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對外提供荒漠治理服務,秦元清並沒有多說什麼,因為他相信有關部門能夠權衡利弊,處理好這事。
秦元清此時開始以『金烏工程』指揮部總指揮的身份召開一次會議,商討關於在哪建立聚變核電站的事宜!
畢竟『金烏裝置』兩次實驗,均都取得圓滿成功,在科研中心進行各種研究的時候,在哪建立聚變核電站就成了必要又緊迫的事情了,畢竟可控核聚變取得成功了,怎麼將它利用起來,就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金烏工程』進入第二階段。
按照國際慣例,核電站的選址要求非常高。根據國際上通行的選址原則,地質、地表、氣象、水文、環保、土建、運輸、電站工藝、電網、社會等因素都必須嚴格考慮。
首先在地理上,核電站必須建在經濟發達地區的相對偏遠地區,50公里以內不能有大中型城市。要求廠址深部必須沒有斷裂帶通過,而且要求核電站數千米範圍內沒有活動斷裂,廠址100千米海域、50千米內陸,歷史上沒有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廠址區600年來也沒有發生6級地震的構造背景。從核安全的角度來看,核電站選址必須考慮到公眾和環境免受放射性事故釋放所引起的過量輻射影響,同時要考慮到突發的自然事件或人為事件對核電廠的影響,所以,核電站必須選在人口密度低,易隔離的地區。
另外,核電站在運行過程中要產生巨大熱量,所以核電站的選址必須靠近水源,最好是靠海,這也是大型核電站都建在海邊的一個重要原因,並且靠海還可以解決大件設備運輸問題。萬一發生危險,在平的海岸線和放射物均勻發散的情況下,污染陸地面積只是完全在內陸的一半。但是建在海邊有利的同時也多出一個風險,就是海嘯或者颱風帶來大浪的可能。通常會建設防波堤來抵禦巨浪的衝擊。但是防波堤只能抵禦一定程度的衝擊,如果是比較大的海嘯的話,防波堤無能為力,很可能產生十分嚴重的後果。
當然這是裂變核電站,作為聚變核電站,安全性大大提升了,但是因為它的體積又會大很多,使得又會面臨很多問題。
不過與其他國家需要重新建聚變核電站不一樣,華夏因為之前建設十座現代化核電站時候,本身在秦元清的干預下,就預留了今後改建核聚變的空間以及可能性。
所以他們需要做的是,從這十座裂變核電站中選出一座來,改造為聚變核電站。
綜合考慮了各方面因素,再加上秦元清的一些感情偏向,最終聚變核電站的選址被定在了閩省水仙市的雲霄核電站!
如今的閩省,閩南三座城市的GDP均超過萬億級別,省會榕城的GDP也破萬億級別,意味著閩省一個省有著4座萬億級別的城市,其在華夏經濟板塊中常年排在全國第五位,僅次於粵省、蘇省、魯省、浙省!
而聚變核電站落戶於這裡,毫無疑問可以給閩省安裝上一個強有力的引擎,可以讓閩省發展得更快。
這麼一座聚變核電站,再配合閩省境內的一些中大型水電站,就可以滿足整個閩省的電量需求,甚至還能像粵省供電!
