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共逐鹿 第614章 帝鄉

齊魯乃是徐淮的大後方,倘若青兗不寧,那第五倫構築的淮水防線也不安穩。不過,他此番東巡,最先到的,卻是離彭城近在咫尺的豐沛。

豐沛乃是帝鄉,漢初列侯一百四十多人中,籍貫為豐沛附近的就有六十餘,其中更有好幾個諸侯王、三公九卿。豐沛功勛集團直到文景時期才慢慢退出歷史舞台,這樣的地方,政治上自然會受到很大照顧,減免賦稅是少不了的,遇上新皇登基、太子降生,皇家老鄉們也肯定能得些好處,兩百年下來,不論文化、經濟都極其繁榮。

「予在關中時,沒少往來於新豐,當初與敬通相識,就是在新豐街道上,正好遇上巨毋霸攜兩虎入城。」

去往豐沛的路上,第五倫對隨行的大行令馮衍說及這樁往事。

「其實並非在大街上,而是更始將軍廉丹府前……」馮衍心中如是暗道,只不知第五倫還記不記得廉丹。這話他自然不敢說,只唯唯應諾,得以與皇帝同車,榮幸當然有,但更多是戰戰兢兢,畢竟現在的陛下,與剛起兵時不同了,他也學聰明了不少。

「聽說新豐便是劉邦顧念太上皇鬱結思鄉,這才令名匠仿造,非但村巷、道路、店鋪、鄉校都與豐邑一模一樣,還將鄉間挑擔賣餅、鬥雞走狗之故人,也都遷來。豐人抵達新豐,竟能一一認出己家,哪怕是雞犬牛羊,亦能識別家宅。」

第五倫對新豐城印象不錯,說道:「今日來到舊豐,當看一看,與新豐是否一致!」

然而等御駕抵達豐沛,別說前朝舊物了,此地不論城郭、鄉閭,皆處處凋敝:豐縣中的屠販少年,沽酒賣餅,鬥雞蹴鞠,不見蹤跡;泗水之畔多膏腴之田,明明是仲春上好時節,但於期間勞作者寥寥無幾,一問都是隸屬於魏國沛郡的屯田兵。

從當地官員口中,第五倫才得知了豐沛的近況:數年前,赤眉軍橫行而過,然豐沛城池堅固,得以保全。其後劉永、劉秀爭衡,二人皆乃劉邦之後,故而對豐沛極重視,遣人來護,本地得以倖存,劉秀更於此地稱帝。

然而劉秀帝位還沒捂熱乎,第五倫就派馬援率軍過來襲擾,豐沛是漢軍兵力所及的邊緣,劉秀不願在此與魏軍角逐,選擇回撤,忍痛放棄了這高祖龍興之地。

他一走,豐沛眾人也跟著跑,不知從何時起,就傳出了第五倫仇視漢家,要將天下諸劉、漢朝舊黨趕盡殺絕的謠言,豐沛十萬百姓亦在其列。

於是豐沛遂空,多數人跑到了徐州,就落腳在彭城、下邳等地。也有部分鑽進了劉邦斬白蛇的沛西大澤山地,結寨自保,想在那兒等待亂世結束:盜匪猛虎哪有戰亂可怖。

豪強大戶走就走了,第五倫高興還來不及,但小自耕農們,第五倫還是希望他們能回來。豐沛土地肥饒,且作為徐州與魯地、定陶的連接地帶,若一直凋敝下去,極影響南北軍事調度。

「若種宿麥前不歸,這泗水沿岸上好的土地,可就要充公用於屯田了。」

第五倫下了詔令,鼓勵逃難居民返鄉,為了破除謠言,打消他們的擔憂,第五倫決定在豐沛做一件大事:

「拜謁高廟!」

……

漢朝除了長安高廟外,郡國也立,畢竟是開國之君,後來幾次宗廟改制,將其他皇帝的地方廟改沒了,但劉邦的廟卻頗為堅挺。尤其是豐沛之地,即便漢朝滅亡,高廟也被當地士民精心保護,視為保佑地方的神主。

劉永來拜過,劉秀來拜過,如今卻來了個異姓皇帝,確實是少見,若劉邦在天有靈,定會揉揉眼睛,瞪著第五倫道:「汝非吾種,來此作甚?學朕蹭飯?」

第五倫當然不是來認祖歸宗的,純粹出於政治目的,更何況,他早在定都長安時,就令人重修了被大火燒毀的長安高廟,以表示自己不對前漢反攻倒算,順便在高廟隔壁修了他祖宗田橫的「齊壯武王廟」,讓這倆冤家唱起了對台戲。

一回生二回熟,此番再來豐沛高廟虛情假意,第五倫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在念著乾巴巴的祭文時,他更是毫無羞恥之心,大言不慚說什麼:「漢德已終,此天意民心也,假劉子輿僭號河北、隗氏挾末代太子於隴右,名為復漢,實乃竊國,倫皆已討平。今日尚有不肖子孫劉秀,借祖宗之旗,行裂土殘民之實,高帝身在泉下不能責,倫身為後王,當為先王懲之!」

