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共逐鹿 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

第五倫來到蜀郡第一件事,不是入成都,而是直奔郫縣祭祀先師,沒有冗長複雜的儀式,一切從簡。

皇帝已經在山上待了足足半個時辰,作為「五德衛」騎都尉的竇固,等得幾欲打哈欠,他手肘頂了下一旁發獃的副都尉陰興:「君陵,汝說說看,陛下在揚子墓前,會說何事?」

陰興想了想,壓低聲音回道:「我猜是以天子身份,告慰先師。」

陰興家族大落大起,童年被擄入宮,差點被閹了當宦官,跟著姐姐過過苦日子的他,對地位變化格外敏感。

他說道:「項羽說過,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十八年前,揚子被新莽君臣逼死,十八年後,陛下已誅莽滅成,做了皇帝,不再是過去的布衣,自然應重新祭祀,修整墓冢,以配得上帝師身份。」

竇固則不然,他頗受伯父竇融影響,少年老成,容易多想,遂道:「我聽伯父說過,揚子雖潦倒一身,卻不在乎身份地位,陛下自然知曉,我猜,陛下更想告訴先師,揚子已配享孔廟,被公認為儒家大賢了!」

早在多年前,第五倫就親至曲阜,召集北方群儒開會,敲定了儒門道統傳承次序:以孔子的愛徒顏淵、曾子;戰國時大家孟子、荀子,以及揚雄五人配享祭祀。

作為揚雄的學生,第五倫受揚學而承志,誅滅新莽,因繼道統,將再度開創盛世!順理成章!

兩個年輕人在這瞎猜,卻無人知道第五倫獨自在老師墓前,都說了什麼話,從事後看,似乎竇固的猜測更接近事實些。

第五倫離開時,給揚雄燒去了兩本書,其一名為《子云翁辭賦全集》。

裡面收錄了揚雄年少時的《綿竹賦》、《成都城四隅銘》、《蜀都賦》,以及到長安後所作的《河東賦》《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以及《酒箴》《逐貧賦》等,上好藤紙所印,封面上是巴山蜀水的畫作為封皮。

而另一本,則名曰《揚子集》,諸如《太玄》《法言》《訓纂》《十三州箴》等揚雄晦澀難懂的著作,盡在其中。

這兩種書,皆以雕版印刷上千冊,雖然第五倫不將其強行列入科舉考試範圍,卻分別作為郡縣「小學」,四京四所「大學」的藏書,成了各地入學士子最容易看到的「課外讀物」。

揚雄的辭賦本就極好,正適合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年輕人,而太學生多半二三十歲,更喜歡思變,應該有人能稍稍讀懂《太玄》等篇了。

加上每所學校都要掛孔子及五哲畫像,畫像下摘選其「名人名言」,諸如孟子的「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荀子的「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輪到揚雄,則是「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

這都是普世的學問,哪怕不要求學生們路過必須作揖拱手,幾年看下來,耳濡目染,就算依然不能理解揚雄,至少也能記住他的名,他的話。

第五倫知道,老師晚年的夢想,就是通過著述來「成聖」,聖雖難至,但「賢」確已躋身。

離開郫縣時,第五倫看向那片山崗,還有山下準備開工的「子云亭」,輕聲道:

「夫子可以瞑目了。」

「子云之名,揚子之學,已播於天下!」

……

整場祭師,能站在第五倫身邊十步的人,唯有其師兄侯芭。

侯芭十八年前留下給揚雄守墓三載,天下大亂後,他被公孫述除為大夫,曾兩度往來成都與長安,替白帝鼓搗「魏蜀同盟」。但在兩國關係破裂後,遂住在了長安,第五倫讓侯芭在太常任職,重編揚子集等事,多有侯芭之勞。

魏國滅成後,侯芭念著公孫述當初不犯先師之墓,又對自己有提攜之恩,還唏噓了很久。第五倫因其在成家朝廷做過官,熟悉當地士情,遂任命為「益州祭酒」,仍隸屬於太常,主管這一州的文教事業。

在其位謀其政,侯芭今年初到任後,就列了一個常常的「蜀中才俊人士」名錄,當夜才回到郫縣,侯芭就將這份心血之作向第五倫獻上……

第五倫正在吃飯,膳食很簡單,他吃膩了大魚大肉,就用蜀中稻米飯配著郫縣的腌豆瓣佐餐,只恨這年頭沒有辣椒,少了些滋味。

還有一堆事一堆人排著隊等第五倫處理,隨著地盤擴大,需要處理的政務也越來越多,他只能給侯芭這點時間,遂以箸指紙道:

「君輔且一一說說,這名錄上諸人都有何事迹。」

侯芭應諾,說道:「自公孫述稱蜀王,僭白帝以來,也曾尋訪蜀中才俊豪傑,然多有不應者,甚至有強辟不就,被迫自殺之人!」

比如廣漢郡梓潼縣,有位前漢知名的郎官李業,王莽執政,他看出不對,遂辭官回家,郡守兩次徵辟,李業以病相辭,王莽聽說後也相召,然李業寧死不從辭,隱居故里。

到了公孫述稱帝後,仰慕李業大名,遣人再召,對方屢屢不就,於是公孫述大怒,說若李業答應,則授公侯的職;如不答應,則賜他毒藥,結果李業也夠剛烈,直接搶過使者用來威脅的毒藥一飲而盡!

