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
段勇平詫異地喊道。
因為小霸王出海的第一站就在東南亞,而在暹羅算起來在東南亞也算是比較富裕的國家,畢竟也是堂堂四小虎之一,所以他對暹羅還算是比較了解的,甚至前年還專門去過一趟小霸王在暹羅的分公司。
這幾年,暹羅的經濟增速一直都在8%,9%左右徘徊,可以說經濟表現好的不得了,妥妥的新興經濟國家。
這樣的國家,他著實看不出有什麼,能有被方辰薅羊毛的地方。
「其實不只是暹羅,星城、大馬、爪哇這些東南亞國家,都在我的計畫之內。」方辰淡淡地說道。
在97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因為東倭採用雁行模式,不管是四小龍還是四小虎,甚至整個亞洲的經濟發展,都呈現出了高速增長的態勢。
何為雁行模式,該學說首先在美國出現,東倭對其極為讚賞,力圖將其作為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在西太平洋地區,各國的經濟發展像雁陣一樣有序。
美、東倭作為領頭雁,亞洲四小龍為第二梯隊,四小虎等國家為第三梯隊。
具體來說,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特別是70、80年代以來,作為在東亞地區唯一的經濟發達國家,東倭開始逐步向東亞地區進行直接投資,在東亞地區建立了以自己為核心的東亞雁行國際分工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東亞雁行發展模式。
戰後以來,率先實現工業化的東倭依次把成熟了的或者具有潛在比較劣勢的產業轉移到亞洲四小龍,後者又將其成熟的產業依次轉移到東盟諸國,80年代初,華夏東部沿海地區也開始參與東亞國際分工體。
勾勒出一幅以東倭為領頭雁的東亞經濟發展的雁行圖景,在他們之間形成了技術密集與高附加值產業—資本技術密集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階梯式產業分工體系。
可以說,整個東亞,甚至包括華夏在內,都因為東倭的這套雁行模獲得了一些發展機會。
不過,華夏因為體量太大,再加上屬於整個雁行模式的最後,整個梯隊的末尾,所以相對而言,雁行模式對華夏的影響只是局部的。
但對於暹羅這樣的中等國家就不一樣了。
暹羅因為自七十年代加入東倭的雁行模式中,GDP從1980年的三百億美元,增長到了1997年的一千五百億美元,短短的十七年內,直接翻了五倍。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暹羅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因為眾所周知,超越世界平均增長水平的高速增長,絕然是一個不可長時間持續的事情。
持續的時間會隨著國家的大小,人口的多少,以及執政水平而改變。
通常而言,越小的國家持續時間越短,越大的國家持續時間越長。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除了盧森堡、卡達等少數天賦秉然的小國家,正常國家經濟增長的天花板必然是美國。
而如果一個國家能夠長時間的持續高速增長,那要不了太久,人均收入就會超越美國了。
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甚至可以說中型國家以上,真正從發展中國家進入發達國家序列的,最近五六十年來,只有南高麗一個國家。
於是問題就來了。
習慣高速增長的國家,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
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
至於南高麗,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尤其是自從1995年,東倭匯率從最高點80:1美元開始下降,大量的日元跑到了東南亞和南高麗,香江,甚至可以說整個亞洲。
只是相對而言,中亞和南亞、以及中東的亞洲部分距離東倭太遠,再加上實在不是投資的好地方,以及華夏的體量太大,而且人均收入太低,並不存在什麼泡沫,所以即便有少量熱錢過來,但影響並不算是太大。