若劉邦在天有靈,必是揭棺而起,恨不得與子孫里難得有出息的劉秀一起暴打第五倫。

等虛偽的儀式完畢後,第五倫才對馮衍等人說了句實話。

「古今帝王,予心懷敬佩者,數人而已,其中便有劉邦!」

第五倫對劉邦確實讚不絕口:「高帝以布衣之身,仗劍起於豐沛,其後三年滅秦,四年平楚,開全新之局,自古以來,創業未有之速也,此絕非幸也,而是定數!」

劉邦的優點不必一一道之,第五倫對他一統天下的速度比較關註:「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昔日周、秦、漢更替,亦如今日之漢、新、魏移鼎,至於劉秀、公孫述等輩,則譬如項羽、魏豹之流。」

第五倫自我批評道:「劉邦四年便已打完垓下,而予滅新稱帝也已逾四年,卻只是天下三分得其二,不如高帝啊。」

馮衍這次終於算準第五倫心思了,進言道:「然劉邦年近六旬方得帝業,其後十年諸侯反覆無常,未得一統。而陛下則春秋鼎盛,未至而立,待掃平吳、蜀後,自是九州太平,無漢初禍亂之憂。」

第五倫頷首,劉邦在漢初,與其說是皇帝,倒不如說是共主,為了解決項羽這個大敵,他給異姓王們讓出了大量利益,等同於將矛盾放到統一後,這才有了漢初慘烈的平叛殺戮。這才使漢朝無法專心對付匈奴,白登一戰,一代雄主也窮途末路了,只能憂心忡忡地把江山交給妻子,一起留下的,是更多隱患。

而第五倫,打算將這些矛盾,在戰爭期間順手解決。

所以他當初滅新、打赤眉都慢不得,力圖速戰速決,推倒腐朽的前朝,打垮會毀掉天下秩序的赤眉,為天下保留骨血。

唯獨滅吳、蜀卻快不得,第五倫反思,自己去年秋冬進攻淮北,就有些心急了,總想誘劉秀主力在徐淮決戰,一戰定天下!結果魏軍受損不小,萬幸他中途清醒了,沒莽到底,要真打出一場淝水,亦或是赤壁來,將局面玩成三國,那他第五倫,就要成穿越者之恥了。

拜謁完高廟後,大概是心情不錯,第五倫又給豐沛一項極大的利好。

「前漢時,劉邦免除沛縣徭役賦稅,卻恨豐邑曾背叛,不肯免除,後來回歸故鄉,虧得沛縣父老替豐縣求情,這才首肯。」

這種免徭役賦稅的規矩,在漢朝執行了整整兩百年,直到王莽代漢才取消,不過劉永、劉秀又恢複了。

如今統治者又換了姓氏,這種優惠,當然是沒了。

「然念豐沛等地連年戰禍,凡百畝以下者,田租賦稅免一年,其後三年減半,撂荒逃難者,夏種前歸來複籍,亦一同減免。」

這意思很明白:劉邦尚且記恨豐縣的背叛,但他第五倫,對豐沛過去兩百年間如何,心裡是否還懷念大漢,完全不在乎!

第五倫離開豐沛前,回看這兩座猶如廢墟鬼蜮的城市,不知它們何時才能重新繁榮起來,只要豐沛人願意回來,作為交通樞紐,此地重新振作亦有可能。

「忘掉過去,向前看罷。」

……

完成了在豐沛的表演後,第五倫繼續沿泗水北上,過了車不能並行的亢父險塞,進入魯中丘陵,隨著泗水上游越來越近,曲阜便近在眼前了。

魏軍對魯地的進攻,恰好在青州、徐淮中間,一方面偏師從青州南下,曲阜則靠劉盆子帶細作潛入,發動當地孔氏、顏氏舉事,赤眉軍殘部在當地的脆弱統治,很快便土崩瓦解了。

掀開車幕,第五倫望見了一座青翠多石的山峰,詢問同乘的博學大師桓譚:「君山,此為何山?」

說完,第五倫自己就被這句話給逗笑了。

倒是桓譚在停車時出去看了看:「怪石萬壘,絡繹如絲,此乃嶧山,亦稱東山。」

第五倫道:「便是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東山?」

桓譚對曰:「正是,昔日秦始皇帝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今日陛下過東山,可要留下一二石刻?」

「君山這是慫恿予封禪?」第五倫啞然失笑。

桓譚倒是很認真:「陛下若能在不惑前一統,再花二十年恢複天下太平,開嶄新之制,縱是效秦皇漢武封禪,又有何妨?」

據第五倫所知,王莽一直心心念念來魯地封禪,只可惜計畫了三次,都被黃河大火、匈奴入寇、西域反叛等事耽擱,到了地皇年間第四次計畫時,泰山上更是鬧了赤眉,聖山成了賊窩,這難道是天意么?王莽遂緘口不提封禪,誰提誰罷官。

第五倫對封禪等事暫無興趣,只道:「君山又非不知,此番東巡,一路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