他這一死,公孫述的名聲在名士圈頓時稀爛,士人驚呼:「公孫述連王莽都不如」!反而激起血性,辭官自盡的事又出了好幾回。

侯芭道:「另有數人,則是僥倖活命,但仍不奉公孫。」

諸如巴郡閬中大名士譙玄,漢成帝時做過侍郎,是桓譚的同事,和揚雄也有往來。新莽時譙玄回鄉隱居,被公孫述逼迫做官,老頭子差點喝了毒藥,譙氏捐出一千萬錢苦苦賄賂,才讓使者作罷。

好傢夥,大漢最黑暗的年代,好歹只是花錢買官,你這公孫成家,是花錢辭官呢!這要是五辭五讓的第五倫,豈不是要辭窮了?

而更誇張的是犍為郡人任永、馮信,他倆好像約好了一樣,都假託患青光眼,也就是白內障,辭謝徵召。

「年紀不大,豈會有青光眼?公孫述不信,派人監視,若二人有異樣,便要嚴懲。任、馮為了瞞過公孫,其妻、婢在面前與僕從私通,竟假裝沒看到,任永之子墜井,他也視而不見,只聞聲後茫然亂摸,大聲呼喊,孩童雖救了上來,但已溺水太久痴傻。」

這倆例子太過極端,第五倫筷子停了下來,嘴裡的豆瓣醬頓時不香了,但仔細想想,也不能先入為主地說人家沒人性,真真逼瘋人的,還是公孫述這種令使者攜毒藥察舉的法子。

更何況,第五倫關心的只有一件事……

「譙玄、任永、馮信等人,之所以執著不從公孫述之召,是因為仍懷念前漢?還是看透公孫述不似能君,蜀中割據無法長久,提前避禍?」

若是前者,那就是冥頑不化,若是後者,則是目光長遠,區別可大了!

侯芭如實稟報:「譙玄是前漢老臣,曾揚言說……『唐堯大聖,許由恥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餓。彼獨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這之後譙玄隱居田野,聽聞大魏滅成,仍閉門不出,亦無所表示。」

「任永、馮信則不同,聽聞公孫述敗亡後,兩人都用水洗了眼睛,任永聲稱說:『世道平,目即清。』」

而馮信也對鄉人說:「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

第五倫心裡一樂,對這幾人的底色頓時瞭然,又好奇地發問:「馮信、任永家中當著丈夫之面,與人私通的妻妾如何了?」

侯芭稟報:「任永之妻羞愧自殺,任永在旁孰視,不曾出言阻止;馮信之婢也欲自盡,被馮信搶下刀,驅逐而出……」

明白了,前者是個狠人,後者,確實是個好人。

這兩種人,第五倫的政權都需要!

侯芭之所以列出這批人,是因為他們在蜀中名望較大,益州士風獨特,好清議,士人不容易遵從外州君長。公孫述其實做得不賴,維持了益州十多年安寧,但他始終沒得到當地人認可。

第五倫若效仿周武王,火線辟除一批士人,可以給蜀地一個好的印象,讓他們更加積極向魏國靠攏。

第五倫遂道:「馮信、任永可徵辟,先為郡掾,以觀後效,至於譙玄……」

侯芭本以為,第五倫會看在老師故友的面子上,賜譙玄點虛銜恩榮加以籠絡,豈料第五倫卻冷冷地說道:「聽說譙先生年邁將故,若到成都生了病提前去了,哪還得了?還是勿要徵辟,任他自生自滅去罷!」

鳩杖酒肉送過去,老譙玄再扔出來,第五倫多沒面子啊!

對付這些效仿伯夷叔齊的獨行逸民,既不好用斧鉞毒藥殺之,那隻會成全了他們的名聲,也不能反過來表彰,那隻會助長類似的氣焰;還讓公孫述時積極留任、願意繼續替魏朝做事的官員處境尷尬。

最好的辦法,就是晾著!

第五倫又叮囑侯芭:「我朝制度自與漢、新不同,除了徵辟察舉少數人外,還是要靠文官科考來選擇,才是正途。」

侯芭應諾:「三月底的益州恩科已準備妥當。」

按照魏朝隔年一試的規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