味著敵人已經進入到一百五十步的距離。很多人滴下了冷汗,呼吸變得急促。鼓點聲一變,徐晃發出了一個明確無誤的指令:「聚!」

聽到命令,士兵們齊刷刷地向右側的同伴擠過去,讓彼此身體靠得緊緊的,一點縫隙不留。這是抵禦騎兵衝擊的必要措施,一則讓陣型變得更加緻密;二則讓士兵彼此夾緊,即使有人想轉身逃走也不可能。

徐晃嘴唇緊抿,不再給出任何指示。他已經看到,那些騎手俯低了身體,一手持槊,一手抓住馬脖上的韁繩,雙腿緊緊夾住馬肚子,這是即將發起突擊的姿態。下一個瞬間,駿馬匯成的大浪將會狠狠地拍擊在礁石之上,發出驚天動地的撞擊,他甚至可以嗅到即將四濺的血腥。

可就在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敵人那邊傳來幾聲號角,在戰陣左路突出的騎兵突然放緩了速度,開始向右側急轉,而其他敵騎也隨即撥轉馬頭,陸續轉向,陣型絲毫不亂地在徐晃的陣前划過一條漂亮的弧線,向右邊反轉切去。

這讓徐晃和他的麾下都愣住了,感覺就像是用盡全身力氣打出一拳,卻打空了。此時整個陣型已經被擠得很密實,無法散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敵人離去。只有弓手們還在拚命放箭,希望能留下一些戰果。

這一個漂亮的陣前急轉不光是避開了步陣的鋒芒,而且讓徐晃的部隊陷入混亂。這個拒馬陣型聚得特別密實,重新散開排列成追擊隊形要花不少的時間,等於是短時間內癱瘓在了原地。

可是,顏良到底是什麼打算呢?徐晃一邊重新調整部署,一邊在心裡琢磨。顏良的右側是一道連綿的丘陵,他不可能越過徐晃的陣勢突圍。騎兵們唯一的出路,是轉向南側或者回頭向東,但那兩個方向有關羽和張遼的追兵。徐晃眉頭緊皺,怎麼也想不通顏良會如何破這個局。

而顏良此時已經率隊全體轉向了南方,一陣馬匹嘶鳴,為首的騎士很快攀過幾叢亂石雜草,大聲喊道:「前方三百步,有敵!旗號,關!」顏良點了點頭,縱馬衝到隊伍的最前列,大吼道:「關羽陣前敘話!」

對面的部隊稍微停滯了一下,很快一員手提長矛的長髯大將驅馬出現在陣前。顏良打量了他一下,大聲喊道:「漢室興旺,匹夫有責。關將軍何不隨我去見袁公。」

關羽不以為然地擺了擺長矛,對這個建議不屑一顧。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大戰前的叫陣勸降已成為一種慣例,一種儀式,並沒有多少實質意義在裡面。顏良對關羽的反應也不意外,他從來沒打算單靠唇舌就說服關羽——剛才楊修給了他一個絕妙的提示。

於是顏良運足氣力,又發出一聲大吼:「玄德公正在黎陽做客,將軍不要自誤!」這一聲出來,對面的關羽臉色驟變,連帶著他身後的士卒都一陣騷亂。

誰都知道關羽和玄德公的關係,也都知道關羽如今在曹營的微妙地位。此時顏良這一聲喊出來,關羽立刻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若是二話不說直接開打,等於宣告與昔日主公徹底決裂;若是不戰而走,卻是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顏良這句話真偽難辨,萬一只是隨口大言,玄德公根本不在河北,關羽便會立刻成了呂布一樣的笑柄。

關羽麾下的士兵都是臨時調撥來的,談不上什麼忠誠,他們此時聽到,無不心懷疑慮,陣型出現了混亂。顏良看到對方心意動搖,不失時機地下令騎兵們發起突擊。

騎兵們紛紛催動馬匹,再度擺成進攻的姿態。關羽回過頭去,拚命揮舞著長矛,督促士卒儘快擺好隊形。可他的控制明顯變弱了,很多人還沒擺好木盾,很多人還握著弓箭,不知所措地呆望著前方。踏破這一盤散沙,實在是輕而易舉之事。

這時候,意外發生了。袁軍的後隊突然發生騷動。還沒等顏良搞清楚怎麼回事,一名斥候飛奔而來,驚慌地對顏良說:「後方,敵襲!」

顏良眉頭一皺,登高去望,看到一大隊曹兵騎手已經楔入後隊,雙方的加速距離都不夠,只能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混戰搏殺。不斷有曹軍和袁軍的士兵跌落馬下,殺聲四起。不過明顯袁軍的傷亡更多,因為他們不得不先調轉馬頭,才能與敵人廝殺,而且沒有馬弓手掩護——他們都留在隊列最前攻擊關羽。

徐晃的部隊不可能來得這麼快,他也沒那麼多騎兵。那麼附近能發動這種規模攻擊的,只能是張遼!

「這個混蛋……他不怕我會殺了呂姬嗎?」顏良又驚又怒。

從剛才開始,張遼的騎隊就一直遙遙地綴在後面,虛張聲勢地跟隨著。顏良只道他們只是為了應付差事,沒有多做提防。他的想法很簡單,就算楊修是個騙子,張遼也絕不敢翻臉動手,除非他不再關心呂布女兒的生死。

可張遼居然真的翻臉了,而且還選在了這麼一個時機。他利用袁軍背對自己發起進攻的時機,狠狠地給了顏良屁股一下。

可是顏良此時已經無法叫停進攻。袁軍的前鋒已經插入關羽的陣勢,霎時間就有數十名士兵被長矛挑翻,還有更多人被高大的馬頭硬生生撞倒在地,再被鐵蹄踐踏,慘呼連連。原本不算嚴整的陣線一下子被敲開一個大大的血色缺口。騎兵們爭先恐後地從這個缺口湧進去,迅速朝前方同伴的側翼補位,很快形成足夠的寬度,減少接敵方向。

關羽的步卒一下子被打懵了。弓手們平舉短弓,不管不顧地把箭射向缺口,即使誤傷也在所不惜;被長矛格擋的步卒們紛紛抓起短戟,朝著身陷陣中的袁軍前鋒瘋狂地擲去,以期能阻擋他們前進。一些老兵試圖抓起地上的大盾,發現它們居然被過於緊張的新兵踩在腳下。老兵們大聲推搡,新兵們只得驚恐地持刀撲上前去,反而讓陣形變得更加混亂不堪。

只要顏良的騎兵源源不斷地沖入缺口,繼續擴大戰果,那麼關羽的部隊很快就會被打得分崩離析。可是後續部隊已經被張遼的騎兵纏上了,無法脫身,反而造成了前後分離的狀況。

關羽部隊逐漸從混亂中回過神來,如夢初醒的各級指揮官開始組織反擊。數十名身披皮甲的戟士排好了長列,在屯長的喝令下,一齊高抬長戟,然後狠狠地啄下去。每次鑿擊都能擊穿幾匹馬或騎手的頭顱。滴著鮮血和腦漿的戟頭再度被抬起,戟士們大喝著上前三步,繼續對敵人進行打擊。對於這種人,失去速度的騎兵沒什麼好法子對抗,戰馬的嘶鳴和騎手的呼救聲此起彼伏。

在他們的鼓舞下,其他士卒拔出環首刀,從兩翼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