會議確定選址位置後,很快就有相關負責人聯繫閩省相關部門,進行工作上的協調。
雲霄核電站的業主單位是華核國電水仙能源有限公司,而其主要股東確實華夏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很快相關文件就下發到相應的單位,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入駐核電站,便是安保工作也在第一時間落實,甚至於文件剛剛抵達業主單位的時候,一支團級野戰部隊已經抵達了該區域,並且完成了部署,對該區域及周邊地區進行軍事管控。
秦元清則是和一批核工業集團的工程師們一起抵達核電站,其中既有核工業集團的總工,也有此核電站設計負責人、設計總工,核電站建設的項目經理,主要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
「此核電站建設了12台AP1000核電機組,機組均為華龍一號,是華夏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完成土建施工,總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年產值450億元,年利稅達150億元!」核電站的領導介紹道:「堆型採用壓水堆,設計壽命60年!」
「當初核電站的設計資料可與施工現場都核對得上?」秦元清望向設計單位的總工,問道。
「秦院士,這一點您可以放心,核電站建設過程中,專門有一支設計團隊作為駐工地代表,全程跟著施工,把控施工按照設計施工!」設計總工堅定有力地說道。
秦元清與核工業集團的工程師們對核電站現場展開了實地考察,並且對示範堆的設計交換了意見。
雖然說,可以直接以『金烏裝置』直接移植進來,直接作為核心堆,但是畢竟現有核電站有具體的情況,直接移植進來能否發揮最佳的效能,又是另外一件事。
與此同時,接到調令的研究人員、工程師源源不斷地從各大研究機構、『金烏工程』科研中心趕過來,參與了將這一座裂變核電站改造為聚變核電站。
如何用最適合的造價將一座裂變核電站改造為聚變核電站,就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關係到整個『金烏工程』第二階段的成敗。
經濟、技術總是需要綜合考慮,才能在這中間尋找一個平衡。
而且可不僅僅如此,作為今後閩省的能源中心,幾乎可以說供應著整個閩省的電力,所以單單是核電站的改建還不行,還涉及到各個高壓電塔、高壓線的整合,這就是一個大工程。
這個大工程,將會為接下來其他核電站的改建積累經驗,提供幫助!
可以說,一座裂變核電站改造為聚變核電站,看似是一個點,實際上是一個面,甚至是一個立體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為此,秦元清抽調過來的研究人員、工程師組成了一支二千人的團隊,專門駐紮在閩省,展開研究、調研、設計,以此也方便明年的有序展開。
秦元清在前期調研的時候,還抽空回了一趟老家,畢竟核電站距離他老家也就是一個小時的路程,說遠並不遠,秦元清還做不到大禹那般為了治水三入家門而不入的偉大情懷。
漸漸地,隨著調研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資料匯聚,不到一個月時間,秦元清心中漸漸有數了。
首先,就是12台AP1000核電機組是肯定遠遠不足的,畢竟今後改建完成的核電站,是要供應整個閩省的,12台AP1000核電機組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也不能是採用AP1000核電機組,而應該是磁流體發電機組,經過初步計算,需要150台磁流體發電機組,其中20台磁流體發電機組作為備用機組。
這樣的話,一天差不多用掉五十多公斤的重水!
看似重水很多,可是哪怕按最貴的行情,一公斤四千元來算,五十公斤的重水大概也就二十萬,就算按照六十公斤重水來計算,也就二十四萬元。
可是每天最多二十四萬元的燃料,就夠整個閩省用一天,而且還有多餘的供應粵省。
當然工程也是進行分期進行,第一期就是示範堆的建造,基本上基於秦元清設計的『金烏裝置』進行適當優化修改。第二期就是磁流體發電機組的建設。
整個裂變核電站改造成聚變核電站,再到高壓塔、高壓線等的重新梳理,整個時間將多達二年。
而秦元清親自組建的這支團隊,還是受『金烏工程』指揮部的領導,然後他們的人物,就是在今年完成整個方案的設計,包括投資。等到明年就可以直接進行動工。
等到團隊組建完畢,任命了各個領導後,秦元清就再次離開了,返回『金烏工程』科研中心,他不可能為了這個裂變工程改建為聚變工程,就這麼一直在核電站,他只需要負責開頭,後面自然有團隊去完成,不然的話,把他劈成兩半甚至是十半,秦元清也還是感覺自己不夠用。
在秦元清返回科研中心,這一台『金烏裝置』已經連續完成穩定運行2小時、3小時的實驗,而實驗的溫度都是一億攝氏度,在進行穩定運行時間的測試後,則是會進行反應室最高溫度的測試。
在後面,則是其他各個方面的測試,為了這些測試,各種材料都有備份,而且備份還不止一份,一旦某個部位出現問題,將由相應的工程師進行檢查、替換,然後修復完成。
這個科研基地,用不了幾年,根據規劃也會改建成聚變核電站,專門供隴省使用,畢竟這樣可以重複利用相應的資源,而不至於直接報廢,導致資源的巨大浪費。
至於科研中心的科研人員,隨著自己使命完成後,自然由組織進行相應的安排,這些自然會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秦元清回到科研中心,主要就是處理自己的工作,畢竟很多東西,都是需要他進行簽字同意,才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