而對於暹羅、爪哇、星城、呂宋、南高麗來說,從1995年到1997年,短短的兩年時間內,房價和股市基本上都翻了兩三倍,大量的泡沫被製造出來,也就有了被索羅斯這樣國際金融大鱷盯上的基礎。
嗯,沒錯,還是索羅斯。
可以說,除了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索羅斯因為被他關在俄羅斯的緣故,沒有來得及摻和,其他九十年代全世界的金融危機,都是由索羅斯來主導的。
所以早在四五個月前,朱長虹就已經注意到索羅斯的人已經在偷偷借出日元購買泰銖。
但索羅斯有沒有發現他,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方辰傾向是有的。
雖說國際金融市場,就是典型的黑暗森林,誰也看不見誰,誰也不知道自己在作為獵人把別人當做獵物時,自己是不是也是別人眼中的獵物。
可對於少數的金融天才來說,還是有例外存在的。
而顯然索羅斯就是,那少數的金融天才,他們掌握著金融世界的法規,在金融世界中無往不利。
但前提是,別碰到方辰這樣的掛逼。
一想到,索羅斯在自己手裡吃的幾次虧,方辰的嘴角不由閃過了一絲笑意。
將暹羅等東南亞國家存在巨大經濟泡沫的事情,給段勇平他們簡單的說了說。
段勇平等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這些金融上的東西著實是不怎麼懂的,甚至包括別列佐夫斯基在內。
不過看方辰這信誓旦旦的模樣,應該是沒有錯的。
畢竟在這樣的大事上,方辰還沒有出過錯,每次出手都給擎天帶來的豐厚的收益。
然而這也是段勇平為什麼,一直不願意接受方辰贈與他1%擎天股份的原因。
如果擎天所有的發展,都有他的一份功勞在裡面,那他拿股份也就拿了,可往往現實是,方辰動不動從別的地方弄一大筆錢來。
而他拿了擎天的股份之後,是不是就意味著連方辰自己弄回來的錢,也有了他的份了?
這顯然是不公平的,畢竟他偏偏什麼力都沒有出。
更別說,擎天每次有了這些額外的錢之後,就開始大跨步的前進。
「不過,四小龍和四小虎的發展始於東倭,也終究敗於東倭。」方辰嘖嘖的感嘆道。
剛才也說了,正是因為東倭開始搞雁行模式,所以才有了四小龍和四小虎的經濟高速發展。
那他們自然也避免不了,受到東倭經濟下滑的影響。
甚至可以說,東倭國內外的投資者,包括東倭的銀行和各種對沖基金利用外匯套利交易在東南亞國家大進大出,成為導致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誘因。
1985年因為廣場協議,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大幅度升值,這就造成了兩個情況,一是東倭的製造業,因為匯率的增長而變得更加昂貴了起來,大大的減少了東倭製造業的競爭力。
二是東倭的金融業的改變,只不過這個改變對於東倭金融業來說是良性的,因為他們手中的日元變得值錢了。
這兩種情況就導致了,東倭金融業把大量的日元借給了東南亞,畢竟本國的製造業競爭力不行,發展速度下降,那麼作為金融業自然要將錢給獲利更多的地區。
尤其是在1987年,因為盧浮宮會議,東倭一年內被迫將利率降低到了2.5%,而同期的發展中國家都在10%乃至於12%以上,像美國和歐洲還有7%以上的利率。
這下,東倭金融業手中的日元更就只能選擇撒出了,所以這才出現了東倭企業全世界大規模撒錢的盛況。
甚至已經到了,即便有日元投資東倭,那也只是投資房地產和股市,絕不會投資製造業的地步。
東倭製造業的大幅度衰落,也為東倭後退三十年,乃至於四十年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除非東倭製造業恢複,要不然東倭只能永遠的衰落下去。
但是東倭的現狀而言,其製造業只會持續的後退,幾乎沒有觸底反彈的可能。
然而最可恨的是,東倭大規模的釋放日元投資,刺|激東南亞產生了大量的泡沫後,並沒有想辦法遏制這一現象。
而是為了拯救東倭自己的製造業,1995年推動了日元的貶值,這下可好,原本還有一些日元資金在東倭國內,這一看日元貶值了,也跑了。
這下東南亞的金融泡沫就更為嚴重。
不過不得不說,東倭的行為是無恥的,但其實作為東倭的製造業來說,也挺無奈的。
日元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